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问题探析
2021-01-12葛宇宁
葛宇宁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树立远大理想、满怀人生斗志、充满干劲和激情的时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由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干涸”,一些青少年“英雄气短”,缺乏理想,缺乏干劲,整天被精致利己主义、明星崇拜、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所萦绕,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70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让革命英雄主义如滴露般润育青少年的心灵。
一、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意蕴
革命英雄主义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战争是残酷的,是艰难的,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革命英雄主义,带领人民及人民的军队,最终都取得卓越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革命英雄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秀品质,是人民军队的一种优秀精神。我们党向来重视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理论建构和宣传,这对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是英雄的团队,我们的军队是英雄的队伍,我们的民族是英雄的民族。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理论建构,其中最著名也是比较早的,是朱德同志。1944年7 月7 日,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的理论宣传文章,从理论高度系统总结了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为英雄主义进行了正名,对一些人摆脱对英雄主义的错误认识起了很大的作用。革命需要英雄主义,但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的不是旧的个人主义的英雄主义,而是革命的英雄主义、人民的英雄主义。“革命性”和“人民性”就成了这种英雄主义的典型特征。他说:“革命的英雄主义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不是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革命是为群众的事业,又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2]117
从朱德同志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界定以及整篇表述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革命英雄主义具有以下内涵:
其一,视人民的革命事业高于一切的伟大信念。革命英雄主义产生于革命事业之中,它既是革命事业的一种动力支撑,同时也是革命事业开出的美丽花朵。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革命事业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是伟大的,既要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赶走一切侵略者,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又要推翻各种封建的、官僚的、军阀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和新社会,实现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革命是伟大的,道路就必然是艰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风雨兼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的革命看作是至上的,为了革命事业,可以付出一切。即使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党的革命事业也尚未完成,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3]
其二,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宣言。革命就意味着牺牲,没有不流血的革命。害怕牺牲成不了英雄,更不会有事业的胜利。正是艰难困苦与严峻考验才造就了英雄。“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4]
其三,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性特征就是其英雄气概,面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抗争到底,不打败敌人决不罢休。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革命英雄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用来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人民军队的重要内容。其原因就在于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会有困难和挫折,都要具有英雄气概,都要有一股子精气神。
其四,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革命英雄主义包含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就是革命必然会取得胜利。革命英雄主义坚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因为这种革命是人民的革命,是为人民的革命,是一种正义的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即使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也是光明的,革故鼎新,乃是历史潮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以马克思主义这种伟大的思想作指导,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朱德同志发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遭遇大溃败,影响了抗日军民的信心。该文的发表可谓恰逢其时,为抗日军民定了“魂”、安了“心”。
其一,它要求我们保持矢志不渝的信仰。革命英雄主义是有执着信仰的,它信仰革命事业,信仰人类解放,信仰共产主义。在和平年代,同样需要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成功,一个团体没有理想信念就会腐化变质,干不成事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告诫党员干部: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414
其二,它要求我们常怀爱国之心。革命英雄主义是一种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英雄主义首先就是一种爱国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建立新中国,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无论什么时期,都需要常怀爱国之心,心系祖国。精忠报国,拥有一份家国情怀是英雄主义的鲜明特征。
其三,它要求我们具有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同志,革命虽然胜利了,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在和平发展时期,依然会有各种困难挑战,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意志是不行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拥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气概,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其四,它要求我们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做奋斗者。革命英雄主义者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他们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责任就需要有人去承担,去完成。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看望北京大学师生,在座谈会上曾寄语时代青年:“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7]面对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做奋斗者、追梦人。
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塑造的最好时期。青少年朝气蓬勃,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在这个时期,他们既需要学好知识,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然而,就现实来说,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很多,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已经深陷其中,这就需要在青少年教育中,正本清源,拨正船头,让英雄主义归位,承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
其一,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助于塑造青少年的英雄气质。青少年本应该是英雄的青少年,具有英雄情怀、英雄精神,尤其是“刚性”的英雄气质。然而,纵观我们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青少年呈现出“英雄气短”现象。当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言:“唯有少年称雄于世界,中国才能称雄于世界。”时至今日,此言依然应该令我们惊醒。我们的青少年是否具有英雄气概,能否称雄于世界?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一些青少年不但不具有英雄气质,反而是反英雄的。他们不但不敬重英雄和学习英雄,反而加入到历史虚无主义阵营中,抹黑英雄,诋毁英雄。其次,一些青少年沉浸在各种动漫、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把虚拟世界的人物视为英雄,却忘记了真正的英雄,即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最后,一些青少年生活在“温室”中,见不得风雨,更经受不住挫折,老师批评两句,都会想不开,甚至要自杀。
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英雄气短”的情形绝不止于这几种,而是更多。唯有对青少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让其感知英雄事迹,知道什么是英雄,谁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情怀是什么,从而自觉尊重英雄,向英雄学习,才能给其补足“英雄气”,成长为追梦人、奋斗者。
安德鲁·芬伯格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技术批判三部曲”即《技术批判理论》、《可选择的现代性》和《质问技术》,在技术哲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值得一提的是,他超越了传统的技术批判理论思想,将社会科学、美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重新构建,综合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因素,有力的冲击了一些学者对技术持有悲观和激进的视角,芬伯格提出的民主设计、实践技术观、可选择现代性等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表明了技术发展的可变性,改变了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中存在的片面、单一的认识,开启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新视域。
其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无论西方的公民教育,还是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其直接目的都是如此。所谓家国情怀,那就是以国为家,为国舍家,对国家和人民充满着深情大爱,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教育家钱理群曾痛心疾首地感叹道:“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显然,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是没有家国情怀的典型代表,他们心中没有国家,没有人民,有的只是把学习知识和技能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他们有知识、有能力,善于“表演”,更难以被识破,有时候会以非常高尚的名义去谋取私利,甚至是可鄙的私利。这是教育的失败,唯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点。
革命英雄主义者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他们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他们不怕牺牲,敢于牺牲,为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和民族独立,人民的幸福,子孙后代的美好生活。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们,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惨淡现实,他们毅然决然地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现实依然严峻,道路依然不平,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接班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5]
其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确立。理想信念的确立对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把此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粒“纽扣”,教育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少年扣好这一粒纽扣。习近平总书记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青少年:“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9]112人们常说:“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10]31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青少年最缺少的可能就是理想信念。一些青少年受实用主义、娱乐主义的影响,对理想信念不屑一顾,认为谈理想信念是不成熟的表现,而这充分说明了他们的不成熟。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人生走向成熟的标志。“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10]31而包括革命英雄在内的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并且是为实现理想信念执着奋斗的人。尊崇英雄、学习英雄、培育革命英雄主义,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一条有效途径。“英雄崇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它激励人效仿英雄的模样。”[11]
其四,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塑造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而榜样的学习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青少年倾向于模仿他人,以榜样偶像作为成长的目标。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不充分,一部分青少年出现了“移情现象”,把一些不是英雄的人视为了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却遭遇冷落,甚至被挖苦抹黑。比如,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的偶像是影视明星和商业明星。他们很可能不熟悉很多英雄人物,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了解他们的事迹,但是他们对一些影视明星和商业明星的名字和家长里短乃至绯闻如数家珍。而很大一部分影视明星和商业明星是不配“英雄”称号的,他们偷税漏税、移情别恋、吸毒嫖娼、自私自利、飞扬跋扈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坏的影响。
只有学习真正的英雄,才可能具备英雄精神、英雄情怀,从而成长为英雄,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英雄贵在其人格之伟大,是伟大人格的有效表征。“英雄概括来说,就是伟大人格。”[12]76从青少年时代起,多听英雄故事,多习英雄品质,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总书记习近平的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小在英雄故事、英雄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岳飞的故事、王杰的故事、焦裕禄的故事等,都曾陪伴着他的成长,这为他的英雄情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青少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如前所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英雄精神会如雨露般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其健康茁壮成长,从而成长为深具英雄情怀、英雄精神、英雄意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奋斗征程中,建功立业。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才能更有成效。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性质,笔者认为,在当前对青少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有效路径:
其一,尽快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在人民的殷殷期盼中,2018 年4 月27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自2018年5 月1 日起生效实施。该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将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此,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是有法律依据的,是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真正的英雄是永恒的,其精神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当然,把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在当前看来,专门增加一门课程是比较困难的,不但要增加大量的师资,还要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乃至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采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方式,二者同向同行、同心同德。不但在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大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内容,而且要在其他课程中穿插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如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都可以把革命英雄主义如雨滴般自然融进去。
其二,讲好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对青少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重在传承英雄精神。英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照亮了后来者的路,是指引后来者的明灯。我们尊重英雄,向英雄学习,重在学习英雄精神,践行英雄精神,弘扬英雄精神。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弘扬英雄精神。英雄精神是贯穿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线,也是中国精神的主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承英雄精神,其实就是在传承中国精神,它是传承中国精神的重要“通道”。
对青少年进行英雄主义教育,传递英雄精神最好的方式不是把英雄精神变成知识,1234 或者ABCD,让其去背诵和记忆。青少年时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传递英雄精神最好的方式是讲好英雄故事,以生动故事去打动人、去感染人,这种直接感受的方式更容易润育青少年的心灵。把革命英雄故事变成动漫影视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即使是小学生也会“走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其实对此也有明确期望,其第十八条就明确规定:“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以英雄烈士事迹为题材、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借助各类媒体讲好英雄故事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阵地是三尺讲台。各科老师都要有“课程思政”的意识,认真讲好英雄故事,同时注意借助各种读书会、演讲会、晚会、班会等形式,让青少年自己也讲好英雄故事,入心入脑。
其三,弘扬英雄文化,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土壤。英雄精神是英雄文化的核心,是其价值所在,而英雄文化又是英雄精神的载体,是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保障,因为英雄文化本身是孕育英雄的文化土壤。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弘扬英雄文化,就难以产生英雄。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当前的英雄文化氛围并不是很好,英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被“冷落”了,甚至是“销声匿迹”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个人崇拜”遗留下来的“伤痕”并未消失,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严重的“个人崇拜”风潮,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不敢触碰。二是多元文化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横行,导致昔日英雄人物的没落,英雄人物不再被视为“先进”的代表,不再是争相学习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就是形成、培育、弘扬一种英雄文化。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为英雄文化保驾护航,促进英雄文化的弘扬。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也都形成了尊崇英雄的文化,这几乎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深植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之中。如果我们破坏掉了自己民族的这种文化,“抛弃”了英雄人物,也必将被英雄人物所“抛弃”,成为没有前途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我们:“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5]今天,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它是“价值输出”的重要途径,好莱坞的影视作品所塑造的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正在向世界各个角落输出。在我国,许多青少年也被其感染。抵制西方价值观对中华民族文化冲击的最好方式,就是提振我们自己的文化,尤其是提振我们的英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