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1胡晓娟周慧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基础创新能力环节

胡晓娟 周慧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6)

0 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仍然是以学习课程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高校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开放率和资源利用率也亟待提高。大学生对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过程还比较陌生或仅限于“纸上谈兵”。这阻碍了创新人才的产生和输出,最终将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大学整体水平和声誉的下降。这些问题已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升华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1 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以及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精神指导下,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将“深化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加强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原则贯穿四年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了由“基础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组成的、符合高素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综合型教育教学新模式。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和“实践出真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信心、创新动力”的启发与提高。

1.1 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定期组织大量学术讲座、竞赛作品展览、学术沙龙、科技实践创新活动交流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让学生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天就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创新氛围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发挥前行者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

使学生相信自己潜在的力量,增强实践创新的信心。由基础到系统,由班级到校内再到国内外,逐层锻炼,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进展汇报、优秀成果介绍、成功经验交流、获奖心得体会等学生自主活动,让广大同学充分体会到实践创新并不是精英们所独有的,只要有梦想、愿尝试、能坚持就有获取成功的可能。增强了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信心,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3 注重自主研究与独立思考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方法的建立

开设学术研究项目,学生经历自主学习与思考等环节,逐步熟悉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锻炼方式,能较好的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总结得与失的过程中,构建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模式,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对创新方法进行探索与实现的信心。

1.4 完善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增强学生的创新动力

学校针对每一位学生开设免费的创新教育与培训,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及提供免费器材使用。同时,对各类实践创新项目的评判标准按照“重过程,轻结果”的发展规律进行引导。学校还制定了竞赛资助政策和激励机制,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办法、学科竞赛获奖奖励办法、科技创新活动推免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等制度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动力。

2 强化实践,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推广研究实践型的学习方式,遵循“创新之本在实践”的教育规律,探索基于“研究-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普及与推广,引导学生尽早涉足不同层次的实践创新活动。学生在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活动的重要思路。将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创新教育的完整体系。

近些年,学校详细规划并修(制)订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十二五”建设初期修订的培养方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深化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原则,在素质教育环节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其中,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含高等数理基础、计算机基础、人文社科体育基础等),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利于强化专业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满足不同学科方向的学生需求;特别是,人文素质与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总学分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至25%,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 “两层四类”,设计合理的实践创新结构

实践创新教育不是针对某一两个人或部分人群的特殊化培训,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性、普及性培养。学校适时提出并构建了“两层四类”的实践创新培养架构,更新了实践教学观念,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

(1)“两层”指开展“大众性创新”与“精英性创新”两个层次的实践创新活动。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在培养当中获得的灵感和效果也不一样。学校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分“大众性创新”和“精英性创新”两个层次,突出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锻炼与提高的机会,都能从中收益,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梯队、形成一种氛围、普及一代学生、选拔一批精英、历练一种精神”。

(2)“四类”是对实践环节中不同难易程度的区分,依照学生层次(“两层”划分),将实践创新活动分为四种类别,结构由低到高分别是:“普及基础实验类、提高专业实验类、综合应用开发类、研究创新设计类”,每个类别背后都有相应的实践创新活动的支撑,用以体现“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启发创新”。各个实践环节安排合理、规范有序、管理严格,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两层四类”实践创新培养结构如图1。

图1:“两层四类”实践创新培养结构

“两层四类”实践创新培养结构,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参照学生年级、依照学生能力,划分层次,将理论课程与实验紧密结合,科学设计实践创新培养方法,以不同难度类别的实践活动为依托,如:星火杯(校内课外科技活动,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都参加过)、社会实践、挑战杯、创业大赛、新技术培训、基础学科竞赛、综合学科竞赛、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项目研究及开发等。通过“普及基础实验类、提高专业实验类、综合应用开发类、研究创新设计类”等4个阶段的培养,进而推动“大众性创新”到“精英性创新”的逐渐转变,最终使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得到大幅提高。

4 实践成效

学校多年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较好带动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和监督保障体系等内容环节的构建与发展。学校秉承“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理念,明确了“以服务于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营造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和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等创新项目为切入点”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个都不能少”、“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群众性、普及性”等建设原则,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作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较深远的意义。广大学生通过实践创新活动,牢固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完善了创新人格,提高了社会竞争力,学生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基础创新能力环节
“不等式”基础巩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式”基础巩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五抓五促”夯基础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