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概念隐喻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2021-01-11贾兴俊
【摘要】隐喻是在对一种确实事物进行创造、交流、联想、想象等过程中用另一事物代替的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工具,辅助我们认知、了解和描绘复杂的概念、感受和事件。本文旨在对与“手”的隐喻现象进行论述,从而系统阐述隐喻现象的特点。本文对于汉维语“手”隐喻现象的研究能够使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能够理解和掌握“手”的隐喻现象在汉维语之间的异同性,并为语言学习者(汉维)进行深入研究提供语料。
【关键词】维吾尔语;概念隐喻;手;对应表达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107-04
【本文著录格式】贾兴俊.“手”的概念隐喻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107-110.
一、概念隐喻的定义
隐喻最初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从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到昆体良的“替代论”,再到理查兹的互动理论,经过不断地发展,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即A源域向B目标域的映射;隐喻是可以反映在语言中的思维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概念隐喻是以文化和经验为基础的,在不同文化中,隐喻现象也不尽相同。
二、“手”隐喻为与人有关的方面
(一)“手”隐喻为人的心情或状态
“手”作为必须的肢体可以在不同的心情狀态下做出不同的动作,所以它可以在特定的词组中与动词结合表示不同的心理感情,如:
“手”作为重要人体器官,在心情的影响下参与一些活动,如“手痒”表示想要想要动手去做的急切心情,如“手舞足蹈”表示人在高兴的状态下手脚一起跳舞等。
(二)“手”隐喻为人的品质
“手”能够与其他的形容词、动词组合表示一个人的品质,如汉语中的眼高手低:表示一个人不能脚踏实地,自我期望过高。维吾尔语中也具有如此的例子,如:
“手”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劳动、花钱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手”也经常与形容词连用,以此比喻人的品质,如“手拙”就是笨手笨脚,不会干活、“大手大脚”比喻人花钱没有节制,钱财都从手上脚上花出去了。
(三)“手”隐喻为人自身
“手”在生活中是人用来使用各种工具、完成各种活动的媒介,所以“手”作为人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被隐喻为人,比如说我们常在生活中夸奖有能力的人为高手、或者叫他为好手;有一句叫做“打遍天下无敌手”,指的就是无敌于天下的人,在维吾尔语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
由上可知,维吾尔语中对一些汉语概念的表达有自己的特色,由汉语中的隐喻表达进行直译,故在维汉对应表达上产生部分对应,但其内涵意义是一致的
(三)完全不对应
在“手”的隐喻表达中,其汉语源域表达向目标域的映射,产生了汉维表达之间的完全不对应。
综上所述,“手”的隐喻汉维之间的对应表达是具有相似性的,汉语中手的隐喻大部分在维吾尔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或者部分对应的表达,这源于汉维两个民族对同一概念的认知是相似的。
五、结语
本文主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手”作为汉维身体部位名词隐喻模式对比的主要切入点,以此对比分析隐喻的汉维语言共性和差异问题。通过研究,我认为:语言的共性基于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统一的文化知识水平,而语言的差异是由于个体认知过程中历史留下的文献资料不同,在语言学习的时候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而它们的共性与差异也很明显。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会赋予同一物体不同的意义,但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语言之间的借鉴,如语言之间的“借词”。本文对于汉维语言中关于“手”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汉维语中的隐喻现象不胜枚举,这主要与认知能力相关。
2.汉语和维吾尔语中“手”都能被隐喻为兄弟、工具的使用者和在某一领域擅长的人等,但在部分隐喻过程中所使用的的词语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理解和感知的差异。。
3.汉维语中产生的隐喻现象都能够带有被隐喻事物的情感色彩。
4.汉维语中大多数隐喻现象相同,这体现了认知的统一性,其隐喻形式不尽相同,这又体现了语言形式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美)莱考夫,(美)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王群.“手”隐喻的认知性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
[3]邵健.身体词的隐喻研究——以汉语“手”类词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5):61-64.
[4]张宏武,宋引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87-89+92.
[5]张少姿.汉语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125-126+137.
[6]杨明辉.“手”的隐喻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151-152.
[7]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8]朱叶丹,沈卓.英汉语中与“hand/手”相关的习语之隐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9):154-157.
[9]崔燕.汉语人体名词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3.
[10]任云层.英汉手隐喻的对比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11]宋雨涵.汉语人体器官隐喻造词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1).
作者简介:贾兴俊(1996-),男,甘肃武威,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