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2021-01-11王依婷王世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硕士

王依婷 王世文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深化产学结合,可以建立新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生态。一方面可以使人才和科技充分、快速地融入生产,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改革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需求和实践经验成为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动力。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要求,金融专业硕士需具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以及研究和解决金融某一领域实践问题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健全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创新教学模式。

深化产教学结合有利于实现高校同金融企业人才供求无缝对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升技术创新动力,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金融应用人才。当前,中国高度重视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绝对和相对规模均实现快速提升,但是,实现“高层次金融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还需完善产学结合机制、密切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优化环境机制、提高教学水平,建立规范高效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开设金融学专业的各类高等院校都面临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如何博采众长,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产业发展与金融人才良性互动培养方案已成为首要的任务,其中,建立“产教融合”金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金融硕士培养应注重提高专业领域的实践水平,特别是让研究生参与公司的实际项目运作。目前,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按照基础课专业实践模式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为辅,注重研究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专业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科研素养培养,偏离了金融硕士培养目标。

1.1 培养体制尚不健全

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教师的学位水平是打开大学大门的关键。同时,在各种规章制度和科研任务考核的要求下,大多数教师没有时间参加企业的社会实践。高校金融教师与金融从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脱节”,直接导致了注重金融理论知识的学生与金融市场实践所需人才的差距。

1.2 “产教融合”培养浮于表面

现有高校对金融专业硕士采取“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并没有把校企一体的资源整合到最大化。部分金融企业与高校合作,但并未重视对金融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而仅把校企结合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看作是提升短期经济效益的利刃,来缓解当前企业短期人才不足的现状。某些金融企业甚至将金融专业硕士实习生作为廉价的高级劳动力,而并不重视金融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课题的完成。邓建(2016)也表明部分高校在对金融专业硕士实践单位的分配中疏于组织,安排的实习单位培养质量、培养水平等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实习合作单位并不是金融单位。同时,对金融专硕实行双导师制,大部分校外导师为高企高管,往往工作繁忙,而疏于对金融专业硕士的指导。

1.3 人才培养需求不对称

目前,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也使得对金融专业学生的需求暴涨,但现实却出现金融专业学生就业难、金融单位招人难的两面不对称局面。金融硕士有专业和学术两种,金融学术型硕士更倾向于培养理论型人才,高校培养也主要对金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术型硕士不同,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更注重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开发,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两种类型金融硕士有很好的区分,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仍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实践教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欠缺。王谦和管河山(2017)也表明部分高校疏于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并没有给予金融专业硕士时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支持。部分学生在找实习单位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很难找到优质实习单位,而部分高校也仅处于给学生下达任务的角色,而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大部分高校实习期为三个月,时间较短,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提升。金融企业对兼顾理论和实践二者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需求大,而目前高校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远远未达到金融单位的人才需求,也使得学生就业难,金融企业招人难得不对称现状。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培养模式

解决金融专业硕士理论与实践相矛盾,高校应承担起主导地位,金融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以高校主导、金融企业参与的产教融合,通过研发、共建、牵引和交流创新四种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理论实践高质量复合型硕士。

2.1 “产教融合”研发模式

研发模式,即R&D转让、服务咨询、技术交流一体的产学结合。金融企业在技术服务方面有着领先的优势,而缺少应用技术的高新人才。而高等院校恰好培养一批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外包项目的形式,给予高校一定的研发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成果研发,并提供技术平台,增强研发成果的孵化率。在此模式下,可通过促进高校师生的产学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科研创新项目孵化能力、提升高校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三重利好。

2.2 “产教融合”共建模式

金融专业硕士的培育应立足于理论应用和实践,金融企业需求的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高校应当积极与金融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产业机构、共建创新人才、共建经济发展等,增强机构、资金、人才、技术、科研能力等产业发展要素粘合性,以创新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一体。

金融专业硕士在“产教融合”共建模式下,可以有效了解自身能力同实践之间的匹配程度,增加对自身就业方向的了解,有效制定自身职业规划。除此之外,有强烈兴趣以及表现优异的人才给予留用机会,不仅减少高校就业压力,还降低企业招聘等成本。

2.3 “产教融合”牵引模式

高校除了提供资金、科研技术等要素支持,还需积极申请和参与各地方政府课题研究项目,促进成果形成和孵化。高校积极的参与和申请课题,提升专业硕士人才成果转化能力。目前,高等院校教师在育人方面做到标杆作用,但是学生的知识面也仅限于理论,大部分理论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实证。通过对各地方政府课题研究项目的申报,形成以导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团队模式,可以提升专业硕士学习积极性。对于申请到和参与中的科研项目,有效促进金融专业硕士更好的掌握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2.4 “产教融合”交流模式

校企二者之间应当充分融入,携手培养金融专业硕士,高校教师可到企业担任咨询等职务、高企领导也可担任学校外聘教师的模式、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校企之间合作,促进双方交流和创新。

在该种模式下,可促进教师和高管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担任金融单位的技术顾问等职位,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理论融于实践,更好的育人。高管到高校担任外聘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增进专业硕士人才对于专业技术的了解,体会到同书本之外的知识技能。

3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产学结合”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应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换言之,无论从数理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是从金融宏观调控的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金融专业硕士不仅要有金融基础,还要有实践能力。运用金融理论知识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增强金融理论和实践方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因此,针对当前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和保障机制。

3.1 加大金融创新,提供技术服务

金融企业要牢牢领悟“产教融合”的战略精神,牢牢把握增长动力,抓住金融创新需求,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助推校企一体的产业融合培养模式,形成产业、人才、教育、创新、资金的技术创新四要素有机融合。金融企业在技术服务方面有着领先的优势,因此,可以积极应对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准确把握金融需求的新特点,提高传统信贷、直接融资、现金管理、结算支付、金融咨询、保险融资、债券融资等产品创新和服务水平。同时,围绕深化产学研结合的新要求,金融企业要加快创新步伐,加大资金投入,为产学研结合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平台。

金融企业要深刻领会产教融合战略的政治精神,要牢牢把握改革的可能性,要深刻认识金融需求,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形成高校、金融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高校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效耦合。金融企业在科技、人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益。因此,可以详细考察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模式,准确捕捉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创新自身技术和服务水平。可以加大对传统贷款、直接融资、现金管理、计费、财务咨询、保险等产品的创新。同时,金融业要加快创新步伐,以适应深化产学研结合、金融创新和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金融服务的新要求。

3.2 培养师资队伍,优化培养机制

提升高效教师师资力量是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质量的必要条件。高校可积极派青年优秀教师到金融单位参观调研,参与企业有关项目研发和建设,通过对实际项目的直接对接,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匮乏,高质量人才需求等问题,高校也可通过外聘教师的方式聘请高企高管来校对课程进行教授,提升学生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把握,也可以公司项目为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扩大金融专业硕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理论实践运用能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家博士团服务西部计划、科技镇长团等项目,选派优秀教师参与金融企业、政府机关等单位进行兼职锻炼等;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或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可以被聘为研究生实习导师,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减少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过重的困难。每年可以不定期邀请他们来教授研究生,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可以被聘为行业教授。他们也可以不时来校开展金融实践研究,并指导研究生开展相关案例研究。

3.3 加大课程建设,完善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应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专业定位和校企需要,建立完善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专业配套课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并建立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教学的实施,让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完善培养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一,案例教学。邀请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及其他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为了完善课程体系,还可以根据目标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设计案例实践性课堂教材;第二,举办会议论坛。为了使实践部专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加强与金融公司的合作,不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和论坛,并邀请相关公司的高管参与教学过程,向学生普及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以期取得好的交流效果;第三,开展研究生研讨会。由学生主持和组织,导师团队参与指导,并偶尔邀请其他高校的教师和金融公司的博士生或专家,将个人学习转化为团队学习,融入整个专业团队的沟通与讨论,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4 结论

深化产教融合是教育界与学术界跨界融合、协同、优势互补,实现高层次应用金融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发展目标的必要任务。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关键是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做到供需耦合。同时,随着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开放根据的加速推进,特别是金融开放和国际标准接轨的深入实施,产教融合也展现出国际化的新特点。在以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目前,培养体制不完善、“产教融合”培育模式浮于表面、人才培养需求不对称等问题严峻。推动校企一体化,是产教融合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产教融合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产业、教育、创新四要素有机结合,是互联网金融新经济时代高质量金融专硕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高校应加大课程建设、培养师资队伍,以期完善教育培养方案和优化培养体制;金融企业应加大金融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政府也应积极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实现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培养理论实践相融合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产教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