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21-01-11任敬华
任敬华
[摘 要]当前,群文阅读成为语文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文章结合具体的例子,探讨了如何在群文阅读中落实读写共生。
[关键词]群文阅读;读写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1-0023-02
放眼当下的语文教学,有让人眼花缭乱之感,不是被夸大,就是被虚化。夸大到“得语文者得天下”,虚化到只剩“热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体验,但真正静下心来进行积累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堂上,靠多媒体技术刺激感官的活动多了起来,学生安心读课本的机会变少了……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要回到原点,回归本真,关注读与写。
读,不能只读一篇文章,而要读很多篇文章;写,不是独立的写,而是阅读之后“厚积薄发”的写。这便为“读写共生”。读有读的美,写有写的美,读与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读与写本身就具有共融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构建“读写共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的韵味,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自身的写作意愿。
群文阅读,就是把几篇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让学生构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读写共生的群文阅读,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多篇文章,并在群文比较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
一、通过群文阅读,传授写作技巧
黄厚江在他的《课堂流行病及其诊治》中说:“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领着学生(或让学生)读进去,走出来。所谓读进去,即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谓走出来,即不为读而读,而是在读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和作者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我们在引领学生品味文章之美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走出来,以“我手写我心”,把文章之美转化为自己的文字之美。
部编版语文八年級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社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风俗画卷。在《社戏》中,我们既能品读准确简洁、风趣幽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又能感受到童真童趣,以及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社戏》有“三美”:景美、人美、情美。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写景的句子,了解可以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景物的特征;让学生找出刻画人物动作的“拔”“点”“磕”“架”等词语,体会如何才能将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让学生概括钓虾、送豆等情节,感受文章流露出的脉脉温情。学生读进去了,再引领学生走出来,让他们用在《社戏》中学到的方法阅读《七夕看戏》《竹影》《社日》等文章,学会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记忆中的美景等,他们就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通过群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言肩负着表现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任务。词汇量匮乏、遣词造句的技巧欠缺是无法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的。要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就要从语言的积累开始。积累语言,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仿写。学生具有良好的仿写能力,对于提高其自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和能力大有裨益。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技巧,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阅读《安塞腰鼓》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组文本。这组文本的语言表达分式十分值得学生参考借鉴。学好这一组文章,学生便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在教学时,让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者句子进行赏析。
在学生找到“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后,让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出“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展现出了情感越来越强烈;了解到作者用石头比喻后生,生动形象地写出后生们的豪放、坚强不屈。
在学生找到“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后,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改写:
改写一:鼓点急促,流苏飞扬,脚步蹦跳,瞳仁闪射,风姿强健。
改写二: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后得出结论:将原文与改写一相比,原文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舞动起来时的气势。将原文与改写二相比,原文中的“是”更肯定、更有力量。而且原文把喻体放在前边,本体放在后边,这样喻体就特别有冲击力。
在学生找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后,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是如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一个句式,写出百草园生命的蓬勃的。
对于这些经典句段,学生经过反复朗读体会,已经能熟读成诵。他们掌握了写法后,激情被点燃了,感情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时,再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仿写,他们就会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选择写“一跑起来就……一生气就……一高兴就……”;有的学生选择写“……一样,是……”;有的学生选择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就有……”。
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角度等对这两篇文章的精彩句段进行赏析并开展仿写训练。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积累。黄厚江老师认为,读写结合,其实是读与写交替、交融的共生活动。读写结合,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
三、通过群文阅读,加深情感体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当学生被文章打动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或许会泪流满面,长吁短叹;或许会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能够震撼人心灵的情感体验,弥足珍贵。
笔者围绕“童年”这一议题选取了这样一组文章:《我的童年》《童年里的游戏》《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的人,他们的童年记忆也不一样。笔者带领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探寻童真味道。
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
1.《童年里的游戏》结尾写道:“这游戏,这生活,是我人生的底色,一辈子难忘。”令作者一辈子难忘的仅仅是童年的游戏和生活片段吗?说说你的看法。
2.童年决定一个人人生的底色。冰心在《我的童年》中用大量的文字写了童年生活给予她的影响,文章结尾写道:“我不但常常感念我的父母,我也常常警惕我们应当怎样做父母。”结合冰心的童年经历谈一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父母呢?
3.在《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的结尾:“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中,作者用仲春时节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来形容童年,你会用什么颜色来形容你的童年呢?请你从记忆的宝库中采撷童年生活中最美丽的一段,借助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来。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童年里的游戏》的作者是在写童年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这种简单、充实的生活,这种野性地生、野性地玩、野性地长的时光,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通过分析冰心《我的童年》的结尾,学生对于怎样做父母有了新的认知。探究《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的结尾后,有学生对自己最难忘的童年时光,做了以下表述:“童年的时光,短暂而美好,如同一个绮丽的梦,梦中花红柳绿,溢满芳香。韶光易逝,剩下的只是怀念,于细腻的笔触中,肆意弥浸。”
教师要组织开展读写共生的群文阅读,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他们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深厚,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变得扎实。
关于阅读,英国《卫报》指出,阅读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如果我们停止阅读,人类的天性也会发生變化。不再有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不再那么善解人意,不再自我反省,不再有创造性的思维”。对于写作,易卜生这样说,“写作即是坐下来判断自己”。笔者认为,阅读与写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参 考 文 献 ]
[1] 袁玉霞. 黄厚江共生写作教学课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2] 曾俊文.群文阅读是涵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下),2020(1):112-113.
[3] 张英.注重读写共生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27):36.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