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管理干预在新冠肺炎隔离中的管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
2021-01-12蔡素梅杨白林方向明谯艳叶文春史小英
蔡素梅,杨白林,方向明,谯艳,叶文春,史小英
(1.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绵阳;2.西部战区452 医院,四川 成都 )
0 引言
2019 年12 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地区爆发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的疫情,此次肺炎的发生早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气促、呼吸障碍等表现,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感染患者可导致肾衰竭、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可导致死亡。由于COVID-19 的发生速度较快,且伴有严重的生命威胁,给我国各地区人民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焦虑情绪[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引发文件中指出:需要对COVID-19 患者进行隔离,并实行无缝隙管理干预。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临床中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此模式是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工作的衔接更加的顺畅,使护理人员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也是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2]。因此,本文根据收治的患者进行探讨无缝隙管理干预在COVID-19患者隔离中的管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2020 年2 月至2020 年3 月在湖北武汉某方舱医院的疑似和轻型患者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疑似患者作为对照组(n=80),轻型患者作为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管理干预。对照组男46 例,女34 例,年龄(21-60)岁,平均(49.47±7.46)岁;观察组男38 例,女42例,年龄(22-60) 岁,平均(52.69±7.31) 岁;纳入标准:(1) 符合COVID-19 疑似和轻型诊断标准。(2)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治疗工作。(3)有手机会使用微信,并自愿参加问卷星调查的患者。(4)年龄大于18 岁,小于60 岁的患者。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者。(2)不愿意加入微信群管理的患者。(3)视力不好,无法自行阅读问卷星内容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后日常生活护理,每4 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情况,观察咳嗽、咳痰、用药反应,随时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入院时给予健康宣教,出院时嘱咐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定期门诊随访和检查等[3]。观察组给予无缝隙管理干预。具体方法[4]:(1)制定方案: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心理素质好,体力好的护理人员建立小组,进入红区的老师受过专业培训,穿脱防护用品必须经反复训练,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红区上班。(2)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住院和出院管理方案。(3)实施责任包干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明确具体的责任,护士长协调每日机动班的人员,病员批量收住时随时增派人力,以免增加工作压力。(4)及时报告:护理人员主动进行服务,对于患者的体温、肺部状态、心理进行动态观察,发现有不良反应的要及时进行干预和管理,要做到无漏报、瞒报、迟报。(5)体位管理:保持患者舒适体位。(6)情绪抚慰:通过微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必要时与心理医生联系,使患者保持恢复健康的信心,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主动参与患者的管理,并且提高工作的安全性。(7)排班制度:进行良好的弹性排班制度,随时调整护理人员的数量,让护理人员能有足够休息时间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管理需求,以此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状态。(8)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微信群,护士长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有头痛、失眠、紧张、焦虑的老师,给予联系心理医生,必要时换休或调工作岗位。(9)发挥同伴支持教育,鼓励性格开朗、有一定领导能力,擅长文艺的患者组织病友一起跳舞、唱歌、阅读等。(10)知识宣讲:出院前给予患者进行新型肺炎的相关知识宣讲,让患者了解诱发疾病的因素,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同时给予呼吸阻碍和暂停等紧急情况处理的健康宣教。(11)用药指导,宣传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强临床患者依从性。(12)微信沟通:建立微信群,督促患者定期随访,监测病情恢复情况,有不良情况及时沟通。(13)消毒处理和日常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房间内勤通风,对于经常触碰的物品或者卫生间等部位经常进行消毒,减少外出,合理安排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室内运动,增强体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恢复期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PSQI、SSR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PSQI、SSRS 评分比较(±s)
分组 HAMD/HAMA PSQI SSR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5.25±2.59 2.31±0.51 18.22±0.71 10.95±0.53 14.69±1.24 29.41±1.12对照组 15.26±2.60 4.43±0.12 18.69±1.09 12.38±2.38 14.70±1.27 27.21±1.21 t 1.492 5.024 1.391 6.003 1.382 7.48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的相关指标评估,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的程度越高,得分越低,代表患者恢复的程度越好,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测定,总分为21 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根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定,总计分数为4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社会的支持程度越高[5]。(2)两组人员护理临床效果评分指标比较。主要从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健康宣传几方面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管理效果越好,说明护理效果明显[6]。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PSQI、SS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SSR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人员管理效果评分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管理评分中,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健康宣传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人员管理效果评分指标比较(分,±s)[n(%)]
表2 两组人员管理效果评分指标比较(分,±s)[n(%)]
组别 例数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健康宣传观察组 80 90.27±1.23 93.49±2.34 93.44±3.95 92.45±3.75对照组 80 72.29±0.44 77.40±2.48 76.49±2.44 72.39±4.39/t / 5.116 5.596 5.215 5.783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由于湖北地区的疫情发展较为迅速,传播途径较强,为解决湖北武汉地区的患病人员救治比例,将大量的轻型患者和疑似患者安排在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这是我国对于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将不同的患者进行单间隔离或者分区隔离的举措,是为了降低患者重症和病死率的发生。临床证明,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的主要传播对象是中老年患者,因为中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多数伴有基础性疾病,因此患病几率相对较高。而由于COVID-19 的症状不够典型,患者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般会有3-7 天的潜伏期,最长可达14 天就可有所表现[7-8]。由于目前我国还未研究出有效的救治药物,且具有发病急,速度快、传播性强的特点,给予全国人们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条件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无缝隙管理干预渐渐引起了高度重视,医院实行无缝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避免工作中的失误和遗漏,保证工作实效性和安全性,实现了护理质量和评分的全面提高和进步[9]。虽然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此次病情已经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但是时刻还具有感染的风险,所以在疫情发生的紧张阶段,政府提出将患者设置隔离措施,对于传播和防控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0]。近年来,无缝隙管理干预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SSR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无缝隙管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情绪焦虑以及抑郁情况的发生。无缝隙管理干预往往在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临床依从性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常规护理仅在患者病情控制上效果较好,而无缝隙管理干预可使患者放松心情,有效控制病情恶化。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管理评分中,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健康宣传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无缝隙管理干预可让患者能够更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护人员更好的进行治疗,提高患者临床的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将无缝隙管理干预用于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中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临床依从性,提高防范意识,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