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真学习”在语文课堂真正发生

2021-01-11庞丽燕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任务情景目标

庞丽燕

【摘 要】为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真目标的搭建、真情境的创设及真任务的架构,并且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航作用、情境的驱动作用及任务的支架作用。本文提出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起点建立适切目标,开展真实的自主探究;联系学生实际,用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以生为本,基于学生学习状态设置科学有效的任务,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并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从而探求如何让“真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关键词】“真学习” 课堂 目标 情景 任务

课堂是学生获得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主要阵地,学习是一种让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得的“内生性”智力活动,只有让知识内化为学生所得才能称之为“真学”。 课堂中的“真学习”是指向学生的,以真学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一种真实学习,它不仅仅与“假学习”相对应,而更是一种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聚焦学生感兴趣的真实任务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重视学生运用高阶思维来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深度学习;是一种由学生驱动,家长、老师、专家提供指导而完成的学习。真实的学习必然是一种基于情境的主动学习,因而目标需要回归教育的本源,从学生原有水平入手,结构化的任务则是驱动目標实现的保障。为了使真学课堂真正达成,教师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航作用,情境的驱动作用以及任务的支架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目标、情境、任务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足学生真实水平,搭建真目标,导航真学习

“真学习”的课堂应该拥有居于核心地位的明确的学习目标。上课前,教师在备课中要明确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激发学生什么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设置的,但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知识起点。

(一)“真学习”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已有经验为依据而衍生出来的

“真学习”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情衍生出来的,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去设置增长点,催生出符合本班级学情的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设计目标。以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经历了两年小学的语文学习,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预习课文,努力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较浅显的学习目标。据此,笔者认为在教授这一课文之前,可先设计预习单,让学生首先根据预习单上的问题熟悉文本,预习单以基础字词句为主。通过预习单笔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总结易错字词和知识点,以此作为字词教学的学习目标。

(二)“真学习”的教学目标需要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

“真学习”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真实的学习经历。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文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解读过程中的收获也必然各有千秋,而“授之以渔”的平台却只有40分钟,教师若想面面俱到,到头来只会造成学习“浅尝辄止”。因而,要想使“真学习”在语文课堂真正发生,教师必须抓住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关键点,也就是想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升华什么情感。要想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一节课上必须有“文”有“道”。“文”即在语文学习中对读写说能力的要求,“道”即学生在人文情感方面的培养要求。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笔者将课文的教学目标概括为:(1)能认、会写文中的“娟、桐、臀”等生字词;(2)通过通读课文,基本理解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结构特点;(3)通过文本细读,深刻体会用词的精准性,感受文章语言美;(4)通过反复品味,感受双龙洞的奇伟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文”为显性,“道”渗透在“文”之中,两者密不可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可以设计“理解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特点”以外,还可以是“掌握文中的句式特点”等,在众多的语文要素中,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才能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激发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探究,从而立足一定的梯度,实现真学习。

二、立足学生真实生活,创设真情境,驱动真学习

真实的学习不仅是增加新知识,而且是创造新知识,也就是要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立足真实的生活,形成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把真实情境带进课堂,还原学习的真实性

知识产生于情境,往往又运用于情境,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知识才可以还原,一旦脱离了情境,学习也就无法真实地产生。因此,真实的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呈现,以及将知识更形象地还原到真实情境中这样一个过程。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开展真实的学习活动,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行真正的思辨,体会情境背后的学习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该在优化情境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向“真学习”的转变。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是否见过蒲公英?是否观察过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再播放蒲公英盛开的视频,引导学生联系真实生活理解文本中蒲公英早中晚三次的变化。

(二)紧贴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于情境的代入感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升华,从而驱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经历,真切感受,进行快速的思维转换。通过情境教学赋予文字鲜活的生命,让学生联系真实生活的体验来理解文本。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为例,课文讲述了老麻雀为保护不慎掉落的小麻雀勇敢地直面庞大的猎狗的故事。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文中这三个角色的动作、神态有更好的感悟,笔者引导学生揣摩角色情感后,再请三个学生来扮演“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将课文内容进行还原,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将文本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老麻雀奋不顾身从树上冲下来保护小麻雀的急切心情,其他同学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对文本有更加形象的感知,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于角色的心理活动有了更深的感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情感得到升华,进而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笔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主动发掘课本有价值的素材,提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立足学生真实状态,架构真任务,营造真学习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积极关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

(一)“真学习”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应基于学生的学习状态

语文课堂上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基于学生学习状态的,也就是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去设置符合他们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任务。这一任务需要学生用完整的时间去主动地处理,他们要经历完整的思考,持续的努力才能最终完成任务。那么,如何架构符合学生學习状态的真任务呢?首先,真实的任务是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整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形成基本的价值观,最终提升核心素养。其次,真实的任务必然是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衔接的,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将公共知识变成个人知识。最后,真实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它可以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实现梳理和重构。

(二)真学习的课堂中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式的、实践性的学习任务。

要想通过任务驱动实现真学习,参与式实践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一篇文章的具体任务进行分解。大致可以分解为“背景知识的查阅”“字词的认知和理解”“文本结构的梳理”“思想感情的体会”“写作方法的归纳” “语文要素的把握”等几个方面。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组内成员的兴趣和能力在这些任务中进行选择。小组成员整体基础相对薄弱的小组可以选择“背景知识的查阅”“字词的认知和理解”等比较基础的任务;而小组成员整体语文素养较高的小组则可以选择“写作方法的归纳”“语文要素的把握”等有些难度的任务;小组成员整体水平居中的小组则可以选择“文本结构的梳理”“思想感情的体会”等中等难度的任务。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最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当然,真实的任务是具有整体性的,因而在学生汇报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学生的探究所得进行融合,真正实现学生精神的成长。以这样的形式搭建的真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文的学习实践中,而非仅仅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播。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曾经提出,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这几种传统方式的学习效果不到30%;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可以达到50%以上。所以通过参与式、实践性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营造真学习的课堂氛围。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笔者将本文的学习任务分解为“了解安徒生童话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找出并理解文中17个重点词语”“梳理文章结构(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写作手法(由现实生活展开丰富想象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尝试自己创编童话、写童话的要点”这几个方面,因为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要素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均有提示,因而语文要素的提炼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在任务分解之后,学生根据自身基础水平进行认领,教师适当协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前搜集资料,进行预习准备,制作PPT,准备汇报资料。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班级所有同学,教师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通过这样的任务式学习,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堂中的“真学习”是一个促进学生真思维的过程。而思维是从感官出发,存在于学生头脑之中的,教师无法保证在40分钟内能实现全班所有同学的真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唯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促使他们想要去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应用方法去获取知识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而,在笔者看来,“真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思维的碰撞,知识的生发,能力的锻炼,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目标的导航、情境的驱动和任务的架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舞台,成为他们聚焦思维的主场。

猜你喜欢

任务情景目标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