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研究
2021-01-11米娅
米 娅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更多地追求满足精神需要的文化消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就文化消费提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1]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坚实后备力量,对其文化消费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现有的相关文献阐述以及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文化消费观念的建设与引导,满足大学生多元化文化消费需求。以正确的文化消费观指导正确的文化消费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促进其健康全面的成长发展。
1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1.1 文化消费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中包含了“当代大学生”与“文化消费”两个概念。当代大学生并不是指以偏概全的所有大学生,也不局限于在读大学生,而是指在21 世纪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多元文化迅速传播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本文的立足点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当代整个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
文化消费是指满足于精神层次上的需要的消费,主要是人们通过消费文化产品和享受服务来使自己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消费。其包含了开阔眼界的旅行、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了解史诗的文物展览等广泛的内容。
1.2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重要意义
文化消费不能像物质消费一样,它是一种不局限于实实在在物体的无形消费,不论消费结果还是消费过程都直接作用于个人身心。文化消费对于消费者本身的影响重大,甚至会影响到人本身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一定是通过文化消费产品来达到自身精神上的满足,不管是情感上的需要还是尊重和归属感的渴求。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2],因此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主要有购买图书资料、电子产品,还有旅行、聚会与恋爱。他们通过文化消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不仅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3]
当代大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但经济上还不能实现独立,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较为容易出现思想偏激等现象。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学生的消费观念、情感价值观等需要加强教育引导。若学生受到不良文化影响,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文化消费不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而且对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2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调查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真实情况,此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四川省各大高校为对象,问卷一共发放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93 份,有效率为96.5%。另外,在问卷调查开展期间,密切关注身边同学及朋友的文化消费情况,用来弥补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在193 份有效问卷中,男生人数为47 人,占比24.4%,女生人数为146 人,占比75.7%。其中,来自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家庭的学生人数为102 人,占比52.85%,农村家庭的学生人数为91 人,占比47.2%。收回问卷的年级分布比例按照年级排列依次为:大四61.7%、大三14.5%、大二8.3%、大一15.5%。此外,考虑到所学专业差异性问题,便设置了所学专业的选项,结果在被调查的193 人中,文史类学生占比64.1%,理工类专业学生占比35.9%。
2.2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呈现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对调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月消费高且超前消费,但文化消费比重较低。
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由表1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月消费平均支出在1 000~1 500 元之间的人数最多,其次是500~1 000 元,月消费平均支出1 500 元以上最少。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50~100 元,达到59.74%;其次是100~300元,占到28.57%;文化消费达到300 元的学生仅有11.69%。这些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月支出水平普遍较高,但文化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偏低,同学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表1 当代大学生月消费平均支出与文化消费平均支出统计表
面对网络支付方式的多种多样性选择,同学们出现了超前消费的现象。在调查中,就“你会使用哪一预支方式进行付款?”这一问题,得出来的数据显示,只有15%左右的学生从不采取预支的付款方式,剩下的学生中76%的学生会选择蚂蚁花呗进行先消费后付款,甚至还有使用信用卡、蚂蚁借呗等类似借款方式进行超前消费。
2)注重实用性,但缺乏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
依据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影响大学生进行文化消费选择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质量性能(85.71%)、自己的心情(53.9%)、广告品牌(48.05%)、亲人朋友的消费倾向(50%)。虽然绝大多数人进行文化消费时会考虑质量性能从一定角度上说明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更加注重实用性,但是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大部分同学会受到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响。随着支付方式的转变,还出现了花呗、借呗等超前消费渠道,大部分同学们在网上消费时会采取花呗支付并对这些渠道持着认可的态度。这两点体现了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时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另外,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自我约束力。大部分人在消费时会考虑自己的心情,在消费心态上,这部分学生消费时往往是无目的性,存在盲目消费。为了深究自我约束力的问题,问卷中设计了“你有对你的消费进行记账的习惯吗?”这一问题,结果显示,仅有13%的同学会对消费进行详细记账,剩下的同学中67.53%从不进行记账。虽然记账不能更好地对消费产生指向性,但却能提高自身的管控能力。大多数同学消费时受心情因素影响,没有记手账的习惯,这些足够说明当今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时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
3)文史艺体类专业学生文化消费水平偏高。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学习文史、艺体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水平高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另外,在恋爱上的支出也是文史、艺体专业的学生略高一筹。由此可见,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也影响到其文化消费水平。
表2 当代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水平与所学专业统计表
3 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因素分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因素错综复杂,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经济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4]。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每个月生活费标准不一样,其对文化消费的投入也存在差异。90%的当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其中月生活费在1 000~1 500 元的学生超过60%,这部分学生中的70%在文化消费上的月平均花费为50~100 元,在生活费中的占比不足10%。剩下的学生中多为1 500元以上,这部分学生中的90%在文化消费上月平均花费为300 元左右,在生活费中的占比约为20%。生活费在1 000 元以下的学生极少,相对应的文化消费月平均花费也在50 元以下,在生活费中的占比不足5%。
此次调查问卷中,关于“您的生活费来源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读书期间的生活费来源主要父母,这一类学生占比达到90%,还有一些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生活费主要依靠勤工俭学,这两类学生每月在文化消费支出上主要集中于50~100 元;另外还有依靠奖学金和兼职获取生活费的同学,他们在调查人群中占比仅有7%,他们的财务相对比较自由,因此在文化消费这一方面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大概在100~300 元,甚至超过300元。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情况受制于他们自身的经济状况。
假如学生们在满足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他们会不会改善自己的文化消费状况?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个问题,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假设经济条件允许,您会在哪些领域增加文化消费?”这一问题,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增加文化消费投入,近70%的学生愿意将钱追加在教育、休闲方面,这一点证明了大学生有对文化消费的意向,但受限于经济条件。
3.2 家庭文化环境
统计分析中不难发现,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方式的影响因素中,家庭环境因素产生了巨大影响。来自干部、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文化消费在100~300 元,甚至超过300 元,总体消费水平偏高;而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文化消费费用为50~100 元,极少数能够达到300 元。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家庭和知识分子、干部家庭在家庭经济环境中存在着不同。
此外,父母为公务员、教师的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较高,并且文化消费种类偏多,比如参加音乐会、观看歌舞剧乃至出国旅游;而工人、农民家庭的学生文化消费水平偏低,且可供选择的文化消费种类较少。家庭环境不仅仅在消费水平有着差距,更多的是对孩子从小产生的价值观、文化视野的影响。
3.3 文化消费理念
在调查中我们能够看出,如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消费支出、时间支出占总体文化消费的比重较大,且大部分的学生用于网络娱乐,只有少一部分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学习。再则,超前消费理念在当代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有近85%的学生会采取“先买后付”的方式进行消费,且也是通过网络消费完成。近些年来,“速食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膨胀,导致学生们更多地去追求感官刺激,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意识逐渐削弱。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给他们带来的并非全是有益的影响。
4 规范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对策
4.1 政府方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遵循“正确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原则,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刺激文化消费;努力培育文化消费理念,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方向,使文化消费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深入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创新监管机制,做到人人参与。组织政府人员进入校园开展普法讲堂,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稳定消费群体,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成为文化市场的监督者,支持鼓励学生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举报所遇到的不合理经营,有效借助学生们的力量来监督并完善文化消费市场。既要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又要加强文化产品市场的监管,出台相应制度、加强监督,充分保障文化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扩大公共文化场所的开发程度,利用舆论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合理化。大学生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条件下,对于教育发展需求有所下降,更多地增加了休闲项目的支出,比如旅游、健身等项目。在此情况下,政府应探索新的机制去鼓励学生增加教育类的文化消费,比如:利用重大节日的契机,为大学生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24 小时公益书吧等促进学生们的教育类文化消费。另外,借用媒体、舆论的手段多进行人文宣传,加强学生人文精神与情怀的培养。
4.2 社会方面
各社会组织、成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义务,自觉主动地对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方面作出积极地引导。问卷调查了解到,在网络遍布各行各业的时代,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等信息的掌握主要来源于手机,娱乐方式也更多地倾向于手机、电脑。因此,社会广大媒体在传播各类新闻的时候应多考虑受众群体,履行自身的义务,有效维护网络的健康,传播积极、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拒绝低俗、无营养信息,为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提供一个营养健康的网络环境,对社会文化的流行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另外,行业自律、群众组织、NGO 等社会组织要发挥作用,增强网络监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大学生起到榜样、监督的作用,让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得以有效改善,社会各界共同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消费环境。
4.3 企业方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生产积极健康、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拒绝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生产低俗产品。文化企业想要在大学生这个固定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大学生对文化产品的各种需求,减少在产品生产上的盲目性。在确定产品前,对市场进行细致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大致消费趋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既有效满足大学生文化消费需要,同时也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
4.4 学校方面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以及生活方式起着导向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文化活动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性、创造力,增强其自信心,所以,学校在组织各大活动时应该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调动能动性,逐渐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校园活动氛围。另外,多开展文学作品展览、读书会、体育运动等,营造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另外,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首先,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敢于质疑权威、接受不同文化的批判精神,避免学生在文化消费中被所谓的“专家”错误舆论所诱导。其次,教师应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端正自己的文化消费观念,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观念传授给学生,而非刻意地宣扬。
丰富校园文化市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学校要明确准入条件、加强监管、不定期抽查,采取末尾淘汰制等等,保证校园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文化产品积极向上。因此,学校应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类似的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4.5 家庭方面
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干部、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在文化消费支出上比农村、工人家庭的孩子要高,另外在文化消费时较理性,有定期订阅书籍杂志的习惯,也会追随一些高雅艺术,如:话剧、歌舞剧、音乐会。而来自工人、农民家庭的学生没有订阅杂志、观看音乐剧等习惯,更多的时间是用影音视频打发时间,在消费时也会存在一些盲目性。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消费质量,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孩子大学期间,父母要对孩子的文化消费情况进行了解并且给予积极的引导及培养。在理念层面上,父母要教授给孩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以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将康发展为准则;在实际行动上,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文化消费教育,父母要注重自己平时的文化消费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善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切忌攀比性消费、盲目性消费以及炫耀性消费。若孩子在文化消费上出现不合理的行为,父母要及时加以制止,给出正确的消费引导。
4.6 学生自身方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在月文化消费支出上比农村家庭的学生偏高,城镇家庭学生在选择文化消费时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而农村家庭学生多偏重于知识性消费,娱乐性消费支出较低。所以,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要注重理性、实用消费,切忌盲目、攀比性消费,并且都要以学习为重,避免产生“只有娱乐性消费才是文化消费”的思想观念,自觉地选择合理的消费价值观。
增强自我文化消费意识。作为成年人应该注重文化消费方面的自身责任,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负起责任。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及学校丰富的资源,积极参加学院开办的各种学习论坛、运动会、艺术展览等;踊跃参加社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实力,拓宽眼界。在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消费水平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只有他们加强自身意识领域的认识,才能从本质上去解决这一问题。
树立法律意识,提高鉴别能力。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花费在网络空间的时间比较多,通过观察身边同学、好友的日常发现,现在学生们的上网时间几乎占据了大半的课外时间,手机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如今网络带来的信息迅速、广泛传播造成了网络产品的良莠不齐,所以,同学们在网上冲浪时一定要具备辨别好坏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了网上消费,还有一些产品是需要线下消费的,这时候,大家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遇到“三无”、强制消费等问题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消费还需要各界社会和人士的共同努力,以改善大学生文化消费环境、结构,使文化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的目的,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国家发展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