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治理体系优势初探
——以疫情防控为例

2021-01-12张雪娇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肖 潇 张雪娇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2020 年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这次疫情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场重要考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治理体系彰显出巨大优势,使得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小的代价遏制住国内疫情,同时维护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稳定。对这些优势进行总结和梳理,对于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未来经济高质量持久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经济工作一直以来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是在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不懈奋斗,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基础上取得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有可能在新时代解决重大矛盾、应对重大挑战和抵御重大风险,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可以及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我国多年积累起来的雄厚的经济总量和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调度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同时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物资的生产体系布局,实现产能快速增长。这次疫情爆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应迅速,以“总体战”的思维,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2 月3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重点抓好防治力量的区域统筹,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2]。2 月12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医疗物资等的供应保障,充分调动口罩、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产能或转产[3]。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并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4]。为解决医院收治患者的紧张状况,全国各地纷纷复刻“小汤山模式”,短时间内建设完成大批专门医院。对于医疗物资紧缺状况,全国众多企业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生产医疗物资和设备。此外,全国各地还源源不断地向湖北输送了大量生活物资,使其没有出现重要生活物资短缺。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还能够使党中央充分利用信息掌控和高效决策优势,及时捕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提早干预,使损失降到最低。在全局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达成统筹应对重大外部风险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的局面,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央政治局从1 月25 日至4 月8 日先后召开了9 次会议,对国内外疫情和经济形势进行动态研判,对经济工作形成了全面有效的指导意见。在2 月3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对这些现实问题和潜在影响,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进行应对[5]。从2 月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党中央就把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到与疫情防控并重的位置,使二者统筹推进。通过分析判断,党中央多次传达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6]这一积极信号,提出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在3 月27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党中央已经注意到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7]。同时,党中央果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并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纵观始终,党中央对疫情期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且及时的,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才得以迅速建立起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秩序。

二、积极发挥公有制经济防控疫情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决定性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做大做强做优公有制经济,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不断优化布局和结构中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与抗风险、抗危机能力。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事实,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主动作用,并与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局面。

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职能是双重的,既要使国有资产在经济活动中不断保值增值,也要服从于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的需要,并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我国公有制部门内部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还包括大量的公立事业单位。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广大公立医疗机构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国各地公立医院牢牢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克服自身困难,努力收治和扩容;广大医护工作者抱定“不计代价、无论生死”的决心,全力投入到抢救患者的战斗中,不少人因此感染病毒,还有人不幸殉职。与此同时,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6]的号召,夜以继日推进科研工作。多种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成功并批量投产。不仅如此,各级国有企业也不计成本、主动担当,始终活跃在防控疫情的前线,全力保障紧缺医疗物资和相关设备转产扩产、防疫药物研制、水电油气供应以及运输、通讯等基础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承担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任务的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集中了先进技术设备和大量人力,使一座医院从设计到完工仅用约10 天的时间。总之,我国公有制部门对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控制和调度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对能力、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执行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8]51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股力量并非各行其是、各自为战,而是同气连枝、相互配合。在应对疫情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体量巨大,机动灵活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在科研攻关和医疗设备、制剂以及防疫物资和设备转产中,都活跃着民营企业的身影。例如,红豆集团利用现有服装生产线,一周内形成日产3万件防护服的产能;汽车企业比亚迪集团转产口罩、消毒液,不足一月便达到日产500 万只和5万瓶的产能。其次,高科技型民营企业为防疫一线和维持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作出了大量努力,甚至提供了许多无偿服务。例如,华为集团为“火神山”医院捐赠了近80%的网络通信设备;阿里巴巴和腾讯集团分别开放了钉钉和腾讯会议,为企业居家办公和学校远程授课提供了便利。再次,许多服务型民营企业在广大居民出行受阻的条件下提供了重要的生活保障。例如,顺丰、美团等企业坚持正常收寄包裹并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为城市居民打通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对防控疫情的巨大贡献,还是在遭受疫情冲击,自身生产无法完全恢复,甚至蒙受巨大损失的前提下作出的。这种服从大局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是无法用数字去衡量的。有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鼎力支持,我们才有可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三、政府对特殊时期经济运行以多重手段适时干预,协同发力、精准施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我国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经济治理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掌控着雄厚的资源,也能够凭借不同的机构与多样化的政策工具,达到较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更为理想的治理效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8]519作为经济大国,在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严重失衡面前,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恢复不仅代价巨大,而且会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治理困局。唯有依靠政府力量及时介入,迅速出台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有效干预,才有可能在特殊时期使国民经济免遭系统性崩溃,并在危机后快速实现恢复和发展。

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形成了供给缺口,又造成了需求萎缩;既引发了短期的剧烈震荡,又带来了长期萧条的潜在风险;既增加了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又放大了国外经济停滞向国内回流的“传导效应”。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政府必须运用多重手段打出一套“组合拳”。第一,政府采取了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介入的总体措施,力保总供给和总需求稳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内部,也及时推出一系列结构性干预措施,并形成合力。在供给侧内部,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合理资金需求;二是提出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与社会就业难题;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绿色食品、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在需求侧内部,一是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二是提出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把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二,政府不断协同并加大对宏观政策的调节,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在财政政策方面,从初期出台减税降费政策,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到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调节力度在一个多月内明显加大。在货币政策方面,着力点也从初期的创新完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金融支持过渡到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同时,这次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不同地域、行业、企业和群体而言,程度是不等的,如果政策上没有细致考量,简单采取推而广之、大水漫灌的做法,就很容易产生矫枉过正的效果。首先,中央政府出台了精准复工复产重大举措。一是按照疫情传播风险,进行分区分级,由低风险地区向高风险地区逐级复工复产,并及时动态调整。二是对不同企业分类指导,根据企业性质、行业类别、职能,分级分批复工复产。三是创新各种灵活措施,例如,许多地方政府在交通、行政审批等环节帮助企业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实现上下游产销对接。其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工作,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和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例如,在一体化政务平台上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鼓励受困企业以“共享员工”和轮岗轮休的形式减少裁员。最后,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落实上,也充分体现出差异化的原则。在财政政策上,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帮助中小微企业,政府投资向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而货币政策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

四、保持特殊时期经济运行稳定的阶段目标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远目标相衔接

自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速逐渐进入下行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趋缓趋稳趋势更加明显。另外,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秩序重组,诸多外部挑战突如其来,使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从而使我们更加注重以稳应变、行稳致远。再就是这次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迅速波及我国许多经济领域和经济过程各个环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显得异常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2 月3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5]。

在“六稳”当中,稳就业无疑是首要的。这次疫情不仅对集中吸纳就业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打击巨大,也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实现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例如,国务院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签约、报到,并启动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吸纳就业岗位。在稳金融方面,我国金融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特别是A 股市场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债券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也表现相对稳健[9]。在稳外贸和稳外资方面,国家一方面站在维护世界市场和全球产业链的高度,对进出口企业不断释放优惠政策,精简报关手续和通关成本;另一方面鼓励各地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在稳投资方面,截至6 月15 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9 万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28%,8 成以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民生服务3 个领域。在稳预期方面,除不断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积极信号外,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也兼顾生效的时间节点,确保市场主体准确预判,在行动上连贯起来。

同时,抗击疫情也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难得机遇。保持经济运行稳定的阶段目标,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既能兼顾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要素中,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处于首要位置。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贡献份额,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疫情对传统实体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但同时,依托互联网和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却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疫情期间无人配送、网上购物、在线问诊的井喷,制造业的智能化、智慧化等正在加速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前端消费带动后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3 月29日至4 月1 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10]。有了从政策到资金的大力支持,加上完整的产业链和优秀的人才队伍,我国完全能够迅速形成强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完成产业体系又一轮升级,使现代化经济体系早日建成。

五、充分发挥按劳分配在防控疫情中的激励作用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

我国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进取精神,并激励他们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这次疫情发生后,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不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还放弃了休息日,超负荷工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出了极大贡献,理应获得更多的回报。为此,中央出台专门通知,将湖北省(含援鄂医疗队)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相应标准提高1 倍,将湖北省一线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提高2 倍,之后,还特别要求临时工作补助、一次性慰问补助、卫生防疫津贴等要向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倾斜,不得按行政级别确定发放标准[11]。

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一直以来对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利用财税资源,对疫情影响下难以为继的企业、财政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加大帮扶,对于保障正常经济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极其重要。随着各地防疫形势变化和复工复产的展开,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尤其是湖北省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其中,重点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按照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幅明显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来安排,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做了大量更为细致的工作。一是积极调整医疗保障政策,坚决杜绝患者因费用问题耽误救治。二是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照顾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原有补贴的基础上,对确诊的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成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因家庭成员被隔离收治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返贫致贫人员,给予临时救助。对疫情防控期间滞留、遭遇临时困难的外来人员,及时提供食宿等帮扶。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导致临时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公益慈善力量日益壮大,多次在抗击重大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各类慈善组织反应迅速,汇聚了巨大力量,与党和政府的行政力量互联互动,共同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动力。针对疫情初期部分慈善组织在运作上被质疑的问题,民政部也第一时间发布工作指引,要求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对受赠物资严格把关,确保来源合法、符合标准、安全有效、精准发放,不允许捐赠人以定向捐赠的名义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另外,一些民间慈善组织以其动员组织快、筹款筹资能力强、工作透明度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六、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为引领,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能,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更多更好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我国是一个科技大国,拥有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和较为先进的科研设施,但距离世界一流科技强国还有一定差距,还需在科技研发与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做好文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1]。为应对这次疫情,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组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使科研、临床、防控与生产一线交互协同,突击完成许多重大攻关任务。这样一个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物力成本,不可能由个别企业和机构独立完成。因此,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无疑成为制胜的法宝。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挥下,科技部会同卫健委、药监局等13 个部门组建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围绕可溯、可诊、可防、可治,聚焦五大主攻方向。成立了药物、疫苗、检测、溯源、中医药等9 个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先后部署了42 个国家的应急项目,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国就完成了从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快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到迅速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从筛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并推荐到临床一线用于救治,到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等多个重大关键步骤,使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不仅如此,从中央到地方还积极采用公开招标形式,不拘一格降人才,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防治疫情的科技攻关。例如,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就在第一时间公布了以“悬赏制”方式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工作方案。

七、积极维护世界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和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商务活动被迫中断。为避免因疫情而产生世界经济新一轮衰退,身为世界大家庭成员,我国在危急时刻更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维护合作与开放,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担当责任,与各国携手应对挑战。3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特别强调,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12]。

我国积极维护世界经济合作的举措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外疫情加速蔓延之际,我国不仅没有限制,而是最大限度扩充医疗物资产能,除捐赠出大量医疗物资外,还积极有序开展并扩大医疗物资出口。其次,为保证出口医疗物资的质量,我国海关严格要求出口物资必须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并动态调整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措施。最后,我国一些企业也积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同世界分享防控疫情经验。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向全球免费开放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诊断技术,腾讯集团上线了全球战“疫”信息平台,为全球用户提供从科普、自测、问诊、用药建议等一站式医疗信息服务。总之,通过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我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继续开放合作搭建起重要桥梁。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