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意探索

2021-01-11唱春秀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意教学音乐欣赏高中音乐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提出通过设计倾听和轻唱、组织思考和讨论来创设欣赏情境,通过解读背景内容、传授乐理知识来传授欣赏方法,通过推出熟悉作品、引入流行音乐来延伸欣赏训练等教学建议,以期激发学生音乐思维、增强学生音乐体验、培养学生音乐情结。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欣赏 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149-02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环节,教师从欣赏情境、欣赏方法、欣赏训练等多方面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音乐思维、音乐体验、音乐能力。高中生对音乐欣赏有个性认知和选择,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音乐欣赏存在的问题进行共性设计和调整,对应改进教学程序。音乐欣赏未必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支持,教师从学法传授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一、创设欣赏情境,激发学生音乐思维

学生对欣赏学习情境有比较强的敏感性,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进行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倾听、轻唱、思考、讨论,都能够带来全新的欣赏启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讲解音乐背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都能够形成欣赏学习情境,顺利激发学生音乐思维。

(一)设计倾听和轻唱

倾听是欣赏音乐的第一步。学生对经典音乐有主动倾听的意愿,教师在倾听方法运用方面做出一些指导,或者给学生设计一些倾听的任务,或者提出一些倾听方面的问题,都能对学生音乐思维形成一定激发。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配合輕唱,对音乐作品进行演绎体验,就能够形成更强的心理冲击。学生轻唱音乐作品,有利于他们把握作品主题,思考作品情感。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草原牧歌》为例。这首乐曲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组成部分。教师先介绍作品背景,然后对乐曲特点进行重点解读,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要求学生聆听:美丽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有最勤劳勇敢的人民。聆听乐曲时,不仅要想象到草原的景色之美,还要对乐曲中展现的故事进行感知体验——这对小姐妹是草原的雄鹰。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聆听感受,课堂学习渐入佳境。教师不时给予方法提示,要求学生关注乐曲的起承转合,对人物活动进行想象和感知。学生聆听音乐没有什么问题,但要结合情节展开思考和欣赏,自然会存在一些认知盲点。教师及时做出提醒,给学生带来更多欣赏启示,确保欣赏学习顺利推进。

(二)组织思考和讨论

欣赏音乐作品时,离不开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组织一些思考和讨论活动,设定一定的欣赏任务,无疑能够对学生形成一种激发和激励,让学生自然进入欣赏环节,在广泛交流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高中学生有比较独立的思想,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呈现个性化,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自然启动鉴赏思维。

例如,《第六悲怆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晚年创作的一首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俄国人民生活在极其贫困的环境之中,社会黑暗动荡,作者此时也非常苦闷和彷徨,自然产生出无限的悲怆之情。这部交响乐,其情绪带有悲剧性色彩,正是作者情感的准确表现。聆听后思考问题:这段音乐主要蕴含哪些音乐要素?作品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有哪些特点?学生开始聆听作品,课堂陷入深度思考和互动交流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思考,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很快就达成一些欣赏共识。学生大多能够从情感角度展开思考;教师则从乐曲悲戚旋律、不稳定和声、弦乐器暗淡音色和速度等角度进行解读,给学生提供欣赏建议。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逐渐找到更多欣赏思维起点,其欣赏也逐渐深入。教师投放欣赏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和启示,帮助学生顺利调整欣赏思维,自然建立深刻欣赏认知,让欣赏逐渐走向正轨。音乐欣赏没有固定格式,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接受更为顺利,这样的教学引导自然是科学的。

二、传授欣赏方法,增强学生音乐体验

由于学生欣赏音乐的学法积累不足,教师应对学生欣赏学力基础进行摸底调查,及时做出方法传授,顺利启动学生欣赏思维,增强其音乐鉴赏体验。学生进入欣赏环节,教师进行方法投放,能够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其欣赏会更为顺利。

(一)解读背景内容

音乐鉴赏不能只从音乐旋律角度展开分析,还需要对作品背景、作者情感、音乐主题等展开调研,这样才能形成最为完善的欣赏认知。音乐作品带有时代感,学生对此还比较陌生,教师要借助音乐作品案例展开解读,让学生对时代背景制约影响有清晰的认知。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历史名曲,其社会背景更为复杂,需要进行信息搜集和查阅。

高中学生有比较丰富的阅读经历,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能够掌握一些音乐背景信息,教师需要进行充分挖掘,让这些信息为音乐欣赏服务。如《沂蒙山小调》,这首山东民歌流传甚广,学生几乎人人会唱,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歌曲产生的背景,学生大多能够说出一些。这首民歌诞生于20世纪中叶,歌曲原本是抗日主题,后来被改编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并被广泛传唱,至今在国内外都还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结合沂蒙山革命老区历史展开引导,要求学生从歌曲旋律和情感角度展开欣赏: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沂蒙山地区风味,成为沂蒙文化的重要标志性符号,结合革命历史背景展开欣赏,自然能够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对歌曲反映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欣赏学习顺利启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认知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音乐欣赏自然顺利展开。

(二)传授乐理知识

音乐欣赏需要乐理知识的支撑,而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认知短板,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指导,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知识传授,让学生自然建立欣赏认知体系。欣赏音乐未必要完全依靠乐理知识,教师要从更多方面做出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欣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借助多种信息的支持,展开对应欣赏学习,在广泛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少数民族歌曲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符合其民族生活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欣赏学习时,要对这些民族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如在欣赏《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分析,特别邀请去过这些地方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有很多学生去过这些地方,其介绍更为生动直观,给其他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感知。教师对学生介绍情况进行归结,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信息,让学生有更为真切的体验。例如,蒙古族民歌有长调、短调之分,长调旋律舒缓悠长,节奏自由,而短调节奏整齐,句幅较小,具有叙述性特点。学生进入歌曲聆听环节,教师结合歌曲表现进行欣赏引导,顺利启动欣赏教学程序,学生自然进入欣赏环节。乐理知识在欣赏中有更多助力作用,特别是民族歌曲,教师适时传授一些特殊的乐理知识,能够给学生带来欣赏启迪。

三、延伸欣赏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情结

在设计音乐欣赏训练内容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准备一些熟悉的作品,或者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元素,对学生形成相应激发,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提升音乐素养。学生在生活中有不少欣赏音乐的机会,教师不妨进行对接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学习体验,其欣赏学习会更为深刻。

(一)推出熟悉作品

学生对一些熟悉的作品有探索欣赏的主动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内容推介,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激励下进入欣赏环节,在深度研究中形成欣赏认知基础。学生进入音乐欣赏学习环节后,最为关注的是旋律、情感、节奏、音调、主题等因素,教师不妨从这些角度展开引导,特别是旋律和情感,它们是学生最为敏感的内容,能够形成更多欣赏启动。

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欣赏推介,能够让学生顺利进入情感对接环节,让欣赏学习自然形成。如欣赏《黄土高坡》这首歌时,教师引入了《一无所有》《信天游》等歌曲,让学生在聆听视唱中,对西北高原特有的文化底蕴展开深度挖掘和感知。学生大多对《一无所有》《信天游》有一定感觉,在各种信息渠道都能够搜集到相关信息,在各种音乐会演中也能够看到这些内容。教师对歌曲特点进行解读:“西北地区属于高原荒漠之地,气候寒冷,这里的人民用最洪亮、高亢的歌声向大自然呐喊,其质朴的情怀中蕴含着无限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聆听歌曲,你会获得更为震撼的体验。”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作品解读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欣赏的角度,确保学生欣赏有较高的价值。

(二)引入流行音乐

学生对流行音乐普遍有倾向性,教师不妨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相关内容,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欣赏体验,其调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流行音乐大多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学生对这些要素最为敏感,自然会欣然接受,如果教师用流行音乐内容进行鉴赏指导,让学生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展开深度思考,其欣赏学习会获得丰富的动力。

教师对流行音乐比较熟悉,在具体选择时,要对学生的认知积累有正确的判断,如果不能对接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推荐会出现代差现象。如在欣赏《信天游》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存在差异,有非常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为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教师播放这首歌曲当年在全国各地巡演时的盛况视频,学生触动很强烈,自然对这首歌曲有了更浓厚的欣赏兴趣。教师对当时“西北风”音乐现象进行推介,让学生结合西北文化特点进行欣赏分析,对西北人民热情、憨厚、奔放、活力的特点展开对应认知,将音乐欣赏推向高潮。《信天游》这首歌曲本身就是流行歌曲,教师结合当时的流行盛况进行推介,使学生认同感顺利建立起来,欣赏学习顺利打开。

高中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环节后,教师在情境设计、学法传授、训练组织等方面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帮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品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选择性,在欣赏环节也有个性追求,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借助更多学习契机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主动进入欣赏环节,在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中内化欣赏认知。

【参考文献】

[1]齐萍.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渗透[J].戏剧之家,2021(4).

[2]郑淞元.高中音乐课民歌欣赏教学的多维关照[J].中学课程资源,2020(3).

[3]程杰.音樂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23).

【作者简介】唱春秀(1965— ),女,辽宁朝阳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教师进修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研与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创意教学音乐欣赏高中音乐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