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021-01-11景海霞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低体温恢复期干预

景海霞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于控制术中低体温的作用,以及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改进前,医院2016年1月~6月,医院外科共开展手术1205例次,常规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改进后2017年1月~6月,医院外科共开展手术1320例次,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改进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重复加机、认知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可提升麻醉恢复质量。

关键词:低体温;麻醉;恢复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1)17--01

低体温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与术中压疮、术中呼吸循环紊乱等并发症有关,从而直接影响麻醉、手术进程,进而影响麻醉恢复。控制术中体温非常必要,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术中体温管理质量,医院尝试加强外科术中体温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改进前,医院2016年1月~6月,医院外科共开展手术1205例次,其中男842例、女363例,年龄(51.4±10.3)岁。麻醉方式:全麻974例、其他231例。手术方式:微创597例、开放608例。手术类型:急诊手术104例,择期手术1101例。改进后2017年1月~6月,医院外科共开展手术1320例次,其中男912例、女408例,年龄(52.7±8.3)岁。麻醉方式:全麻1056例、其他264例。手术方式:微创650例、开放670例。手术类型:急诊手术125例,择期手术119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2 改进前

常规护理,针对大手术患者,采用比较积极的术中低体温预防策略,包括冲洗液预热、主动加温措施等。

1.2.2 改进后

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体温管理。

(1)风险预测: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手术>2h、术中持续冲洗、术中输血、开放手术、全麻、老年人、机械通气以及湿化等,综合评估术中低体温风险,以合理的安排主动加温设备等相关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资源的利用效率。

(2)手术室温度管理与保温:①术前做好手术室准备,预热至27℃;②手术台预热37℃;③准备充足的保暖毯,在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暴露,多层保暖;④避免保温材料、切口被浸润,准备好温盐水以及时浸润保温湿巾,配合医师做好保温覆盖工作[1]。

(3)强制加热:合理的运用加热设备,根据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与危害,合理的分配强制空气加热、循环水垫床等加热设备,在术中合理应用,设置参数,将患者术中体温维持在36℃左右,加强设备的管理,控制污染。

(4)内部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对于冲洗液、血液、输液等都进行预热加温,温度维持在37℃,加强管道的管理,将加温装置设置在出口,减少术中管道中热量损失[2]。对于机械通气者,也进行气体的加热,配合气道湿化等管理技术,减少经气道损失的热量。

(5)其它:①缩短禁水食时,维持正常的血糖代谢;②术前口服水电解质饮料,部分腹部手术患者术前6h便口服200ml左右的脉动,补充水电解质;②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依赖性。

1.3  观察指标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苏醒时间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麻醉对苏醒进程的影响

改进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

改进后重复加机、认知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会影响患者代谢、颅脑灌注,会增加术中低氧血症发生风险,还影响器官功能,持续性的低体温会引起呼吸循环、代谢紊乱。研究中,在常规术中体温防控护理下,改进前的重复加机、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达到0.99%、2.65%明显高于改进后,改进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缩短,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更为迅速,提示术中低体温确实会影响患者术后麻醉恢复,一旦控制术中低体温,患者可从中获益。当然需注意的是,术前口服水电解质等措施其具体的效果仍有待证实,同时不符合所有的对象,如糖尿病患者,口服水电解质会导致血糖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

参考文献:

[1]徐彦,陈茜,陆建平,等.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复旦学报,2016,43(3):302-305.

[2]陈静.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系统在预防创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1):76-77.

[3]王金鹏,郑万超,杨宝会.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体温调节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35(10):1464-1465.

猜你喜欢

低体温恢复期干预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