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学,让语文“活”起来

2021-01-11李娟钱耀刚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李娟 钱耀刚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我校开展了基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将语文与美术融合,引导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丰富想象;与音乐融合,引导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强化情感;与科学融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拓展知识;与劳技融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增加趣味,以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科 融合教学 核心素养

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围绕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校一直在进行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继“十二五”市立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之后,我校市“十三五”课题“指向养正文化内涵的校本融合课案例研究”又被批准立项,2017年起,学校展开了融合教学研究,其中对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研究尤为深入。

一、与美术融合,丰富想象

(一)水墨诗中画,体会意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诗,共有三首,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每首诗都是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呈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溪边”有像绿玉带一样的山溪,有垂柳,有青草,有人影,有钓竿,有红蜻蜓……多样的景物,丰富的色彩,动静相宜,这不就是一幅鲜活的山水画吗?“林中”有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的松树,有一串串明亮的雨珠,有戴一顶斗笠的小蘑菇,还有那一个个像蘑菇一样戴着斗笠的小朋友,多么鲜明,多么活泼,多么祥和的画面啊!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些特点鲜明的景物,运用合适的泼墨方法进行演绎,一幅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作品信手拈来,且各有千秋。这些作品是学生对诗歌的领悟,也是一次深层次的体验。最后,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把小诗按照行款誊抄在水墨画的留白处,这不就是一幅幅极具韵味的艺术作品吗?

(二)创作连环画,复述故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织女相识、相爱、相守又被迫分离的故事,主要有七个情节:牛郎凄苦的身世;牛郎悉心照看老牛;牛郎得到老牛帮助,与织女喜结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老牛去世,留下牛皮;织女被抓,天河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美术教师根据这七个关键情节指导学生创作简单的连环画。连环画的创作既是学生重温故事内容和重组的过程,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印象,此后,学生再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则水到渠成。在缩写《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时,因为有了连环画的制作基础,学生可以较轻松就把握故事梗概,还可以大大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连环画的绘制成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一个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审美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熏陶和锤炼。

二、与音乐融合,强化情感

(一)配乐朗诵,奠定情感基调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是创设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常用手段。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语文和音乐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其实,这两门学科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思维形式来看,中国的文学自古以来都是和音乐融为一体的,他们都属于文艺学,语文是一种看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语文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快速入境,或是沉浸在某个情境之中。例如,《少年中国说》配上《英雄的黎明》,慷慨激昂,催人奋进;《二泉映月》配上阿炳的二胡曲,伤心又无奈,激愤又倔强;《穷人》配上《神秘园之歌》,那么悲凉,那么凄美,又那么打动人心。音乐作为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二)古诗新唱,加深诗词理解

古诗新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国学的方式:用吟唱、弹唱的方式来传诵古诗、领悟古诗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引入唱古诗的片段,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古诗的记忆。例如,《春晓》是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当别的学生还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则可以把它吟唱出来,这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吗?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些诗词的教学也可以引入歌曲,如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柯洁演唱的《长相思》很好地传达出词中的意境;阎维文演唱的《七律·长征》,把毛泽东那份豁达、乐观、激昂和豪迈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既是对诗词内容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诗词深层的理解和感悟。

三、与科学融合,拓展知识

(一)引入实验,拓展科学知识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彩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雨停后,小作者看到天上有一座美丽的彩虹桥,于是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我”可以走到桥上去浇花浇田,可以拿一面镜子去桥上照镜子,这样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月亮,还可以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学生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彩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我可以到彩虹上去吗……科学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揭开彩虹的秘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来“制作”彩虹。选择阳光充足的日子,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在靠近窗子的桌子上,再将一张白纸放在旁边的地面上,玻璃杯里面的水就会折射光线打在纸上,彩虹就会跃然纸上了。对于彩虹的想象,体现了学生的童趣,有关彩虹的实验,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制作玩具,丰富生活体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冰心在文中回忆了她小时候最爱玩的一种游戏——吹肥皂泡,详细描述了制作肥皂泡和吹肥皂泡的过程,重点表达了吹肥皂泡给童年时期的她带来的快乐体验。现在很多学生仍然喜欢玩肥皂泡,而且玩法也有了升级,可以不再用嘴吹了,通过手按式泡泡机,可以喷射出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泡泡,但这样却丧失了制作泡泡的乐趣。如果学生能玩自己制作的泡泡,那该有多开心啊!

你知道怎么制作出可以吹得又大又圆的泡泡吗?跟着科学教师一起去揭开肥皂泡的秘密吧。学生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液体肥皂来制作肥皂水。但不同的肥皂所制作出来的肥皂泡效果是不一样的哦。学生还可以在肥皂水中加入不同的材料,让肥皂水看起来更夺目。如加入一些糖、玉米糖浆或者淀粉,这些能够让气泡更厚一些,从而吹出的泡泡也更加牢固;或者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就能制作出不同颜色的肥皂水;还可以加入一些闪粉之类的,让泡泡更加美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玩一玩,是不是其乐无穷呢?从语文素材到科學实验,再为语文积累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融合教学让学习自然发生。

四、与劳技融合,增加趣味

(一)制作竹节人,引发共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个阅读任务就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仅课文内容来看,竹节人的制作是很容易的,只需三步:一是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当作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并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二是将竹子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三是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没有这么容易,要做成一个像模像样的竹节人绝非易事。阅读课文后,学生就开始动手制作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并不简单,每一步都可能有失误,如锯的时候,毛笔杆断裂了;钻小眼的时候,手都戳破了,却还是钻不透;穿线算最容易的了,但是松紧度却很难把握。好不容易,几个学生才合作完成了一个竹节人,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不亦乐乎。

(二)折纸船,寄托心愿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筝和纸船》是一篇童话故事,松鼠和小熊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后来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互不理睬了,风筝不飞了,纸船也不游了。小熊和松鼠都很难过,松鼠实在受不了,就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然后放进小溪,小熊看到后又放飞了美丽的风筝,两位好朋友也和好如初了。自古以来,纸船便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折一只纸船,上面写好自己的愿望,放进小溪中,任由它飘到远方,好像把自己的心愿也带到了远方。劳技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折纸船。学生折出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纸船,在上面写好自己的心愿,然后寻一片水面,把纸船放走。看着渐渐远去的纸船,学生们是不是也像童话故事中的小熊和松鼠一样,在等待着远方的回信呢?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科有主副,知识无主次。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屈文霞.融合课程:打破学科壁垒的课程创生[J].中小学管理,2016(10).

[2]余启明.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语文,2005(10).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