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2021-01-11翟小康
翟小康
【摘 要】课后习题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语文要素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相应的课后习题,以扎实有效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以《两小儿辩日》为例,阐述了通过聚焦课后习题来落实语文要素的实践与思考。
【关健词】统编版语文教材 课后习题 语文要素
一、案例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古文《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和展开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古文,齐读课题——
生:两小儿辩日。
师:这篇小古文选自《列子·汤问》,(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之处多读几遍。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停顿,读好两小儿的话)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好停顿,把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借助文中注释,前后桌同学合作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尝试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逐段理解,相机补充重点字的解释)
师:刚才我们又逐字逐句地学习了课文、现在大家再连起来说一说。
(四)聚焦“辩斗”,赏读故事
师:理解了故事的大意,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两个小孩为什么事争论不休呢?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说明各自的观点的?请你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语句,完整填写表格。
(师出示表格)
(生填写表格)
师:(出示第一组对话)请简要说一说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生:一小儿的观点是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小儿的观点是: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师:太阳是同一个太阳,两小儿的观点却截然相反,我们来听听他们是依据什么说明观点的吧。(出示第二组对话)
师:两小儿的观点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生: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根据视觉来判断,一个根据感觉来推论,导致结果也就不一样。
师:这是两个怎样的小儿?
生:善于观察。
(五)续补话语,领悟中心
师:两小儿争论不止,你赞同谁的观点?孔子又赞同谁的观点?
(生讨论)
师: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孔子不能决也。
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介绍孔子)孔子是大学问家,他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要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孔子就这么被两小儿给难住了,他为什么不随便找个理由糊弄过去呢?
生:……
(六)小组合作,表演背诵
师:两小儿的辩斗如此精彩,我们大家也来体验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角色,用文言文来演一演、辩一辩。
……
(七)作业设计
师: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或對待事情的小练笔。
三、案例反思
本篇课文所处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用具体实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而本篇课文在课后习题中设置了如下习题:(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对比本课的课后习题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不难发现,课后习题的设置与语文要素紧密相连。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材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围绕习题内容专注学习,以此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借“题”引路,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基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课后习题的设计,笔者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以朗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层层深入,教授给学生读通并借助注释和想象理解小古文的方法,以此达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始终把“读”的教学放在首位,围绕“读”的教学,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读准字音
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中多处出现了多音字,如“辩斗”的“斗”、“孰为汝多知乎”的“为”和“知”,这些字的读音需要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选择读音。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先大致理解句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判断与选择读音。
2.读通课文
在小古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要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要读出小古文的节奏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无法读出节奏感的情况下,教师优秀的范读将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笔者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进行了示范性朗读,学生边听边跟着节奏默读,继而大声自由模仿读,这样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就相对容易了。
3.读懂课文
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理解文意了。在理解文意这一环节中,笔者主要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以朗读教学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示范读、指名读、合作读等,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逐步理解文意。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用文言文演一演这个故事,用表演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学生表演既呈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人物的理解,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效达成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的目标。
(二)顺“题”而学,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阅读教学中厘清作者思路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应有能力明确教材选编本篇文章的意图,从而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以此优化教学流程,使教学更加清晰流畅。课后习题就是帮助教师厘清文章思路的抓手,《两小儿辩日》课后第四道习题“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就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笔者提问“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争论不休?”学生很容易答出“为了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而争论不休”。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自学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判断依据,这恰恰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用具体实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学生在边读边圈画的过程中很快发现,一个小孩认为“早晨时候太阳离人近,中午时候离人远”是根据早晨看到的太阳如车盖般大,中午的时候太阳如盘盂般小判断的;另一个小孩认为“早晨时候太阳离人远,中午时候离人近””是根据早晨的时候太阳寒凉,而中午的时候太阳温度高来判断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课后习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问题”,让学生在边读边思边说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落实了语文单元要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依“题”而练,练笔表达落到实处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体会用具体实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在教学课后第四道习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发现了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与各自依据之间的关系,明白了他们看待事物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迁移训练——“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或對待事情的小练笔”。学生在理解了文中两小儿的辩斗之后,能够学会在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对待同一现象的不同看法,并仿照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现人物的观点与依据。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资源,在强化理解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感悟与思考,享受情感的熏陶,获取思想的启迪,体验审美的乐趣。”这样的练笔训练既立足于课后习题,又能够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思考,让教学目标在课后练笔中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都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一条是以内容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另一条是将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课的课文和课后习题中。”课后习题是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课后习题设计“旧貌换新颜”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主要亮点。作为教师,应当重视课后习题、聚焦课后习题、解读课后习题,充分发掘课后习题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题引路。引导学生顺题而学、依学而练,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应有的价值,灵活运用课后习题打造扎实、有序、高效的课堂,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