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五位一体”提升习作单元教学效率的研究

2021-01-11黄惠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五位一体策略研究

黄惠

【摘要】本文基于统编教材一个单元内容就是一个大的主题的编排特点,论述通过单元主题进行有效的习作单元教学的方法:研磨精读课文、解析“交流平台”、巧练“初试身手”、用好习作例文、传授习作策略。

【关键词】习作单元 教学效率 五位一体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077-03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都设有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板块构成。“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学到的写作范式;“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将五个板块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五位一体”指向习作,习作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研磨精读课文

(一)单元整合教学,精准把握目标

鉴于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是为习作教学服务的,教师在教授精读课文时,不应是指向单纯的阅读分析,而应指向利用精读课文,把零碎的知识以一个点为中心重新归整,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目的。教材强调的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注重突破主题目标,着眼于单元学习的整体性与实践性。

一是课与课的整合,并行教学。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是“奇妙的想象”,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走进想象,感受想象,发挥想象,创造想象世界”,结合课程标准、中年级教学目标,打破常规的教学形式——单篇课文独立教学,找到单元精读课文的共同点并有效地提炼共性,再重新进行单元整合教学。通过研读,我们可以提练出《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共性问题:你觉得课文的哪些想象有意思呢?如果让你去探索或者你也变一变,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呢?如此一来,教学既凸显了“大胆想象”“走进想象,感受想象”的双线特点,又融合了单元语文要素目标。

二是精读课文和其他板块进行整合,纵向教学。以六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为例,为了突破用环境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打乱教材安排的授课顺序,将《那个星期天》和“初试身手”结合,通过《那个星期天》中的环境描写,如让学生初步感知当人物的心情不同时,对景物的感知也不同。此时,加入“初试身手”作为小练笔,让学生习得利用环境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法。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学生能更轻松地获得写作方法。单元里的精读课文不仅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更是习作模仿的好范文,因此,教师可以把每个单元的主题整合好,不局限于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可以从单元中的范文出发,进行相关的仿写训练。

(二)抓住核心知识,形成核心问题

核心知识和教学重难点不同,教学重难点是相对于教学全程与教学任务的实现而言的,主要解决的是教学活动中的轻重主次问题;核心知识是相对于课堂知识总体与教学策略而言的,主要解决的是教学优化的切入点选择问题。习作单元的重点当然是习作,但是不同语文要素中习作的核心知识也不一样。抓住了核心知识就等于抓住了教学主脉、教学主线、教学主调,其他课堂知识必须围绕它来组织安置。因此,在执教习作单元时,教师应该根据核心知识,提出核心问题,进而引申成子问题串,在文章的写法上有所侧重,引导学生在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习作目标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核心知识应当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学会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事物,有所发现,并能在此基础上学会细致的观察,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搭船的鸟》是观察动物的课文,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要紧扣细致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如何去观察动物的外貌和动作,使学生在心中初步建立观察的概念,以及明白留心觀察的好处。《金色的草地》对观察的要求有所提升,核心问题的设置应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留意事物的变化,并拓展说一说身边事物变化的例子,为接下来的习作做好铺垫。

二、解析“交流平台”

统编语文教材“交流平台”板块在语文园地中所占分量并不多,但却是“隐性”的知识体系。细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可以发现其贯穿每个单元的始终,有文字积累、方法指导、能力迁移、习惯培养等,重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语文教材比较重视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以“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为原点,注重思维辐射,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构建为“知识树”,系统归纳基础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技巧,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交流平台”紧紧联系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使用“交流平台”呢?

一是融于精读课文,指导写法总结。在习作单元教学中,“交流平台”板块编排在两篇精读课文之后,教师如果按照编排顺序去上课,就会发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精读课文教学目标不准确,没有起到把握教学重点指导教学的作用;二是先学精读课文再学习“交流平台”,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复,再学“交流平台”的意义似乎局限于复习写法。因此,应先通过学习“交流平台”,把握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并落实在精读课文中,最终习得“交流平台”所列举的写法。

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习得写作方法。注重“交流平台”的交流性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通过自主学习总结方法。在进行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适当穿插“交流平台”总结的写法,让学生深入文本,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种写法。如六年级下册的《匆匆》一课,在讲到第一自然段一连串问句时,让学生结合课后问题思考: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然后出示“交流平台”的相关部分,再让学生回到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自然就能找到第4自然段,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婉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部分的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交流,培养学生自己总结方法的能力,可采取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

三、巧练“初试身手”

突出“练笔”特点,助力写法习得。“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总结写法,那么“初试身手”呢?编者的意图是什么?顾名思义,“初试身手”应该旨在将“交流平台”中学到的写法进行尝试运用,从而让学生从“习得方法”转向“运用方法”,最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形成写作和表达能力。这样看来,“初试身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初试身手”的教学呢?

笔者认为,可以将“初试身手”整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为精读课文生成的写法提供“练笔”的素材。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主要以落实“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这两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学情分析,“环境描写”对学生来说是个未突破的难点,教师应该把思考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利用这篇精读课文突破这个难点上。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先找出几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让学生细细体会。如: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又如: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两处的环境描写,都能表达人物情感。笔者引导学生质疑:荒草丛中又有了绿色,应该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呀,为什么作者这里却给人失落的感觉?夕阳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也有无限美好,我们却能从作者的“一派荒凉”中感受到他无比难过的心情——由此引出环境会因人的心情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受。至此,笔者借机出示本单元的“初试身手”: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的时候,对身边环境的感受也不同。同时出示了两组不同心情时对同一种环境的不同感受作为例子。趁学生还在学习本篇课文,笔者对后面“初试身手”内容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将它变成了《那个星期天》这篇精读课文的小练笔进行组合教学,从而突破了环境描写的难点,助力习作方法的落实。

四、用好习作例文

统编语文教材中,两篇习作例文的编排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架,对最后习作目标的达成作用巨大。我们都知道,人类许多技能的习得,都得益于模仿,模仿能使我们快速找到掌握技能的方式和方法。习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习作教学中范文的引领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发挥习作例文有力的支架作用呢?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详细阐述操作的方法。

一是课内例文引领——示范引导策略。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主题学习,阅读训练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表达训练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习作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在这一习作单元中,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一篇是事物性说明文《鲸》,一篇是事理性说明文《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例文均由正文、旁批、课后习题三部分组成。正文是范本,能帮助学生打开创作思路;批注对应正文内容,是习作过程的体现,能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课后练习是对写作方法的总结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表达训练要素。比如,《鲸》的旁批共有三处:第一处旁批提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及为了描写鲸的庞大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二处旁批提示该如何分类别把事物介绍具体;第三处旁批则重在揭示“打比方”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课后练习题“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则直接指向本次习作的语文要素。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回忆说明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明确说明的对象;(2)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3)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4)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对如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明白了:写作的拟题要领;如何运用合适说明方法;写作的重点应是事物的主要特征;语言的表述必须准确科学。这就为学生有效地展开写作做好了铺垫。

二是課外例文拓展——补充说明策略。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对课内阅读进行有效补充和扩展。虽然教材中所选取的例文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但篇幅毕竟有限,而课外阅读范围广,题材广泛,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文学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单一的引领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打开创作思路。因此,在教学习作例文《鲸》之后,笔者带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细菌世界历险记》的第一章,让学生通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指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但《细菌世界历险记》读起来更有趣,更吸引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细菌世界历险记》更多地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见,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可以使说明性文章更生动、活泼、有趣。此项例证的补充使学生明白原来说明文并不是只能平铺直叙、寡淡无味的,也可以写得生动、活泼、有趣。这样一来,既补充了说明文类别,又拓宽了学生创作的思路。

其实,在习作单元教学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例文、课外例文、“小练笔”都可以作为单元习作教学的“好例文”。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例文的示范作用应充分穿插在审题、构思、行文、讲评等多个习作教学环节之间。这些例文中的构段方式、写作方法、行文思路等都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和迁移的例子,并可在习作后的讲评中作为欣赏和评价的范本。让习作例文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设桥梁,通向学生习作能力成长之路。

五、传授习作方法

学习语文最终是为了有效地表达,习作单元教学编排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运用习作方法,结合阅历进行习作创作,才是习作单元教学的“重头戏”。通过实践探究,笔者认为习作教学可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真正服务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是吃透教材,关注学情。吃透教材是开展习作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紧扣新课标,抓准语文要素的落实要求,并聚焦习作单元要求,关注学情,即了解清楚学生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从而明确目标,明确重难点,进而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是通過实践“微习作”,助力习作教学。“微习作”主要是让学生将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加以内化吸收,丰富习作的素材,导入习作的方法,形成一篇“小型作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力。如课间引导观察积累、课堂链接阅读写作、课下激发创作动力等。

三是以“微电影”为媒介,优化习作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微电影”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因素参与习作活动,通过“微电影”引路,激发学生“想写”的兴趣;运用“微电影”,创设习作情境,突破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使学生“爱写”,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不吐不快”。

四是讲究评改实效性,提升习作水平。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习作创编是学生初步构想的成果,是学生一个完整的写作创作过程。然而,学生在表达内心想法和体现创作意图上有所缺陷,必须经过细致有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修改,才能更好地促进习作能力的提升。因此,习作评改是习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在小学各个学段达到相应的目标,教师需要逐步实施有效的评改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写前评、课中评、课后评及分单元、分阶段侧重评等方式,逐步提升评改能力和习作水平。作文评改可以是当堂面批,课后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点评,也可以综合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习作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方法得当,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方法都值得一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习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字词开始、从句段着手、从篇章布局、从格式深入,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打牢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亚娟.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教学策略例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5).

[2]杨淑珍.谈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单元整合[J].学周刊,2019(14).

[3]刘霞.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4]胡胜莲.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0).

[5]颜淑芳.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17(5).

[6]杨凌.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

【作者简介】黄 惠(1984— ),女,壮族,广西靖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江南区富乐小学,研究方向为阅读和习作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五位一体策略研究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