江桥抗战与国联调查团的成立
2021-01-12孙文政
孙 文 政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哈尔滨 150028)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华民国政府为了遵守“国际和平条约”,幻想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问题。中华民国政府投诉到国联行政院后,国联行政院召开会议,几次协商一致通过了要求日军撤回原占领区的撤兵案。然而日本为了实现既定的“大陆政策”,不接受国联提出的撤兵案,一方面继续扩大侵略范围,一方面刻意宣传日本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地方政府邀请日军帮助维护治安,这样就使得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产生了模糊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为揭穿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阴谋,让世界知道日本出兵中国东北是武装侵略,马占山发动了江桥阻击战。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爆发后,马占山及时把江桥抗战的战况报告给了国联行政院。国联行政院了解实际情况后,害怕由此发生大规模战争,给国际社会带来危机,因此决定成立国联调查团,对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展开调查。
一、日军阴谋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0年3月,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日本当局为了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缓和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近邻中国。日军精心策划并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之后进攻沈阳、长春等城市,而十多万东北军队不战自退,致使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两省铁路沿线大中城市,辽吉两省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相继沦陷。日军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轻而易举地占领辽吉两省呢?尽管在当时来看,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差距悬殊,但主要原因还是日军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结果。日军以阴谋手段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了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驻北大营的大部分东北军,在还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下,其营房就被日军包围,遭到了缴械。以致事变发生一段时间后,世界各国还都不了解在中国东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日军精心策划九一八事变,以及占领沈阳、长春等大中城市后,在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策划、主持下,辽宁以臧式毅、吉林以煕洽为首,迅速组织起傀儡政权。日军每占领一个城市,都让群众张贴欢迎标语,打着小旗欢迎日军进城,因此给外界的感觉好像是中国地方政府为平定局部骚乱邀请日军帮助维护治安,九一八事变的真相被掩盖了。
针对日本关东军颠倒黑白的行径,当时出版的《“九·一八”后国难痛史》则据理驳斥道:“明明日军守备队自行拆毁南满路轨,而诬称为中国军队所为。明明日军向我北大营及省垣进攻,而诬称为中国军士先开炮射击。无故的同时袭击我沈阳、长春、安东、抚顺、营口各地,本系违反国际公约之一种横暴行为,而日人竟自称曰发挥自卫权。伪满洲国本系日人一手造成,而日人竟自称曰东北民众之自决。”[1]1194-1195中国人民需要将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告知全世界。
二、中国政府投诉到国联行政院
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南京国民政府即本着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依据“国际和平条约”和《九国公约》,将日军阴谋制造事变的行径投诉到国联行政院。据《国民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之重要文献》记载:“本月十九日,外交部得到此项事变消息后,即电知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施肇基,令即提出理事会讨论。”[2]1931年9月19日下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六十五届国联行政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中日两国代表展开了辩论。“日本代表芳泽谦吉氏起谓:彼仅于报纸上得知沈阳事件。彼闻讯后,立即向日政府电询真相,俟接得回电时,当立即公诸大会。日使又谓:此事件不过一地方事件,彼相信日政府,将以全力制止风潮。”[1]1235施肇基则说,“关于此事,彼亦仅由沈阳报纸知之,但未接详细报告。倘果有其事,亦相信决非由于中国激起。”[1]1235“最后会长李拉克斯氏起谓彼对日本代表报告,殊觉不满意,日本政府应从速采取必要处置,恢复平稳状态。”[1]1235在这次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会议上,中日两国代表先后发表声明。日本代表芳泽谦吉说,“彼所接到东京发出之第一次电信极为简单,仅谓中日军队在沈阳附近发生冲突”,“芳泽又称日政府已竭力设法使此项事件成为地方问题,并允对此后发展形势,通告国联理事会。”[1]1235中国代表施肇基说,“余接到此项消息时极为惊异。余将当向国联理事会报告此最不幸之事件”,“施氏又称彼对日本在东北引起衅端,极为惋惜”,“据余所接之消息,中国方面从未挑衅,乃日方藉此为武力占领中国城池之口实。”[1]1235-1236
9月21日,“我国代表施肇基根据国联盟约,正式向国联秘书长提出书面声明,请他马上召集行政院,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保障国际和平。”[3]当天上午10时,施肇基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向国联理事会提出请求,要求国联行政院“对日军占领满洲事予以禁止”[1]1236。当天下午,施肇基在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会议上说,“破坏世界和平,侵犯中国领土完整,责任全在日本”,而“日代表芳泽尚强辩”[1]1236。
9月22日,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开会讨论中国东北问题。施肇基遂“根据政府训令,宣布日军暴行之真相”[2]。芳泽谦吉则说:“此项事件可由中日两国直接交涉。”[1]1236之后,“理事会延会,改开秘密会议十五分钟。半小时后继续开会,主席宣称秘密讨论之结果。关于满洲事件,彼尚不能向理事会提出一决议案。理事会于下午三时半再开。深信国联理事会将建议速派军事人员,调查日本行动所发生之形势。”[1]1236当日下午,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主席李拉克斯氏“要求中日双方暂时停止一切行动”,“中国代表声明赞成李拉克斯氏提议,唯请国联理事于星期三继续讨论此问题。而日本代表则仍坚持非候本国政府训令,对于一切提案不能加以承认。”[1]1236当日下午,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秘书长提交声明书说:“奉本国政府命令,请贵秘书长注意下列事件,并请根据盟约第十一条,立即召集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以便采取最后有效之方法,保障国际和平事。”[1]1237
9月23日,国联行政院根据中国的请求,召开国联行政院理事会特别会议。会议结束后,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主席李拉克斯氏致电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正廷说:“关于东省事件,中政府要求援助,国联行政院依照章程十一条,召开特别会议,行政院一致通过授权与余。”[1]1238此次国联行政院特别会议讨论通过的主要内容是: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紧急通知,为了避免事态扩大、避免妨害和平解决问题的行为发生,要求中日两国代表协商出一种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使两国立即撤兵,保障两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联行政院并将这次会议商定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文件抄送美国政府,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监督中国政府依照行政院的要求行事。
9月28日晚,国联行政院再次召开“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及英、法、意三国总代表秘密会议。李拉克斯氏宣称日政府宣言即日撤退侵入满洲内部之日本军队,希望在十月三日以前,履行覆文所述各节,将日军全部撤尽,恢复九月十八日以前原状”[1]1239。对此,芳泽谦吉表示:“撤兵已在开始,但深虑满洲日侨财产不能安全。”[1]1240施肇基则郑重声明:“请日代表严重注意主席限期撤退日军之表示,日本军队将被占区域,亦应在十月三日以前平安交还中国。”[1]1240
9月29日下午,国联理事会开会讨论中日问题。芳泽谦吉称,“日本政府曾接到北满及间岛(朝鲜境附近)两地日侨之频次请求,请派兵保护。虽以上两地日侨之地位深感不安,而日本政府奉不欲扩大形势之宗旨,故不欲循此项日侨之请”;“日代表称彼所乐言者,为日军之撤退在进行中。”[1]1240施肇基则称,“彼已聆息日代表之声明,对日军撤退在进行中,尤为注意。但苟日军已全部撤退,则彼更为满意。惟彼欲向日代表领教,日机何故追击北宁路之客车,且在该项列车中及其附近均无中国军队。”[1]1240芳泽谦吉又称,“彼不承认确定日军由现在占领区撤退之日期。彼将以中国方面所提应由国联理事会帮同解决之议,电告其政府。”[1]1240“其后中日两国代表间,作长时间之辩论。”[1]1240
9月30日,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再次召开会议,决定下次开会时间延期到10月14日,要求日本政府在下次开会之前,撤出全部日军。理事会并且决定,如果到时候中日双方都能满意,则不再召开专题会议。对此,芳泽谦吉说,“彼可代表其政府,接受理事会所定十四日前,日军撤出东北占领区之决议案。”[1]1241实际上,芳泽谦吉的表态只是缓兵之计。
三、日本政府不执行国联撤兵案
9月30日,国联理事会会议闭幕后,中国开始等待日本从辽、吉撤兵。期间,中国随时把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情况报告给国联行政院。截至10月6日,“我方送达国联文件共四十一件。施代表于六日午刻,谒国联秘书长杜拉蒙爵士,请于调查范围内,加入日军筑吉会路一项。并向国联声明,东省一切邮电机关,均被日军占领,传递消息极感困难,即外人主办之路透及美联两通讯社,亦未见有自沈阳传出消息;吉长日军非仅尚未撤退,且奉令扬言撤退,阴实向北满前进。”[1]1243到了10月11日,日军仍然不按国联理事会决议撤兵。日本政府狡辩称,原定于10月14日撤军,可现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推迟撤军时间。日本政府在给国联理事会的照会中说:“因中国政府不能担保东北日侨生命财产安全,故军事当局不得不取消撤军之决定。”[1]1243-1244日本不但不撤军,反而向北进攻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10月12日早,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国府纪念周报告中说:“日本强占东三省及南满,已历三周。九月三十日国联会决议,限定两周内日军完全撤退,并恢复九月十八日以前原状,通知中日两国政府,避免战争行动。乃近两周来日军扩大军事行动,八日,日军派多数飞机轰炸辽宁临时省政府所在地锦州,各国均为震骇。国联会原有十四日开会之拟议,鉴于日本如此扩大军事行动,提早于十三日开会。我国固希望国联理事会十三日开会时,对不遵守国联决议之日本,对强占我国领土之日本,能有极公正之处置,能有避争于万一处置。”[1]846当时的《大公报》报道说:“(南京十三日下午五时发专电 外部接日内瓦十二日电)此间国联行政院再次聚会讨论东省事件,空气异常紧张,谣言极盛。群众对于行政院将采何种步骤解决纠纷,亦多所推测。中国代表仍坚持主国联即派国际调查团实地视察,日方对此则极端反对,并表示日本宁愿退出国联,而不愿接受国联之支配。”[4]中国的请求得到英、法等国代表的响应,当日,英、法、德、意四国代表召开秘密会议,会议考虑到中国代表声称的“为维持远东和平,为维持世界和平,为遵重国际盟约,为尊重非战公约,我国已一忍再忍”[1]847,通过一致意见:为了维护国联行政院的尊严,有“取断然急切手段之必要”[1]1244。
“因日方不遵守九月三十日之国联决议案,日内瓦(十月)十三日召开理事会,出席理事会之各国代表如下:中国施肇基、日本芳泽谦吉、英国外长李顿、法国外长白里安、西班牙驻美公使马达拉哥、瓜迭马拉驻法公使哈克曼、爱尔兰毛洛、联盟事务局军需部长柯尔班、巴拿马巴烈、秘鲁巴拉德、波兰索佳尔、巨哥斯拉夫佛迭第。”[1]1244在当天的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会议上,鉴于“九月三十日以来中日事件之发展形势,彼(新任理事会主席白里安)称理事会循中国代表之请,故将会期提前一日(本定十月十四日召集)。按中国代表曾通知国联秘书长,称彼接到东北日军方面有作进一步军事行动之消息(日机轰炸锦州事件亦在内)”;白氏继称:“无论如何设法在东北避免一切生命之损失。理事会希望能维持此项态度,因双方应表示和平及适当之态度,殊为重要。”[1]1245施肇基发表意见说:“九月十八日夜间事件,中国方面未接通知而遭袭击,故当即提出国联公断。中国之领土为外国军队所占领,中国系受暴力牺牲者。……如日机轰炸锦州事件,为暴行之极点。此项不幸事件之严重,使中国政府不得不请国联理事会,于可能中早日召集。”[1]1245芳泽谦吉则称,应由中日两国政府直接交涉,解决九一八事变问题;“彼表示其意见,谓此事之延缓,乃中国内部政治形势之混乱所致。彼并提及宁粤之交涉,并述日方于九月十八日事变所取之方策,为避免危及日本在东北地位之合法防卫。彼并反复声明,谓日政府于其侨民得有安全及保护之有效担保时,即将其军队撤于铁路附属地内。”[1]1247在这种中日两国代表辩论相持不下的状况下,国联理事会决定当日下午再行召开会议研究。10月13日下午,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召开理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芳泽谦吉仍称:“日军业已络绎向南满铁路附属地开始撤退,至此项撤退之程序,须与日侨生命财产之安全为正比例。”[1]1241-1242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则形成决议,要求日军在10月14日以前,撤到九一八事变以前日军占领区。
可是到了10月14日这天,“日军并未撤退,且暴行日甚。”[1]1245鉴于日军并不撤军、反而积极北进的情况,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再次召开会议:“白里安于十四日晨九时半,再次召集理事会,继续讨论东三省事件。”[1]124910月14日下午,在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会议上,国联行政院理事会主席白里安与施肇基和芳泽谦吉协商,希望“本星期内,能结束一切,及实行撤兵事项”[1]1249。国联理事会虽多次召开会议敦促日本撤兵,但日本为实现既定的“满蒙政策”,以各种理由拒不撤兵。
四、中国被迫发动江桥阻击战
中国政府为维持远东和平、世界和平,为遵重国际盟约、非战公约,对日军野蛮的武装入侵,尽量保持克制、一忍再忍,不与日军发生直接的冲突。然而,日本不但不执行国联行政院9月30日提出的日军在10月14日以前撤回到九一八事变前的占领区的要求,还唆使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充当日军马前卒,向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进犯。民国政府依靠国联决议案、等待日军撤退的希望就此落空,于是改变原来对日伪军进犯黑龙江不抵抗的政策,实行武力阻击。
起初,张学良和万福麟对日军以武力进犯黑龙江,采取克制的态度,尽量不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这是为了遵守国际非战公约,且害怕日军以中国军队抵抗为借口,说中国军队寻衅闹事,为日军扩大事态找出理由。万福麟给马占山所拍电报中说:“观察其形势,日本人难免欲采取不顾一切之行动。作为我方,为表示遵守国联决议之精神,决定避免冲突,等待国际公断。惟日本人既已出现狡计百出之态,难保不虚张声势,以小部队对我军进行威吓,同时,以张海鹏部队实行侵略。我方若仓促间未加细察,遽尔退避,黑省将即刻为张部所占;而日本又可向世界声明,此决非日军之行动。此时,即使我欲向国联申诉,亦无证据。以故我方此际应向日军示强硬之态度,使其勿存侥幸夺取之心。……在不得已之情况下,即使放弃黑省,亦将日军主力确实引出。以此,我方将获得向国联申诉之证据,且将唤起世界之注意。”[5]张学良和万福麟的意思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与日军展开适当规模的战斗,以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为中国在国联会议上进行申诉获取证据。马占山按照张学良和万福麟的命令,在明知仅靠黑龙江守军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作战,其目的就是让全世界知道,在中国东北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其实质是日军武装侵略中国。
10月14日上午,在张海鹏预定15日晨到达黑龙江省城的情况下,黑龙江当局为避免与张海鹏部队发生正面冲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驻江桥站黑龙江守军遵张学良命令,拟暂退肇东”[6]。第二件是,“省委赵仲仁、窦联芳等,即十四晚离省来哈,万福麟家眷,亦避至哈府,省垣只留少数警察,维护秩序”[6]。其实,由齐齐哈尔去哈尔滨的,不只是赵仲仁、窦联芳和万福麟家眷等,而是奉张学良的命令,“黑省委全体离省来哈”[7]。另有报道也说,“黑省垣省委各机关,奉平副司令部电令退出,军队大部退往黑东。”[8]如果黑龙江守军不是按照张学良的命令,退往齐齐哈尔东部各县,“黑省现有军队,本超过张军数倍,因恐地方糜乱,故和平退让。”[9]第三件是,“恐张军入城,在省垣递嬗之际,发生劫掠情形,故由商会推出代表,于十四日晚,去至泰来欢迎张军。”[6]“教育会会长王雅桥、商会会长杨春秋、农会会长陶盛世、律师公会会长于吉人及他界代表三人,于十四日午后七时半,搭洮昂路车赴洮,向张海鹏请命。”[10]191
尽管拟从江桥撤军,但士兵激于义愤,不听长官命令,把江桥炸毁两孔,打算以此阻止张海鹏部进入黑龙江。而驻守江桥的守军还没等撤往肇东一带,留守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军署参谋长谢珂“当晚连接北平来急电,勿准退让,尽力堵截,虽至一兵一卒,亦必以全力死守等语”[11]。张学良之所以改变了原先的政策,原因是到了10月14日晚上,日本仍然没有按照其在日内瓦国联会议上所声明的撤军。谢珂立即增调部队,开赴江桥前线阻击日军。15日拂晓,张海鹏“本欲藉日人之威,一举而下龙江”[10]192,然而在“日飞机两架,自通辽飞江桥站,助张军进攻”[7]的情况下,黑龙江守军对进犯的张海鹏部队发起了猛烈还击。尽管当时黑龙江守军只有5000人,而张海鹏军则有约1.7万人,且有日军飞机两架掩护进攻,但守军官兵顽强抵抗,最终将张海鹏军击退。当晚,“日军铁甲车一列开洮昂路,掩护张军前进”[7],但仍被英勇顽强的黑龙江守军击退。16日拂晓,战事复开,被日军“唆使的张海鹏伪军”[12]在两架日军飞机的掩护下,继续向嫩江桥黑龙江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江桥抗战,是由于日本拒不执行国联撤军决议且继续北犯,黑龙江守军在代理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将军的指挥下所进行的一场保家卫国战役。
五、国联行政院成立调查团
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中国就将日军武装侵略一事投诉至国联。9月21日,“施肇基在国联会紧急动议,谓破坏世界和平,侵犯中国领土完整,责任全在日本。日代表芳泽尚强辩。国联会颇主张组织国联调查团,协同调查,解决争端。”[1]1236“英国代表薛西尔主张国联立即派遣中立视察团赴满。芳泽对此举表示疑虑。施代表极力主张视察团之重要,并称如国联不能立即派遣,应请行政院提出中立国家或人名由我政府聘请,赴满视察。……施公使旋复坚持委派视察团之主张。最后由理事会决定,由芳泽电询日政府迅速答复理事会,现定视察团员七人,由中立国人民组织之,国联派三人,中日两政府各派二人。施代表对此节表示同意,声明该视察团名义上应由国联委派,负随时直接报告行政院之责任。”[1]1239不过,芳泽谦吉的表态只是应付国联的权宜之计。
在9月28日召开的国联会议上,李拉克斯要求日本政府应在即日便开始撤出军队,并希望10月3日以前,全部撤退到9月18日以前的驻地。“芳泽表示兵已撤,但深虑满洲日侨生命财产不能安全。”[1]1240施肇基说,“彼已聆悉日代表之声明,对此日军在撤退进行中,尤为注意”;“施氏本和解之精神,愿放弃派遣调查团之请求,并建议和解办法,为理事会应帮同解决两国之间问题。”[1]1240施肇基的这一建议,也遭到芳泽谦吉的反对,双方做了很长时间的辩论。最后芳泽谦吉“同意中日代表在东北集合,设法解决现在之困难,但不能接受中国代表所提加入其他国家之议”[1]1240。中国要求国联成立调查团的动议,就这样搁置下来了。
10月15日上午,在国联获知江桥战事之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外长与各国首席代表召开了秘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多数国赞成理事会延长开会日期,务将中日问题根本解决,而免贻祸于远东,及影响及世界。”[1]1251当天下午,国联行政院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邀请美国参与解决中日纠纷问题,并以投票的方式表决,“结果得十三票,通过赞成美国参加。”[1]1252于是10月16日上午,国联理事会主席“白里安氏,在国联理事会之公开会议上,立将敦请美国,参加中日事件之讨论”[1]1252。当天下午,“国际联盟理事会议,美国代表桀尔勃脱氏正式入席,参加磋商。”[1]125310月17日上午,美国代表桀尔勃脱氏在国联理事会会议上表示“美国不放弃非战公约之责任”,“各理事国及美代表均赞同照会中日两国请对非战公约,特别对该约第二条注意应负之义务”[1]1254。10月19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国,先后照会中日两国政府,“请注意国联盟约与非战公约之责任”[1]1256。10月22日,国联行政院再次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解决中日问题办法草案。该决议草案说:“(一)兹特重申各政府,在该解决议案中向行政院所作之允诺,尤其日本代表之声明,谓:日政府依照切实保证日人生命财产安全之程度,继续令速撤兵至铁路区域内,及中国代表之声明,谓:中国政府当负保护铁路区域以外,日侨生命财产安全之责任,此项允诺,包括切实保护在满日侨。(二)再重申两国政府,已保证避免现有状态,愈趋严重任何举动,故两政府不得诉于任何侵略政策或举动,并须采取办法消除敌对运动。(三)重申日方之声明,谓:日本对满洲并无领土目的,并知悉此项声明与国联盟约,及九国条约之规定相符合,九国条约各签字国,曾保证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土地与行政上之完整。”[1]1258此项草案要求日军在“下次(11月16日)开会日期以前,完全撤退”[1]1258。10月23日,国联理事会主席白里安针对日本以战胜国自居的傲慢态度,要求“日军及早撤退此等军队”[1]1259。10月24日,国联行政院理事会通过日本撤兵决议案:“采取其有史以来最有力之行动,当时全体理事,除日本一国外,其余十三理事,一致通过决议草案,请日本立即开始撤退东北日军,并务须于十一月十六日前撤尽。”[1]1263可是“日本竟藉口剿匪,盘踞四洮路各站”[1]1264,拒不撤军。
至11月4日,日本仍然无视国联通过的撤兵决议案,继续扩大武装侵略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马占山为“依中国政府极力避免冲突扩大之誓言,故对接到日本通告后,即将其军队由嫩江桥撤退”[1]1269。11月4日晨,日军越过嫩江桥侵至嫩江北岸。马占山把这一情况及时报告给了国联行政院。11月6日,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召开会议,以“嫩江事件”[1]1269为题,向世界公布了日军入侵黑龙江,黑龙江爱国军民阻击日军的战况。
在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随时把与日军作战的情况通报给国联,以争取国联敦促日本撤兵。如马占山在给国联调查团的通告中说:“寒日五时,日军步、骑、炮连合约千余人,飞机四架,突向我汤池一带驻军猛烈袭击。……彼此激战五小时,我骑兵萨团长力布受伤,士兵伤亡甚众。……查与日代表芳泽在国联声称,日兵到大兴站停止不再前进,候两星期修桥竣工即行撤兵等语,大相反背。”[13]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政府对于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省各地之举动,始终信任国际联合会,希望以和平方法,解决问题,以维持世界和平之目的”[1]1270,当时中国政府“极希望各国政府,立即派遣代表先调查真正形势,以获得日本破坏理事会决议案之凭证”[1]1272。11月20日,国联行政院召开秘密会议,终于决定派调查员赴中国东北。“二十一日晨特外委会开会,讨论中国应否接受或赞同此办法。当时发言者甚多,有谓日本开始侵略东省时,中国原要求中立国调查团往东省调查,现在形式略异,日本必即时撤兵,中国自欢迎调查团前来。……又闻,日方赞同该调查团来华,将藉此机会怂恿调查中国抵制日货及反日运动,以为狡辩之地步。”(《大公报》1931年11月22日,第3版)在11月21日国联理事会会议上,芳泽谦吉称:“应在国联主持下,派遣一调查团至出事地点,收集关于中日情势不偏袒消息。该团无权干涉中日谈判,亦不得监视军队行动。在此种条件下,日本准备以最小限度之可能延缓,撤退其军队至铁路线内。”施肇基则称:“日军占领中国领土,系违犯庄严条约与国际盟约,此为问题中心。解决之方法,如不能规定立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立时开始撤退此项军队,于最短时限内使其逐渐完成,则此项问题将无从解决。”(《大公报》1931年11月23日,第3版)11月23日,国联行政院理事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12个国家代表,详细讨论解决中日问题的方案并形成决议案:“组织国际调查委员会,调查全部满洲问题。”[1]1281
12月9日,国联行政院召开会议,“理事会白里安宣读之决议案第五款云:理事会决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破坏中日和平或一切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事件”,而“自此案通过后,该团遂于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组织成立”[1]1361。这次派出的国联调查团是以李顿为团长,故也称李顿调查团。李顿调查团组建后,于1932年2月10日从日内瓦出发,途经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到达中国。同年9月30日,该团离开中国返回日内瓦,调查取证前后历时半年左右。同年10月2日,李顿调查团向世界公布了《国际联盟调查团报告书》。该报告书说:“日本军队未经宣战,将向来毫无疑义属于中国领土之大部分地面强夺占领,使其与中国分离并宣布独立,事实俱在。此事经过所采之步骤,日本谓为合于国际联合盟约、非战公约,及华盛顿九国条约之义务,而实则各该约之意义正在防止此种行为。”[14]这就明确说明了中国东北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日本的行为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并否认了在日本人掌控下的“满洲国”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