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N-苯基哌嗪喹啉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探讨
2021-01-11马云飞
马云飞
摘要:苯基哌嗪、喹啉均为医药领域中新药研发常用的化合结构,这些结构也被证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简单的介绍三种N-苯基哌嗪喹啉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尝试将杂环、亚胺、噁二唑啉作为合成的中间体,赋予目标合成物更多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N-苯基哌嗪喹啉类衍生物;药物合成;路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 R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1
N-苯基哌嗪是有机药物合成中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额重要组成部分,含有N-苯基哌嗪的化合物在调节神经类活动、抗病毒方面有独特的药物生物活性。当前,在抗菌、抗癌、抗肺结核等药物合成广泛应用了N-苯基哌嗪[1]。喹啉是一个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性质活泼,可以发生氧化、氢化等化学反应,衍生物众多,以盐酸地布卡因、奎宁为代表的奎琳衍生物药物,至今仍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尝试探讨新型N-苯基哌嗪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策略。
1 合成思路一
采用杂环合成,二环、三环衍生物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比较著名的是含N和S的七元杂环,主要用于抗菌、抗HIV、钙离子拮抗剂、止痛剂等新药的合成,如地尔硫卓。目前,对于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开始成为新药合成的研究重点,主要被作为药物合成中间体,如磷酸氯喹、盐酸地布卡因、喹碘仿、双碘喹啉、克泻痢宁等。可尝试将喹啉环引入到1,5-苯并硫氮杂母核中,有望获得新药。具体的思路:首先,采用苯基哌嗪取代氯原子,获得一个新的基团,将下一步反应定位在醛基;再次,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其中芳酮的羧基和醛基发生脱水缩合。再次,1,4-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分子内脱水环化。再次,以化合物卓和氯代肟,以三乙胺为基础,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另外一种合成思路是,首先制备2-氯-3-甲醛奎琳,制备2-(4-苯基哌嗪-1-基)-喹啉-3-甲醛[2]。
2 合成思路二
亚胺是一种羧基化合物与氨的缩合产物,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病毒,其中含有的碳氮不饱和双键是一种极性不饱和键,化学性质非常活跃,能够进行有环加成等多种加成反应,通过1,3-偶极环加成能够快速合成五员含氮杂环。故,可尝试亚胺和氯代肟经1,3-偶极环甲醇,拼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杂环,从而获得可能有新药潜力的化合物。具体的合成路线:首先,需要合成2-(4-苯基哌嗪-1-基)-3-喹啉甲醛,以氯代喹啉醛、DMF、苯基哌嗪作为原料,加热回流,加入K2CO3作为催化剂,以无水乙醇-乙酸乙酯重结晶。其次,将合成的2-(4-苯基哌嗪-1-基)-3-喹啉甲醛,和苯胺加热回流反映,合成物质A,然后和对位取代的氯代肟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最终获得新化合物B。
3 合成思路三
噁二唑啉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生物活性十分复杂,许多化合物中引入噁二唑啉类杂环,往往能够赋予化合物中广谱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兽药新药研发领域。噁二唑啉杂环修饰化合物是新药研发的常用方式,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1,3,4-噁二唑啉类衍生物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消炎、抗氧化、抗癌、除草、调节植物生长、抗艾滋病毒、抗惊厥等作用,许多1,2,3-噁二唑啉类衍生物具有促小麦芽升值的功效,可作为新药合成的思路。选择氯代喹啉醛为原料,合成含有喹啉环、1,3,4-噁二唑啉结构的化合物。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合成2-(4-苯基哌嗪-1-1基)-3-喹啉甲醛2,将化合物氯代喹啉醛1和1苯基哌嗪在DMF中加热回流,获得物质A以及4-取代苯甲酰肼,以冰醋酸为催化剂,回流,得到化合物C,在少量醋酐容积体系中回流,最终获得目标化合物。
4 小结
苯基哌嗪、喹啉均为医药领域中新药研发常用的化合结构,将药性不同的新型结构特别是杂环化合物,设计在同一个分子中,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法[3]。喹啉、苯基哌嗪等结构具有潜在的药物价值,将这些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结构进行合成,能够获得大量的新型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为潜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乔会晶,戴子茹,葛广波,等.分子对接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12):29-35.
[2]杨鹏,戚璐璐,许芯宁,等.2,3-2H-2(2-(4-苯基哌嗪-1-基)喹啉-3-基)-4-苯基-1,5-苯并卓的合成與表征[N].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3):230-235,272.
[3]PI E X, QU I. Q, HU J W, et al. Mechanisms oI soybean roots’tolerances to salinity revealed by proteomic and phosphoproteomic comparisons between two cultivars[J].Cellular Proteomics,2016,24(15):26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