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特征及干预对策
2021-01-11廖文娜罗向晗
廖文娜,罗向晗
(1.广东开放大学 公共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091;2.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健康的心理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围绕高职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心理问题表现和心理发展障碍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1-2]。有研究表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等方面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3]。处于青春晚期到成年早期这一转换阶段的高职新生,普遍在入校时面临心理上的第一年调适反应,出现学习、人际、角色、职业选择、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性问题[4]。
高职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受内外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邓兆巍的研究显示,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5]。张文康的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收入及新生来源地等是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6]。郭楠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和自我认知也是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7]。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心理冲突的角度探讨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其列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潜在因素之一[8]。
心理冲突(Psychological conflict)是个体在意志行动中,有多种需要、目标、动机和冲动,但无法同时满足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9]。从心理发展的层面来看,新生阶段是极易产生心理冲突的时期。高职新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和适应高职学习与人际交往特点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环境角色、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而使得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心理冲突。以往的研究发现,心理冲突是大学生心理压力或应激源的来源之一[10],过多的心理冲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状态,如增大生理应激反应、降低主观幸福感[11],对接下来的大学学习与生活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高职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还比较少[12],对心理预警新生群体的研究也非常缺乏。心理预警新生是指在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存在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帮扶和干预的人群。心理预警新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掌握该群体的心理冲突表现和特征,对于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引导和帮助新生预防或缓解心理冲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表现和特征,并探索有效的干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方法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量工具
1)大学生人格问卷。
采用樊富珉等人1993 年从日本引进并完成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13]。该问卷主要用于早期甄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操作简便。问卷由受测者基本信息、正式题和附加题三个部分组成,采用“是”、“否”作答。答“是”计1 分,答“否”不计分,测伪题不计入总分。其中,测试总分≥25 分者、第25 题做肯定选择者、附加题中至少有2 题做肯定选择者、明确提出心理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均属于第一类筛选人群,提示受测者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测试总分在20~24 分之间,第8、16、26题中有1 题做肯定选择者,附加题中只有1 题做肯定选择者,均属于第二类筛选人群,提示受测者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而第一类和第二类筛选以外的,则属于第三类筛选人群,即心理健康人群。
2)心理冲突调查问卷。
采用章明明于2003 年编制的心理冲突调查问卷[14]。问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受测者的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情况等;第二部分是主体题目,共74 个题项,测量11 种类型的心理冲突,如“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冲突”、“理想、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等等,要求受测者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题项上打“√”。打“√”的选项计1 分,没打“√”的选项不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冲突越多。该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68,问卷得分的一致性程度较好。
1.2 研究抽样和数据采集过程
第一步,通过学校心理网站发布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广东某高职院校入学不满一个月,自愿接受心理健康测评的3 051 名大一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第二步,根据大学生人格问卷的测评结果和筛选标准,分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人群,再分别从符合第一类和第三类筛选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心理预警组、心理健康组被试各150 名。第三步,邀请两组被试到指定地点参加调查,在专业人员的统一指导下完成心理冲突调查问卷的填答。
1.3 质量控制
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并严格依照甄选标准剔除作答不认真或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心理健康组和心理预警组经筛选后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32 份、145 份。两组学生的人口学资料统计见表1。
表1 心理健康组和心理预警组的人口学资料统计
1.4 统计方法
调查数据统一采用Epidata3.1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频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与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程度比较
为客观把握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程度,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总分。结果如表2 所示,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总分远高于心理健康新生,具有显著差异(t=8.747,P<0.001)。
表2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总分比较
2.2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
为分析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状况与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分别对心理预警组和心理健康组采用单变量描述统计法,按性别、专业、生源地对74 个心理冲突项目的原始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 所示。
首先,从性别来看,无论是心理预警新生还是心理健康新生,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冲突频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性别对高职新生心理冲突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其次,从生源地来看,在心理预警新生中,农村学生的心理冲突频数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06),而在心理健康新生中,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心理冲突频数没有显著差异(P=0.979)。最后,从专业类别来看,在心理健康新生中,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冲突频数低于理科生和文科生(P=0.04),而在心理预警新生中,不同专业类别之间的心理冲突频数没有显著差异(P=0.961)。
2.3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类型特征
为了解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类型特征,研究通过T 检验比较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在11 种心理冲突类型上的标准分差异,结果如表4 所示。心理预警新生在11 种心理冲突类型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心理健康新生。进一步对比两组学生在心理冲突类型上的差异,发现心理预警新生心理冲突程度最强的是理想、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其次是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再次是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而心理健康新生心理冲突程度最强的是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其次是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再次是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
表3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心理冲突频数对比
表4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类型比较
3 讨论
3.1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状况
通过对心理冲突总分以及11 种心理冲突类型的得分比较,研究发现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程度显著高于心理健康新生。可以推测,过多的心理冲突是导致高职新生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5],心理冲突作为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和调节,负荷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引发焦虑等负性情绪,造成某些心理、行为上的不适,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人的心理发展是一系列冲突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但每个个体应对心理冲突的方式和能力各有差异。高职新生大多是经历考试的失利,才进入与理想的学府有区别的高职院校。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心理需要与现实校园生活情况的差距,当这些差距由于能力方面的限制无法解决时就可能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而有效的心理冲突应对方式,对化解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不良情绪,预防心理问题的恶化和心理危机状况的发生,维护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心理冲突的影响因素
研究分别从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型的角度探讨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心理冲突程度的影响。首先,性别因素对新生心理冲突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虽然有研究发现在心理冲突的类型上,男女新生具有显著差异[16],但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无论是心理预警新生还是心理健康新生,从心理冲突的频数来看,男女新生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对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冲突干预同样重要,可结合不同性别的心理冲突类型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其次,生源地对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心理冲突的程度有显著影响,来自农村的心理预警新生比来自城镇的心理预警新生心理冲突程度要高。由于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仍有差距,加上生活经历、学习环境的不同,来自农村的心理预警新生往往承受着更多生活条件、消费理念、价值观念、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冲击,内心矛盾与冲突更为激烈,从而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的预警人群。最后,专业类型对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有影响,对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无显著影响。具体来看,艺术类专业的心理健康新生,心理冲突频数低于理科生和文科生。这说明在健康人群中,从事艺术方面的学习和创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心理冲突的发生。艺术类活动能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增强自我效能感和促进人际互动与沟通,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化解心理冲突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类型特征
研究显示,在心理冲突的类型上,高职心理预警新生与心理健康新生有显著的区别。其中,心理预警新生心理冲突程度最强的是理想、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心理健康新生心理冲突程度最强的是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理想、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是新生在面对现实校园生活与自身理想与愿望的差距时产生的不适与失落,是高职新生在接受高职教育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前常常需要经受的一种心理考验。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之间的冲突,则反映了新生在物质享受需要和自尊自立需要与对家庭的经济依赖之间的矛盾。相较而言,高职心理预警新生面临的最大心理冲突仍停留在对现实校园生活的适应和接纳层面,而心理健康新生面临的最大心理冲突是如何在实现自我需要和迈向独立自主方面作出突破。这说明,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在心理成熟度和发展的内容层面与心理健康新生存在阶段性的不同,而心理干预的着力点也应有所区别。
4 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干预对策
1)强化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
对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干预首先要着力于心理适应能力的提升。高职心理预警新生主要面临理想、愿望与现实,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三个方面的冲突。通过有层次、结构化、全方位的心理适应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和预防这些心理冲突。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抓住新生入校适应期的关键节点,围绕自我认知、情绪情感、学习适应、挫折压力、人际关系等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的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途径,帮助学生实现六个方面的发展与提升:一是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发掘和肯定自身的优点,接纳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断增强自我的信心和价值感;二是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尤其是要明确学习上的奋斗目标,并将学习的目标与个人的近远期发展整合起来,形成具体的、清晰的个人发展规划,调动学习的动力和干劲;三是拓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四是掌握与人相处的原则与方法,纠正不合理的人际认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增强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五是正确认识各种心理冲突的表现和成因,恰当面对心理冲突引起的消极情绪体验,掌握化解心理冲突的有效技巧,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弹性;六是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利用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处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2)搭建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帮扶体系。
完善的心理帮扶体系可以避免高职心理预警新生被边缘化,同时为他们的心理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援助。对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帮扶工作除了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力量,还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师生一起配合,把对心理预警新生的关爱和帮助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强化家校联系机制,定期与心理预警新生的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发挥家庭关爱的积极支持作用;学校各职能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为心理预警新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打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要将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融入日常教学与工作当中,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学科和课程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正能量;同龄学生可以在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组建朋辈心理互助团体,通过倾听、接纳、情感沟通、鼓励、支持等简单、易行、有效的同辈辅导方法,帮助心理预警新生化解心理冲突,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完善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跟踪监控体系。
受内外在各种因素的多重影响,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建立完善的跟踪监控体系,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干预,将学生的心理冲突和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高职院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通过专业、科学的心理测评手段评估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特点;要重视开展特定时间节点的心理排查工作,如在开学初、春秋季、重要考试前夕、学生活动和比赛紧张阶段、个人遭遇重大变故等关键的时间点,通过约谈和侧面观察,密切留意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反应是否在正常范围;要强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班级、宿舍五级心理信息联络和反馈机制,及时沟通和掌握心理预警新生的日常表现及心理状况;要建立健全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心理测评结果及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记录在册,随时随处有档可查。
4)提炼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本土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因此,面向高职心理预警新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除了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贝克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方法,还要积极探寻和提炼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干预方法。事实上,我国古代学者早就有关于心理冲突的描述,如《庄子·列御寇》中“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内刑”就是指自身的情欲和过错导致的心理冲突。而道家的一些核心思想,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冲突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庄子“宁静无为,大道自然”的思想,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在面对心理冲突时首先保持内心的平静,积极审视事态的发展变化,再作出选择和判断;老子“少思寡欲,自足知止”的思想,可以用于纠正学生过分追求欲望满足的态度,启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自身价值的思考,从而重新评估和调整自身的理想和追求。此外,传统的中医心理疗法,如情志疗法、中医认知疗法和中医行为疗法等,既注重整体观念,又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干预方法设计精巧、起效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7],也可用于学生心理冲突的化解。
综上所述,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对心理冲突的干预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应在全面把握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定期跟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适应教育和心理帮扶工作,帮助学生化解内在的心理冲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