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流理论的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研究

2021-01-11徐溪滢蔡国庆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心流机制

徐溪滢 蔡国庆

【摘要】“心流”,一种最佳的身心体验。探讨了心流、游戏、音乐之间的关系,心流可以促进音乐学习,游戏化学习可以促进心流体验生成,音乐与游戏有紧密联系。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应遵循四个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心流体验原则、音乐本位原则;设计音乐游戏化学习流程要关注学生心流变化,有效利用游戏化学习策略和机制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心流理论的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拓宽音乐教师视野,丰富音乐教师教学理论。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心流;设计;机制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088-03

【本文著录格式】徐溪滢,蔡国庆.基于心流理论的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88-90.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游戏化学习的目的是将游戏因素融入学习过程,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优化学习方式与提高学习效率。[1]

一、心流理论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心甘情愿、纯粹无私、不知疲倦,弱化不相关的知觉,只集中注意力于清晰的目标和具体反馈。心流(Flow)最先由积极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具有九个特征(要素):明确的目标、准确及时的反馈、技能与挑战相平衡(匹配)、行为与意识相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感受失真、自发体验参与(如图1所示)。该理论经过发展、完善,Novak和 Thomas 将心流体验的九个特征归纳为三类因素:前提条件、发展过程(体验)和结果。

心流理论的建立为研究人的创造性,挖掘生命潜力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等内容提供了新视角和有力工具。[2]心流能够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今已经被应用在产品设计、软件开发、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

二、心流理论与音乐游戏化学习

早在2400年前,柏拉图在《斐里布篇》就记载了感受到心流之美的人的兴奋反应:“初次畅饮这泉水的青年,快乐得好像发现了智慧的宝藏…他会任选一个论证,把所有的观念靠拢,综合在一起,然后又把它们一一拆开,分析解剖…”这种求真探索、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在思考中找到乐趣的精神正符合当今社会快乐教育追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要逐渐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现状,游戏化学习能够促进产生心流,学习者高度集中,感到“于无声处,光阴流转”。心流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都可以在游戏化学习中满足,尤其游戏的动态性使得挑战与技能相互平衡,满足了心流的产生的核心条件。当挑战与技能相平衡时,内在认知负荷适中,个体恰好可以沉浸在学习中,顺利进行学习活动,不会厌倦、焦虑。如果说经验是知识的积累,指向的是客观世界,那么,体验则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3]体验性作为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之一,游戏者能够沉浸在游戏的课堂中,不仅自我意识属于丧失的状态,心灵也会和经验相互交流,将游戏运用在学習中,学生潜移默化地高效学习,促进自身对知识的思考、感悟与建构。

(一)基于心流的游戏化学习

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具有教育价值。游戏化学习不是游戏和学习的简单相加,也并非单纯运用软件辅助学习。游戏化学习是指教师结合游戏的设计策略、内在机制进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隐藏在游戏化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以游戏化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4]基于心流理论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游戏的策略、内在机制都要考虑学生心流的动态变化,当学生不处于心流或马上从心流中脱离,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内在动机,游戏的机制调节学生的任务难度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相匹配,帮助学生达到心流。

游戏能够创造情境,而任务情境是个体产生心流体验的影响因素,换言之,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创造适合产生心流的情境。据Lainema等人测量的游戏学习中的心流体验和认知负荷,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心流体验。游戏化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心流体验,以游戏化学习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将为传统的音乐课堂带来新的活力,焕发出新的生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应该由知识、技能及与之相应的学生活动和体验共同构成[5],我们对课程的关注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参与活动以及体验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在活动的参与体验中达到心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学高效开展、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在游戏化学习中身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启迪,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身体、智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成为“游戏”,突出了体验的价值,从而为学生道德、审美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音乐游戏化学习

音乐游戏化学习是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化学习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音乐与游戏是相关联的,它们的审美活动对象都是人,音乐学习游戏化的过程是教师将音乐符号以游戏元素的形式融入学习活动中,学生经过体验和行为活动将符号内化到自己的知识建构中。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通过各种符号或行为对现实经验的再造性或创造性表现,以游戏这种“最初形态”进行的音乐学习,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可以实现音乐行为和理论符号之间的转换。[6]无论是奥尔夫的节奏朗读法、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科尔曼的乐器制作教学等教学体系,开展的学习活动大都以游戏的形式呈现。鉴于此,游戏化学习能够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音乐学科较其他学科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游戏融入进小学音乐课堂较为适宜,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音乐游戏化学习可以增强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这种动机相较于教师、家长和学校给予的外在学习动机持续时间更长,学习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适应国际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音乐游戏化学习不以知识讲授为途径,而是将知识生成作为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悦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游戏化学习,可以实现知识从未知到有知的渐进过渡,将知识内化为经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目标,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音乐游戏化教学设计

(一)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游戏化学习的设计选用了游戏的策略和机制,务必以目标为导向设计环节,如果说运用的游戏元素是课堂这棵“树”的“叶子”,任务目标则是“树根”。游戏化学习不能在形式上流于表面,应从根源上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认知行为。

寓教于乐原则:游戏化学习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但也要把握好度,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同时游戏化学习也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育性过强会减弱游戏的趣味性,反之一味强调娱乐性会导致“为了游戏而游戏”。仅娱乐性和教育性平衡时,游戏化学习的优势才得以最大发挥。

心流体验原则:心流的动态变化提升游戏化学习效果,游戏化学习中的游戏元素促进心流。游戏化学习活动中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增大学生的投入度和卷入度,学生更易达到心流。游戏的机制可以满足心流产生的“个体的挑战与技能相匹配”核心条件,动态地平衡学生在学习任务不同阶段中的音乐素养和任务难度,使学生在心流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音乐本位原则: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无论是结合游戏的机制与策略,还是融合有趣的游戏元素,都不能脱离音乐。游戏化学习活动一定是基于音乐学科特点的,不能为了娱乐而偏离音乐,一切设计须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服务。

(二)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要素

游戏的设计要素包括动力、机制和道具,游戏化学习的设计可以以心流产生的前提条件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计要素,包括学习目标、情境情节、机制、交互设计、元素属性等。情境情节可以融入音乐文化,也可以教师原创构思,将音乐学习的内容、符号“镶嵌”其中;机制包括游戏规则、任务难度设定和奖惩,难度的调整机制要使学生不断进入心流通道,增进学习效果。

(三)心流与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

根据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体验图,结合音乐学习可知,音乐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状态:1.音乐素养和学习任务难度挑战都处于较低水平时,此时学生处于心流,但可能不会持续太久。2.音乐素养水平不及学习任务难度,此时学生处于焦虑状态。3.音乐素养水平高于学习任务难度,此时学生厌倦学习,学习活动参与度低。4.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音乐素养提升,恰好与学习任务难度相匹配,学生达到心流,自发体验、参与学习活动。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要根据以上心流的动态变化,对于焦虑的学生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对于厌倦的学生适当提高任务难度,使以上两个状态的学生进入到心流,而达到心流状态的学生,在心流体验下继续进行学习活动。

(四)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流程

1.分析学生认知思维及特征

音乐游戏化学习适合于小学音乐课堂。通过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小学生属于具体运算的阶段,此阶段特点是初步克服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具备较强的符号性、逻辑性,受具体形象事物与以往经验的影响偏大。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易受情绪影响,注意的范围小。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受感知表现的影响,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发最高水平的心流。故,在教学设计上要从低挑战性(认知负荷较低)的任务入手,促进学生不断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以《阿拉木汗》这一课为例,三年级学生刚刚脱离低学段,他们的抽象性、概括性音乐思维正逐步提升,学习音乐的意志力正在增强,他们活泼好动,热爱游戏。模仿游戏、综合表演游戏等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深化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小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活动,多样地表现音乐,提升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分析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

音乐游戏化学习的活动性促进学生表现领域的发展,在初步掌握音乐知识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的活动运用、巩固、升华知识,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如:《阿拉木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属于“感受与欣赏”领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这个领域的学习能最有效地培养审美能力,同时丰富情感、提升音乐素养,增进身心健康。这首作品的谱例中含有丰富的打击乐声部,旋律以“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富有歌唱性,节奏富有舞蹈性,可以进行身体动作游戏化学习和图谱化游戏学习,根据此领域对3~6年级学生的要求,进行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

3.选定策略,设置奖励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

游戏化学习本身就具有竞争性,要抓住它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首先要建立的是游戏的机制,奖励机制可以增加外部动机,进而推动外部向内部的转化,促进学习。建立好的机制能有效促进学习,这也是游戏化学习的意义;合理的奖励机制十分重要,对于获胜方给予相应奖励,对于任务失败的学生,要设计丰富有趣的情绪奖励,安抚鼓励学生使其不畏失败,建立自信;评价与反馈是心流的构成要素,在游戏的基础上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自评、互评等评价的作用,同时体现游戏化学习的特色;游戏化的音乐课堂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师生的简单有效的交互可以实现,学生通过反馈做出调整和反思,更加沉浸于学习中,还会使游戏化学习更加顺利。

4.設定情境,明确目标和任务

丰富的背景故事可以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先设定情境,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游戏目标。对于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标细化分为若干子目标,即带着学生明确游戏化学习的步骤,学生在大方向不偏离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积极影响下一次的学习。任务要和目标一样层层递进,教师引导学生将游戏的目标具体化,如果学生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迷茫、长时间找寻目标甚至产生焦虑感,都不利于心流体验的产生和保持;任务具体化的同时环节也要避免过分复杂化,信息的超载会导致认知负荷的增加,音乐课堂中产生的心流会被截断。任务难度与能力要均衡化,任务难度随着技能的一步步提升而提高,符合达到心流“挑战与技能相平衡”的要素,最初游戏任务的难度应略低于学生能力水平,再随着学生能力提升而增加;任务的设计要促进学生的交互,使学生自发地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开阔学生视域,开发学生创造性;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保证内在负荷引发心流。

四、结语

基于心流理论的音乐游戏化学习使学生沉浸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幸福感,实现对自我意识的自如控制,高效学习。基于心流理论的游戏化学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游戏化学习的内涵、教学形式还在不断地丰富,音乐游戏化学习与心流理论结合将会带来新的挑战和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红英.国内游戏化学习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288.

[2]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育杂志,2006:77.

[3]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6-59.

[4]张金磊.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73.

[5]董盈盈等.“高峰体验”课程: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8-21.

[6]周爽.音乐游戏教学法在普通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鲁东大学,2017:8-10.

作者简介:徐溪滢(1998-),女,辽宁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蔡国庆(1996-),男,江西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游戏化学习心流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心流研究概述
心流中的音乐
一次游戏化的探究式化学知识学习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