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探讨
2021-01-12李志茵
李志茵
(黑河博物馆,黑龙江 黑河164399)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受教育的两个环节,紧密相联。“从教育角度来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也在进行之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无疑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路径,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1]博物馆拥有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课程中所没有的,传统的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上的互补与互助,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将是未来共同发展的有利选择。
一、博物馆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教育是基于藏品、博物馆场所和博物馆专业性工作的基础上一种终身性的、主动的、充满活力的、参与式的、富有创造精神的教育方式,尤其特殊的一点是,博物馆的教育角色还包括其用展览有效的与目标观众交流。”[1]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实际上是对以往教育根本内涵的一种现代转换,即从对知识结果的注重转化为对产生和创造知识方法和过程的关注;从对基本技能和适应能力训练转为对创造能力的培育;从对高远宏大圣贤人格的塑造转为对独立自主个性人格的追求”。[2]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可以使全面发展具体化,而个性优化发展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尽可能达到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的优化发展。”[3]素质教育的提出具有特殊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二、博物馆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职能
《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博物馆资源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的使用,并重视与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4]这是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新模式。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教育越来越重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有机结合,即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又能够让博物馆教育多一个传播途径,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博物馆与学校合作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更加有利于学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博物馆资源再利用,有效促进教育资源整合
《博物馆条例》明确指出:“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帮助,并在学生放假期间免费开放,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4]这对博物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保障。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场所,可以让博物馆的展览、藏品等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能够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社会服务职能将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将繁荣发展。
三、博物馆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结合存在问题
(一)教育活动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博物馆对学校内容缺乏了解,教育活动联系不紧密,缺少系统规划,不具有连续性。从形式上看,大部分由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学校集体组织的情况较少。从活动时间看,基本都在周六周日这个时间段,学校在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时,还是与学校教育进行了严格区分,还没有高度重视。从师资队伍看,学校的教师与博物馆的宣教部门联系较少,缺少有效交流。致使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没有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真正区分开,课程设计没有达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相结合,没有使学生们能在互动学习中愉快体验学习知识的无限乐趣,没有与学校课程紧密衔接,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与学生的真正需求。
(三)馆校双方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上级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博物馆与学校合作,这种情况不太普遍。因为组织馆校合作,牵扯的单位较多,所以合作的次数较少。这与博物馆、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有直接关系。
(四)政策支持不足
依靠政府支持,是馆校合作长期发展的保障。只有政府在制度上有一些利于发展的规定,有一些资金支持,才能够保证馆校合作的长期有效运行。当下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是不稳定的。随着领导的工作变动或者利益消失随时会有变化。有关政策的支持,无论博物馆还是学校的认可度、工作热情等都会提高。政策支持以及政府引导协调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博物馆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建议
(一)加强博物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和交流
加强博物馆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交流沟通,沟通的越多,交流的越深双方对馆校合作的热情、认可度就会越高。同时有些教师认识不足,觉得博物馆课程就是一种娱乐的想法,也会随着深入交流有所改变。由此带动教职员工积极投入,用新的理念看待合作互助,自上而下的沟通也就会更加顺畅。
加强博物馆宣教人员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教育研究与业务交流。宣教人员与教师在合作中接触最频繁,顺利有效的沟通,会直接影响积极工作的态度,以及合作的良好氛围和教育研究的效果。馆校双方的交流不要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要建立深入的多层次的交流方式。避免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一旦出现偏差,也便于双方领导及时进行调整。
馆校双方可以定期互派人员进行培训交流学习,可以利用假期成立合作项目小组,共同研究探讨特色活动、地方课程的设置等,形成常态化的学习交流。切身体验,会使双发参加合作的人员更熟悉了解教育研究的方向、需求,将实践活动、创新理念融入合作研究中,对加强深化合作,提供参与和支持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共同设计教育活动设置课程内容
博物馆的学校教育活动,主要指博物馆课程设计、学校教育推广、教育人员培训等。设计好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活动水平,改变博物馆教育活动缺少系统性、连续性且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的状况。教育活动要以青少年学生自主体验,体会趣味性并受到教育为目的。设计安排好的教育活动,要先做好宣传推介。吸引到老师的关注,由此也会带动大批学生。博物馆与学校教职员工切磋沟通越多,双方合作就会越深入,合作质量就会更高。要先把教学资料提供给老师和学生。博物馆宣教人员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实践中与师生交流、听取意见,同时也请学校师生走进博物馆去体验感受,提供积极有利的建议。要设计好展览互动。展览互动活动,对学生感受学习内容,快速融入其中,效果会很好。单一的讲解有时不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也不理想。要做好信息反馈。每次教育活动结束,要做好调查反馈及时掌握活动效果,并针对活动效果进行调研,吸取经验并总结教训,为下一步教育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博物馆课程设置。在学校增加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教材内容要和国家的课程计划紧密衔接,要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理念,研发博物馆配套教材教具。在研发过程中要邀请一些学校老师、学生参与讨论,听取合理化建议,同时借助博物馆陈列展示内容的独特性,按照不同学段、分层次进行设计。博物馆课程渗透了多门学科知识,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在之前学校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各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在教学方式上老师们也要打破学科界限,以探索研究问题的方式去引导教授。
博物馆课程主要有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两大类。将教学目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体验评价的内容标准都做出清楚的设置,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能在发挥博物馆思想道德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设高素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人员队伍
“《课程论》指出学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从传授到启发,从启发到统整;组织能力;学科整合;角色转变;讲解能力;视觉阅读能力;教师的素质方面,专业技能、智谋技能、交际技能、个性、动机、教育观、信念、朝气、热忱、自我教育力;纪律方面,教师的权威性。”[5]“《德国美术教育》指出在博物馆教育中老师的能力需求的更多,尤其是对审美能力,对作品的了解评价包括创造性的能力要求更多,这也恰恰是学校相对缺少的能力。”[5]
建立素质高、能力强的教育人员队伍,是馆校合作的基本保障。双方合作离不开教育人员的互动、积极工作。博物馆的宣教人员和学校老师要相互学习、彼此借鉴,融入对方的工作中,了解各自工作特点,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合作空间中发挥更大潜力,达到教育职能最大化,让馆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馆校合作中,宣教人员和老师是主要的教育力量,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家长而言,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自主学习的态度,引导孩子去观察、分析问题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馆校双方在共同设计开展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他们更多了解馆校合作的意义,感受教育活动效果。这对于增强活动效果非常有益,也会进一步推动馆校合作的迅速长远发展。
(四)制定长远工作规划和评估反馈机制
博物馆与学校双方都要有长远的合作态度,积极制定工作规划,在组织制度上为馆校合作给予保障。双方可以用运行经费、专项经费、教改项目经费等对参加馆校合作项目的员工给予适当津贴补助或物质奖励。同时建立评估反馈机制,这也是检查合作成果的有效途径。博物馆将合作项目的跟进按时进行评估,作为衡量博物馆工作的一项指标,提高重视程度。学校将合作项目取得成绩,作为对老师、学生考核评估的一个标准。这样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用规章制度保障馆校合作的紧密联系和有效沟通,以馆藏资源为基础,帮助馆校优势互补、互助合作,引领青少年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等,搭建理想的资源共享、资源互通的教育平台,形成馆校共建文化特色品牌,使馆校合作不断创新长期持续发展。
与世界的各大博物馆相比,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和评估机制的前提下,可以在合作的广度、深度方面下功夫,采取开放协作、丰富教育内容等方法,进一步创新理念拓展合作。博物馆与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双方在合作中的各自的重要作用。积极交流、加强互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合作质量,共同发挥教育职能的积极作用,使博物馆教育成为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有很多共同之处,相辅相成。双方合作,博物馆教育活动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具体,对于学校的教育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等方面,也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博物馆与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合作的普及,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和延伸,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协作发展,研究交流会越来越顺畅,合作质量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