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居家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

2021-01-11周熙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朋辈突发性居家

周熙明,曹 迪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2020 年初,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校开学时间相继推迟,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及心理问题[1]。对此,以S 大学484 名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的时间范围限定为2020 年1 月末至2 月末,采用线上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式,在2020 年2 月末对居家隔离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及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介入的建议和对策,为今后更好地构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与实务介入提供相关思路和理论依据。

1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研究设计

1.1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对于可以得到的或者希望得到的外界支持及对支持的感知[2]。社会支持按支持主体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大学生获得的正式支持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学校提供的社会支持,在社区主导下的“准正式支持”,以及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非正式支持主要基于个体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与社会结构,基于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形成[3],如家庭和朋辈群体所提供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个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社会支持与个体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毒品使用等呈显著负相关[5]。Veiel 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分为日常支持和危机支持两类[6],日常支持是通过社会支持维持人类的生存,危机支持则以社会支持来减少负向的心理结果。因此,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两条路径,其一是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提供个人的归属感,使社会成员有正向经验和令人满意的角色,其二是社会支持在压力事件下可发挥缓冲效应,避免负面心理效果。

本次调查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将大学生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两个维度,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调整,以自制问卷及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为工具对S 高校484 名大一学生在疫情初期所获社会支持情况进行研究。

1.2 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客观情况、社会支持、生理及心理反应状况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客观情况,主要了解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地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疫情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等信息,以此了解被访者基本身份信息及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第二部分为社会支持,主要了解被访者在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政府部门五个方面所获的社会支持情况,同时还对大学生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第三部分为生理及心理反应状况,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获取被访者在居家期间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状况,以此量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程度。

1.3 信度和效度检测

问卷设计时参考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所获社会支持相关问卷的设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特点自行编制而成。问题设计环节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与研究思路保持一致。问卷设计过程中进行两次预测试,针对问卷中不合理的部分实施修改和删除,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得到保障。

1.4 调查对象选取

研究选取S 大学484 名大一学生,兼顾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源地等各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男性共有214 人,占44.21%,女性共有270 人,占55.79%。年龄处于17~23 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18.4 岁,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结构特征。生源地来自全国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兼具农村与城市学生,样本具有代表性。大学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心理与人格发育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7]。加之处于疫情初期,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得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减少社会交往和与外界的互动,所获社会支持发生变化。

表1 调查主体统计表

1.5 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

采取问卷星在线发放和群体施测的方式将484份问卷统一发给学生,由学生自愿填写,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的方式在线答题,完成时间大约8 分钟,回收有效问卷484 份。使用EXCEL 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AU20.0 版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与交叉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1)正式支持方面,疫情初期大学生所获得的来自政府、社区的社会支持偏重于公共服务,学校支持种类多元化,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提供的社会支持较为匮乏。

在疫情初期政府部门、社区为社会成员及时提供了有关疫情防控的公共服务及政策指引,具有普适性特征,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所获得的来自政府部门、社区提供的正式支持偏重于公共服务,如表2 所示。以社区所提供的服务与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的保障政策为例,“您所在的社区(村庄)在疫情初期为您提供了哪些服务?”,选择“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识宣传”与“对小区门口(村口道路)实行封闭管理,管制来往出行”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比77.72%和78.31%(表2);“在您目前居住的地区,当地政府出台了哪些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民众提供保障?”,选择“实施交通管制,限制出行,防止疫情流动蔓延”的人数占比高达90.5%。另调查结果也显示,来自政府部门、社区提供的支持虽已覆盖到大学生群体,但一些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较差,利用度并不高。如表2 所示,在“疫情防控居家期间,您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自己所需家庭日常生活必须物资?”,选择“自己或家人直接去市场购买”和“通过线上购买,线下配送的方式获取”最多,占比分别为83.88%和41.74%。

学校支持是大学生在疫情初期居家期间获得的非常重要的正式支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疫情初期居家期间,大学生所获学校支持较多元化,如表3 所示,在学校提供的支持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线上授课及学习资料的分享”、“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合理安排假期规划”、“资助因疫情使家庭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等。可见疫情初期学校给予居家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以学业指导为主,辅以疫情防控信息、心理疏导、经济资助等多元化社会支持。

表2 疫情初期大学生获得来自政府部门、社区的社会支持统计表

表3 疫情初期大学生所获学校社会支持统计表

疫情初期大学生获得的正式支持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社区、学校提供的社会支持,而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提供的社会支持较为匮乏。“疫情防控居家期间,您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自己所需的防疫信息以及防疫物资?”,调查结果显示(表4),选择“通过社区(村镇)工作人员及社会工作者获取”的占比仅为33.26%。“疫情防控居家期间,您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家庭日常生活必须物资?”,选择“通过社区(村镇)社会工作者、义工和志愿者获取”的占比低至7.85%(表2)。调查对象中仅有38 名学生获得了来自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提供的社会支持。可见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及机构的社会支持应急响应机制尚未完善,虽在理论上提出建立相关应急反应机制,但缺乏实践上的落实,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较为迟缓,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受益较少。需在此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吸取相关经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社会支持相关应急响应机制。

表4 疫情初期居家期间大学生获取防疫信息及物资路径统计表

2)非正式支持方面,疫情初期大学生所获得的来自家庭、朋辈群体的社会支持侧重情感慰藉。

从非正式支持维度来看,首先,在家庭支持方面,家庭所提供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及陪伴支持[8],如图1 所示,在疫情初期家庭所提供的社会支持较为完备,但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因外出求学、原生家庭关系紧张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家庭成员的交流,以疫情居家隔离为契机,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与家庭成员深入沟通的环境。因此,其主观感受所获社会支持主要为情感支持与陪伴支持,且在性别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图1 大学生疫情初期所获家庭支持统计图

表5 大学生疫情初期所获朋辈支持统计表

其次,在朋辈群体所提供的社会支持方面,如表5 所示,“与朋友、同学联系并交流后,您获得了哪些帮助?”,选择“打发无聊时间”与“缓解自身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分别占比71.52%、60.39%。可见在朋辈群体支持上,大学生也更多地侧重获得情感慰藉。

3)身心健康方面,疫情初期居家期间大学生群体或多或少均出现了身心健康问题,期望获得教育、时间管理支持。

“此次疫情对您的影响有哪些?”,由表6 可见,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不能出门,在家很无聊”,其次是“锻炼身体的时间有所减少”、“担心自己、家人和朋友的身体健康”、“担心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在岗工作人员”,再次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被打乱”。疫情初期居家期间大学生群体虽因个体差异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或多或少均出现了身心健康问题。“不能出门,在家很无聊”这一选项的人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疫情初期居家期间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缺乏在突发事件下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

大学生群体对于身心状况受到的影响,是否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是否希望获得身心健康指导与服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性。“疫情防控居家期间,您是否主动寻求过有关身心健康方面的帮助?”,选择“否”选项的人数为384 人,占比高达79.34%(见表7)。分析表6 与表7 所显示的统计数据可知,在疫情期间大学生虽有获得社会支持的需求,但缺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性。

表6 疫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统计表

表7 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统计表

疫情初期居家期间,大学生群体迫切期望获得来自各类社会支持主体提供社会支持。“对于所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由表8 可见,大学生在疫情初期最希望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集中在“生活及学习规划”和“时间及目标管理”方面,且在性别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3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1)积极构建“政社协作”模式,协助政府落实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社会支持是社会成员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9],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直接影响着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越能够从互动中获益,身心健康状况越能够得到保障。疫情初期,政府部门、社区积极提供社会支持,公共服务覆盖到居家的大学生群体,但一些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较差,利用度并不高。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较为匮乏。因此,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应加快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协同工作治理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作用,协助政府落实各种政策方案,确保大学生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正式支持的利用程度,进而增强该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达到保障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表8 大学生疫情初期所期社会支持与性别交叉分析表

2)搭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朋辈“五位一体”社会支持发展平台,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获得的正式支持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学校提供的社会支持、在社区主导下的“准正式支持”以及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非正式则以家庭支持与朋辈支持为主。搭建以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和朋辈支持为主的“五位一体”发展平台,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可更好地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提高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参与后疫情时代志愿防控工作。

在面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大学生缺乏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性。对此,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倡导者”角色,向大学生群体倡导积极主动地寻求个体所需社会支持的行为,并指导其获取所需社会支持的途径与方法,提高该类群体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性。

社会工作者还应充分发挥其“资源链接者”角色,链接相关资源方,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群体争取其所需资源,特别是针对受影响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为其链接当地民政部门提供的临时性公益岗位资源和福利补助或受害补偿等,同时为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使家庭面临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链接其学校方面提供的经济资助资源等。

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内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各高校相继开学,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旧十分繁重。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倡导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逆行者的敬意。同时应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获取相应社会支持后,以社区志愿者、医护志愿者、学校志愿者等抗“疫”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发挥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朋辈突发性居家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