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1-01-11张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情境体验语言表达能力策略

张兰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利用情境体验激发语言表达兴趣、通过研读教材习得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联想想象丰富语言表达内容。

【关键词】统编语文 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 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110-02

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利用情境体验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一)在情境体验中体会用词之精准

入选统编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用词非常准确、精确,需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有所感受之际引导其把相关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就在无形中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笔者认为,认知学习的内容与具有感知力的身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体验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教材文本的用词精准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在体验后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

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教学这句话时,学生不一定会认识到“巴”字的妙用,可能会对这句话一扫而过。对此,笔者并没有按照常规教学方法去告诉学生“巴”字的意思,以及“巴”字在这句话中的妙用,而是让学生先反复读这句话,然后请几名学生代表上台做爬山虎生长的动作。学生在做“巴”这个动作的时候,由于手没有着力的地方,因而就试图用手指“扣”着墙面。至此,笔者趁机提出问题:“爬山虎的脚在向上长的时候为什么要巴住墙?”学生很快想到了“巴住墙”说明爬山虎的脚是紧紧贴住墙,还体现了向墙里面用力的特点,这样爬山虎的叶子和茎才不会掉下来,爬山虎也才能一步一步往上长。在学生理解“巴”字意思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用“巴”字造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及时运用该字组词造句,对“巴”字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在情境再现中体会语言表达之美

好的作品几乎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语言很美。文章的美感,主要借助外在的语言来展示,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儿童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大都会对文本描述的事物有一种影像,这种“影像”主要是指不脱离文本语境所形成的一种印象。教师如果能够从儿童认知语言的规律出发,设计相关的教学语境,就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文本语言表达之美。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泡泡之美以及玩泡泡之乐,笔者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肥皂泡,先慢慢地吹起,当它变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时再轻轻一提……最后用扇子在下边轻轻扇送,让它飞得很高很高……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玩泡泡的快乐。同时,加上笔者的提示,学生在玩泡泡中感受到了作者的乐趣。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笔下的语言美与学生的具身体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对泡泡之美与玩泡泡之乐也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对于作者有条理表达的描写顺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果此时教师提出让学生模仿表达的要求,就达到了内化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目的,实现了文本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通过研读教材习得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手脑并用中言意兼得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文理和写作顺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顺着文脉去理解、感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性。教师可借助手脑操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提升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如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文主要讲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条件以及竹节人玩具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文本语言描写生动细致,充满着童真童趣,令人回味无穷。教学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言意兼得呢?对此,笔者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哪些地方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的,哪些部分是描写竹节人给自己带来乐趣的。这个边读边画边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语言进行内化的过程,在手脑并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在关注内涵中激发情感表达

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写作主旨与意蕴。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情感意蕴有更好的了解与把握,教师可以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发学生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以实现让学生语言与思维拔节生长的目的。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充满了生活气息,主要讲了教师让“我”表演老虎“我”却把表演搞砸了这件事。文章中对“我”是如何学习表演的以及“我”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作者表演前后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学生不一定能深刻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在排练和演出时的心情变化,深刻感受作者“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以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感同身受,从而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比如,有学生联系自己“练习钢琴前、中、后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的一些‘糗事’体会作者扮演老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自己考试考砸前后的心理活动过程”“遇到别人抢自己的玩具或者是被人欺负时不敢反抗”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窝囊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与作者产生共情,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与情感。

三、借助联想想象丰富语言表达内容

联想,是对两个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再加上个人的主观臆想。想象,是在脑海中凭借现有的记忆和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能产生新的形象。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离不开身体的亲身参与,这里的亲身参与不仅指学生身体的参与,还指学生身体经验的参与。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或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或激发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

(一)让学生在联想中丰富语言表达内容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联想是要基于原有物质之上的精神产物,并不是凭空的想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相关课文时,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联想并表达,以促使学生通过联想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某教师在执教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学“五光十色”一词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的具身认知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经验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这一成语的认识,最后根据所联想的内容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或自身经验谈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如有的想到了五光十色的葡萄,有的想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想到了五彩缤纷的水果,有的想到了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等等。

(二)让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语言表达内容

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升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教师要利用学生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信息,让他们进行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仍以上述教学片段为例,执教教师在让学生畅谈了所联想的内容之后,并没有结束“五光十色”这一成语的教学,而是抛出了另一个问题:“由‘五光十色’一词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纷纷回答: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接着,该教师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些成语的意思和‘五光十色’是相近的,那么,这些成语让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描述一下。”这时候,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在想象中对“五光十色”一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该执教教师对“五光十色”一词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词句的时候并不是机械地分析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尽情地发挥联想和想象,促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和体会该词语的意思。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词语是结合生活来理解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所表达的内容也随之得到了丰富。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时,教师只有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设计契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求的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张 兰(1975—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苏立小學,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语言表达能力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情境体验,让文本内涵走向丰实
注重情境体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好奇心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