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1-01-12徐金铸
孙 华,徐金铸,邢 波
(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疏导教育总体态势相对滞后,专职心理咨询生师比普遍失衡,心理干预无力,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大学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由于初高中考学压力不断积淀,使得刚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们更多的表现为迷茫、无助。但是,毕竟都是傲娇的天之骄子,他们外表青春张扬意气风发,觉得无所不能,纷纷将自身的能力才艺尽情展示。然而优秀者太多、碰撞无所不在,挫折也随时恭候,又没有更多的纾解渠道,更多的不安焦虑都被巧妙的隐藏起来。在某大学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相关调查中发现,患心理疾病的学生占比高达23.7%。其中,学习考试焦虑、寝室人际关系紧张、基于考研就业的诸多压抑而导致的神经衰弱、强迫症等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发突出,各种负面情绪的叠加,甚至引发甘于堕落、自杀等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预防、最大程度减少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困扰?就高校而言不仅仅只是配齐配足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就能覆盖完成的,也不是教师课堂上的几句心灵鸡汤就能左右,更不是专职政工教师的“靶向”教管所能完全清除的,这是一项系统庞大的精神维护工程,需要每个系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谐共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2]。心理学认为,环境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诱导作用。图书馆作为高校服务部门,必须将自身独有的优势环境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有机嵌入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之中,于无声处听惊雷。
二、协同学理论与图书馆育人
(一)协同学理论的基本含义
协同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协同效应,它来源于希腊文。协同学理论的中心观点就是认为协同导致有序,只要在系统内部产生运行,那么就有一定的关联性,所有要素一起同步的运作,才能使得系统整体出现协同的效应,整个系统会进入有序的状态,此时系统的整体功能更加强大,甚至有时出现成倍的功效。这便是协同原理。协同原理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组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好。图书馆虽然是高校诸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却是诸系统的主要一环,而图书馆本身也拥有小系统的集合。如果将协同学理论适时运用于心理健康干预上,或能为高校全员育人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二)协同效应与图书馆育人
协同学一词意为共同工作。社会、家庭、高校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复杂有机系统,高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图书馆正处于学生探求知识、寻找心灵寄托的缓冲带。虽然家庭、社会在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中责无旁贷,但学生一旦踏入高校,大学生四至五年的学习生活毕竟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度过的,这与小学初高中截然不同。由此高校的育人责任千斤重。高校应以协同理论指导各部门开展学生心理的关注、干预工作,积极协调各部门拧成一股绳,捋顺各子系统的独特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切实做到真正的形成合力,产生1+1>2 的协同效应。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了解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意义,积极发挥图书馆、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共同辅助性作用。高校要有效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任务,图书馆也要积极认领任务,真正的把关注关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中长期性的攻坚任务对待,做好台账,细化台账,分解到每一个服务环节,确保育人的有效度。
三、图书馆嵌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服务的路径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干预子系统中,图书馆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源泉,离开服务,图书馆的存在就将失去意义[3],“服务”体现着图书馆的社会贡献,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核心呈现[4]。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课题。图书馆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学术气息,温馨的人性化服务氛围,安静的自习室,书的海洋,诸多研修间,新型的创客空间,这些都会对读者的心理净化产生微妙的积极影响。在这里,客观上会使读者在与书的交流过程中逐步转变心态,进而修补脆弱的心灵,因为许多私密的问题可以在知识的读取中获得心中的期许;主观上,图书馆人的各种温馨解答与关注,会无形中引导学生读者形成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健康人格。高校图书馆要抓住上述独特的资源,因势利导,有机嵌入,实打实地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多渠道探寻开启学生心灵钥匙。
(一)不断创新图书馆门户网站
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顺利成才,传统的手段收效甚微。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大数据、物联网等诸多智慧型手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5]。利用协同学理论对图书馆门户网站的诸方面进行适时纠正,构筑一个深度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利于最大限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实社会的诸多网页良莠不齐,不良的信息时刻侵蚀着大学生心灵,他们有时难以自拔,负面情绪叠加,因而心理问题是多重的。图书馆主页不仅是专业学术网络信息的重要发布传送基地,也是大学生就业训练、不断积累未来人生资本的重要场地,更是探寻内心世界的主要出口,这一切均是源于高校馆的九个鲜明大字:更纯净更专业更信赖。为此,图书馆要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依赖,加大力度开展丰富生动的网上活动,尤其开辟的心理知识专栏要醒目,除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聘请国家级心理大咖开展网上互动答疑。
(二)用深层次人性化服务温润学生薄弱的心理暗室
大学生的思想轨迹时刻受制于国内外各种潮流的撞击,内心时常会产生紊乱、无规律的混沌状态,同时还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意识、情绪和态度[6]。许多学生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的灰色暗面,程度表现不同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恰当的引导与自我暗示,很多会慢慢自愈,不必紧张。从协同学理论的三维度看,学生需要充分保障思想信息的有效信用度。每个图书馆人,都要用高度的智慧、对待儿女般的微笑耐心、日复一日的负面隐忍,以创新为己任,用深层次人性化服务不断去温润学生们薄弱的心理暗室,精诚所至,势必会给压抑状态下的年轻人缓解甚或消除心灵的疲惫。
(三)图书馆人要做多面手
在现在和未来,图书馆应该担当的主要使命是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7]。传统图书馆更多是提供借阅服务,咨询借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新型图书馆,主要体现在高度智慧化、深度人性化。俗言有云,每个走路不哼哼的人都是“好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现代图书馆赋予了图书馆人更多的责任,尤其是面对读者的不同断面的心灵拷问。如此,图书馆人就要做多面手,除了提供基本的服务,还要更关注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读者的心理疏导与及时干预。从这一层面讲,每个图书馆人都应该具备一位相当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水准!因为基于协同和支配原理,其主要的目的是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教育理想的状态下,其内部的每一个要素都是相互协同运作的,如果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了问题,那么对于整个教育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图书馆人要时时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的更全面精神风貌,为以后随时出现的个案解决做准备。否则,最初确定的目标就可能会有偏差,甚至很难实现。
(四)将心理干预有效嵌入,校内外联动,精准发力
既然育人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的责任,就要彼此呼应,共同扶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在的大学生,除需面对百舸争流的诸多竞争,还要直面激荡凶险的全世界“新冠”疫情对学业就业诸多的冲击。换位思考,他们内心的状态可想而知。为此,从学校层面,要进一步加大与家长社会的联手入口,尤其是基于应对“新冠”疫情而展开的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化,未来开展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在线沟通将会成为有利契机。众人拾柴火焰高,育人的效果才会更好;作为高校支撑之一的图书馆,除了需要不断强化创新服务的新路径、与时俱进的快速提高馆员综合服务素质,同时也要与学校的学生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紧密合作。图书馆作为学生心理私密舒张最温馨的场所,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大学生们精神高度放松、天然的信任依赖、可以多渠道获取精神食粮。心灵之密,即使在专业心理咨询师那里,也不是很容易的打开。虽然图书馆人也不会容易的走近学生的心田,但是可以通过观察解难做朋友,以点带面,总是会帮助到学生。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图书馆的信息反馈,会更专业的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个体解决方案,采用多种心理辅导形式,实质化推进网络心理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得以健康地成长。
(五)图书馆要积极参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快车
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8]。互联网+环境,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去中心”“去门槛”的作用,为他们追求个性化发展和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过于强调个性、忽视集体意识、规避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消解和重构主流文化,其负能量是显而易见的。国家目前已经加快依法管网、依法办网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既有的官方媒体也悄然加入到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中。相信随着良好的网络传播秩序和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的构建,高校图书馆书香文化“书”媒体作用发挥的特色空间也会越发灿烂。高校图书馆也要积极借鉴、主动引入、创新用好一些“网络亚文化”中的资源和手段,正如主流媒体主动入驻新媒体平台,高校馆也可以联手所在地域的新媒体,实现双向良性互动。图书馆可以更大幅度地转向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为师生提供学习空间、开展创造/发现活动的空间以及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资源[9]。在这里,心灵负重得以卸载,无数创意的引擎因激情点燃。学子们不缺的是激情,期盼的是全社会更多的对他们深层次精神世界的引领与关注。
四、结语
高度重视协同效应、全方位全系统育人是中国高校教育不忘初心的使命所在。区别于社会其他层面,对大学生不良心理的有效干预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高校各个子系统必须实时有效整合育人力量,真正做到踏石有印、久久为功。心理健康障碍绝不是个人的事,是社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拥有负面情绪的人传递的只能是负能量,一旦汇成小溪,其危害的绝不仅仅是个体和小家庭,高层次人才的畸形心理的破坏性将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或者漠视。图书馆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子系统,是学生吸氧、锤炼心灵的最佳所在。图书馆要精准把握服务育人的各种契机,适时整合内部的各小子系统,不断探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节点,齐心发力,即使有些微的成效也必为之。各级政府也要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引导,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手段减少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冲击,身心优秀的人才、稳定和谐的社会才是国人最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