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2021-01-11蓝姣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健康

蓝姣

【摘 要】本文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将职业道德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职业人才,基于此,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培养运动习惯,养成职业自律意识;组织团体竞赛,培养职业合作精神;发展体育特长,涵养工匠精神;弘扬体育精神,永葆爱国初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 健康 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15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输送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要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更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将职业道德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职业人才。

一、培养运动习惯,养成职业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日益增多,身体素质具有显著下降的趋势。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初中阶段受到学业压力以及个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常常存在体重超标、视力不佳、身体机能下降等情况,整体身体素质情况不容乐观,除参加学校每周有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外,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应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学生养成规律性的体育运动习惯之后,不但能够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自律意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从业品质。

教学中,可采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考核,增加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如,教师将跑步作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方式,每次上体育课要求学生按照计划完成跑步训练,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堂考核成绩。同时,教师采用小组划分的形式,建立跑步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名称,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身体素质情况制订出每个学期的跑步计划,计划中规定了跑步的具体时间和公里数,小组内的学生通过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计划完成既定的目标。最后,教师将每个小组的计划实施情况列入学生的学期考评中,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这一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

歌德说:“活动是生活的基础。”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学生将体育运动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就形成了自律的意志品质;当学生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有计划、有规律地参与体育运动,会使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融合,把课堂体育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通过组建体育运动小组、制订跑步活动方案、进行脑部活动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达成目标,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学生在目标的激励之下,克服困难、互相帮助,在长期反复具有规律性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自律的良好品质。这能有效带动学生开展自觉学习、自主教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团体竞赛,培养职业合作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设立了拓展模块,其中在拓展模块(二)中指出,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是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将体育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安排专门的课时。体育团体竞赛活动是常见的体育活动之一,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团体比赛,既能够检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成效,也有利于学生在团体比赛中增进友谊、树立合作意识、培养职业合作精神。

将体育与健康教学与学校重要活动结合起来,或者在重大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开展团体竞赛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借助团体活动,接受历练,锻造品格。如,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教师组织开展团体接力比赛,依据平时跑步训练情况划分小组,每组推荐4名学生参赛,完成班内竞赛之后,选取成绩最优的一个小组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竞赛。通过组织开展团体接力比赛活动,学生增强了体育训练的强度,主动对接力比赛的战术战法进行研究,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积极为本班和本小组提供各种服务支持,体现了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将体育比赛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将体育活动与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相结合,团体比赛活动既具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竞技性,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学生以团体比赛为契机,以为小组和班级争光为荣,自主加强训练,自主增强为班级服务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优良职业品质。

三、发展体育特长,涵养工匠精神

作为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要具有专注力,要能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种工匠精神的塑造是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可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特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引导学生“从兴趣走向爱好,从爱好走向特长”,在锻造工匠精神的同时,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学生的興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性格和体能素质等,帮助学生发展体育方面的特长。如,教授篮球项目时,可通过组建班级篮球队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喜爱,定期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篮球对抗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竞赛的体验感和愉悦感。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在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绳、足球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既能有效发挥学校各种体育功能场地的作用,也能够丰富学校的文体生活,更能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认真学习相关体育理论知识,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训练。

教师应注重从教学内容出发,发展学生不同的体育爱好和特长项目,引导学生在发展爱好、形成特长的过程中,主动对相关体育项目的理论和技术要领进行主动钻研。学生在发展体育特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突破自我的喜悦,进而不断对技术要领进行深入研究,主動探寻提高技术水平的方式方法,最终,在中职阶段形成良好的体育爱好或体育特长,这些爱好和特长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学生走入社会从事职业工作的过程赋予更多的能量,有利于学生在职场生涯中展现个人才华与能力。

四、弘扬体育精神,永葆爱国初心

体育不仅是身体技能的比拼,其中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体育精神,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刻苦训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中,应充分发掘重大体育比赛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子,使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体育竞技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又能感受到体育比赛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比如,抓住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比赛,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比赛的方式,感受中国运动员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精神。当教学某一体育项目时,教师可以对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员进行介绍,展示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风采,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与祖国的同频共振;因自然因素等原因,无法进行室外体育活动时,可利用室内教学时间,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集中展现中国运动员在各种国际赛事中的“精彩时刻”,使学生受到精神的鼓舞和震撼;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梳理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向学生介绍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变迁,将党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

加强德育渗透,融入爱国情怀,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观看重大体育比赛、回顾精彩体育比赛、介绍中国体育发展史等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学生在教师的多元引导下,既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各种体育赛事,也加深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更在体育竞技中领略了中国体育运动员的风采,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坚定了道路自信。教师将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在观看、讲述、体验中产生真实的爱国情感,实现了以体育文化拓宽学生视野、以体育精神育人的教学目的。

总之,结合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渗透,既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更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有技能、有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中职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探索新方式、寻找新路径,使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滋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芸.基于企业拓展培训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6).

[2]谢哲,王晓艳.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以篮球项目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

[3]周扬诚.竞技体育文化内涵对职业能力应用路径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0(33).

【作者简介】蓝 姣(1984— ),女,壮族,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现就职于广西银行学校,主要从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研究工作。

(责编 田 青)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健康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