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机甲世界什么样?《阿多拉基》或许可以解答

2021-01-11徐幼军

全国新书目 2020年2期
关键词:阿多奇幻小说

◎文/徐幼军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联手蛙圃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精心打磨,推出由作家郭妮著作的青少年软科幻小说《阿多拉基》,这部作品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我本人也是青少年奇幻小说作者,看到这部作品十分欣喜。

故事节奏快到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部书故事节奏极快,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一个战斗接着一个战斗,一个场景紧接着一个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我最近在反复细读英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经典作品,在研究达尔的小说节奏时,感觉是有轻重缓急的,是有起承转合的,他的作品即使在看似进展缓慢的章节中,也使用诸多办法让读者紧紧跟随着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推进往前走,须臾不敢停下或者放缓脚步,这是达尔的独到之处。

我本人的奇幻小说《少年翊卫》在故事节奏上也是时急时缓,一开始肯定是要急,迅急进入一个小高潮,而不是缓缓地进入,这也是为了适应青少年读者急促亢奋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为了把错综复杂的故事脉络梳理清楚,和缓的章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为急促的高潮做铺垫。

而《阿多拉基》这部小说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给人感觉是连续不间断的跳跃,一刻都不停歇,可以说是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或许这种节奏感更加适合小读者,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电子游戏以及各种热血动漫,这显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是自己形成的,一部作品的故事节奏是作者设计的。《阿多拉基》这部作品的故事节奏可谓是该书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节奏是为揭示未来世界主题而设计的,未来世界的新鲜性和不可预知性让作者舍弃了层层铺垫的耐心,急切而快节奏地推进故事,至于对未来世界坛坛罐罐的描述,家长里短的展示全都一掠而过了。故事架构的紧张和繁复感是一定年龄段的小读者躁动兴奋和好奇心重的最切合最贴切的表现形式。他们喜欢迷宫似的应接不暇的线索和格局,喜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浪式节奏,喜欢眼花缭乱的布局带给他们的欢愉。

角色的命名体系决定着角色立意

这部作品角色设计的立体感很强,不论是人物角色还是机甲角色都很生动,也不落俗套,比如,“一位身材敦实的老太太,就像一头精力旺盛的猛虎,扛着一把老式聚能枪,踩着一台喷气平衡车,从草垛堆农场牛棚后的小坡上,急匆匆地赶来。”这样的角色描写读起来很有欢快感。

《阿多拉基》

郭妮 著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再比如,“爆狐是一个身材精瘦的青年,他长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神经质般瞪着。尖细而灰色的脸颊和高高隆起的精钢鼻梁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西伯利亚的雪狐,向上冲天竖起的血红鸡冠头犹如一堆被干燥剂处理过的麦草。”这样的人物角色描写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准确鲜活的人物定位。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部书的角色命名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方大器、陈嘉诺、沐恩、奥兹曼博士、蒙巴顿舰长、多米尼市、新京海市等,这类人名地名看似平常,而当中国本土式名称和异域名称同时出现,则显示出这个故事的构架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局限,不刻意恪守一时一地的谋篇布局,使得故事架构足够宏大。读者大可不必刻意追究这到底是一个中国故事还是外国故事,到底是中国人的故事还是外国人的故事,这种设计说明作者是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设计整个故事的,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类是形容词命名,比如,邪恶智械第三兵团、小小军团等,这类命名方法给读者带来的生动性体验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类是动物植物命名,比如黑鲨飞船、小牛四号、小笨猫、火鸡王座,以及裂地虎锤、飞天鹤唳等战术战法名称,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是要把现实的包含了动物和植物的鲜活世界,与冰冷的机械的电子的未来世界建立起一种紧密且不可脱离的关系。第一,用这种活生生的动物和植物的亲密性和熟悉感,带领读者顺利进入未来世界,由浅入深,由熟到生,消减读者对未来世界的陌生感和疏离感,而不是使其一下子跌落到一个冰冷的未来的不可知的世界里;第二,当读者沉浸在未来世界的激烈战斗和亢奋场景中时,这些动物和植物的命名又随时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角色的命名体系是奇幻和科幻作品创作过程中十分讲究的一件事,不客气地说,作者给角色起什么样的名字,决定着这个角色以及这群角色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立意在作品中活下去,也关系到这些角色在读者心中活得好不好,活得久不久。我在自己的奇幻小说《少年翊卫》中同样遇到命名体系的问题,给现实生活甚至已有文本中不存在的神灵神兽,以及他们的营地、阵法起名字是一件非常伤脑筋的创造性劳动。而中国本土化创作中作品越多,命名体系越丰富,读者心目中一个个鲜活的持久的角色形象就会渐渐地活跃起来,我们现在仔细想想,孙悟空为什么姓孙,为什么他手中的神器叫金箍棒,我们现在觉得已然顺理成章,而当时作者起这些名字却是煞费苦心颇有讲究的。

作品为国外同类作品的本土化移植和创作提供了经验

作者郭妮在介绍创作经历时说过,创作《阿多拉基》缘起自2006年她在德国柏林参加贝塔斯曼全球大会的时候,在与会者的追问下,她决定去挑战一部儿童科幻小说。这个缘由很好地揭示了这部作品与国外同类作品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痕迹。

很多人觉得向国外作品学习和借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外乎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罢了,实际上远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也是一件极其考验耐心和定力的事。我们万不可学些皮毛就认为已经学成甚至自诩超过别人了,科幻和奇幻小说的套路和模式不仅包括作品本身的内涵和结构,还包括读者受众的城市化程度、文化底色、宗教因素,以及中小学教育基础和课外阅读的氛围等一系列细节的考量,如果涉及这些因素的方方面面全都不做足功课,就说已经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恐怕是不妥当的。

统观《阿多拉基》这部小说,足以看出作者及其创作团队(包括相关文化公司和出版社)的创作态度是相当认真的,不是照葫芦画瓢式的。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基本上看不出国外某一部作品当中的某一个搭建框架的痕迹,故事架构的原创性相当高,可以看出作者是花了足够的功夫;其次,人物形象和细节设计是扎实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虽然角色众多,但是能够做到个个鲜活,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最后,语言风格完全是本人的,是本土化的。

与此同时,文字语言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因为情节设计就是一个充满悬念充满战斗场面的故事,语言风格与小说的整体架构十分契合,细腻的情感和风景的描写往往一笔带过,这让小读者看着很过瘾。但是细腻的情感和风景的描写又不是完全没有,关键处流露些许诗意,这就表现出女作家写作手法上的特色了。

读者仍有很大憧憬空间

如何描述一个未来世界?作者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对未来图景的设想既充满期待和幻想,同时也是多元的、不确定的。从未来人物的性格到未来发生的事件,从未来的人名、地名到未来的社会结构、社会图景,作者也没有对未来的科技、未来的道德、未来的社会结构,有一个超前的明确的构想。或者说,作者把对未来世界的构想交给了喜欢阅读未来小说的小读者们,而作者及这部小说本身仅仅是一个引领者。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小读者易于接受,易于读进去。童书不是给大人看的,即便是少年文学书中的未来,也是浅显的未来,而不是成人讨论思辨的未来。将少年文学和成人文学明确区别开来是十分明智的做法。万一作者怀有豪情,要在少年文学中抒发或者是宏伟奇异,或者是充满了思辨哲理的未来构想,就像是西方影视作品中所展示的那样,是不是会丢掉大批的少年读者呢?在这样的思绪放飞和脚踏实地之间如何取舍,如何选择,还真是考验作者的智慧。

书中写到,“机器人提着一个塑料衣篓,走到屋门口的晾衣杆旁。把几件时髦的破洞牛仔裤,两条花裤衩儿和几双破洞袜子挂了上去。”将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原原本本地移植到未来世界中,一方面让读者感觉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未来世界。而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犹疑和纠结之间逐步展开一个宏大的故事,如果没有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情节设置,恐怕很难把小读者一下子带入到一个虚构的未来故事中。

我们注意到,书中描述的蓝白条纹的学生制服、罐装限量版饮料,以及他们惊慌尖叫,乱作一团的情绪表现,似乎都让人深感熟悉,因为这些都与现实场景比较接近,而从黑鲨飞船、浮空艇、大脑植入式芯片、智能机械兵,我们又看到了一幅十分陌生的图景。现实生活场景的亲近感和未来世界的陌生感紧密地勾连在一起,让小读者进入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这个陌生世界是全新的是未来的,而生活的细节又是他们似曾相识的,这样他们就能进得去,如果是一个不提供熟悉细节的陌生的未来世界,读者进去很困难或者根本进不去,就得不到阅读预期效果了。

我在奇幻小说创作中同样遇到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如何勾连的难题。很多人跟我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必须设置门槛,哈利·波特穿越到奇幻世界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去,必须从英国国王十字车站踏入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而我在奇幻小说《少年翊卫》中大胆地让地神、水神、木神、山神等神灵和枣斑羚、墨斑豹、雪斑马等神兽直接出现在当今北京城的现实场景中,让奇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交融并存,难分彼此,展示一副亦真亦幻的奇异图景,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也是可以让小读者坦然而顺当地接受的。

图画设计是相当成功的闪光点

我认为一部优秀的少年文学或者童书,能不能最大范围地被市场接受,最深程度地被目标读者接受,很多时候要看这部书的插图和封面设计,其影响程度或可高达一半以上,而这部书的插图和封面设计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当你仔细观察这部小说封面的标题设计时,会惊喜地发现“阿多拉基”4个字的背后包含着诸多设计元素,而且在繁复奇异的设计画面背后还有一个纵深的空间,里边藏着另外一片天地,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遐想。这些设计细节越丰富,读者也就越亢奋,越容易获得满足感。

也许有的文学或绘画评论家会认为,这样的设计风格过于拥挤胀满,缺乏应有的留白,殊不知这种风格恰恰迎合了当今时代小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我们和我们的上辈,习惯于欣赏那种风花雪月和闲庭信步似的艺术风格,那种农耕式的悠闲散漫的风格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风格并不能成为评判高低优劣的单一标准,现在小读者的阅读速度是由网络信息爆炸、手机飞快阅读和电子游戏快速推进等诸多模式催生而成的,他们对眼花缭乱式的设计风格(这本小说的写作风格也同样是这样的)可以轻松接纳,我们是没有理由阻止的,反而应该积极接纳。

这部作品人物角色众多,令读者目不暇接,而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以图画为角色描画形象,并以三言两语的画龙点睛之笔为人物立传,达到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的立体效果。这本书为孩子提供了未来世界的景象,而未来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同时也是新鲜的。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很可能感到仅仅用文字来描述未来的世界,有些力不从心。能用图画的方式辅助文字,描述未来世界鲜活的未知场景,自然会得到更多小读者的欢迎。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第4册封底,冰冷残酷的巨型机械手臂上有两只翠绿色的小鸟在一问一答地对话,给这个看似冷冰冰的未来世界带来了一丝活泼的生机。我带着欣喜的心情,仔细观察封底上的椭圆形装饰图案,如果读者耐着性子数一数里面到底有多少个神灵,多少个建筑,多少面旗帜,多少盏蜡烛,多少种动物,多少个齿轮,为什么女神闭着眼睛,她们在冥想着什么?这一定会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并且对这部奇幻小说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是绘画细节带给我们的一系列启迪,甚至是煽动。

当然,我们不得不指出这一个椭圆形的图案中所有的人物、动物和建筑物的形象几乎都是国外的、古代的,与故事本身的内容并不完全契合,但是瑕不掩瑜,这种认真做足功课的姿态仍然值得我们赞赏。

中国的插图作者和绘画者在设计图书封面和插图的时候,对中国元素创造性的使用远远不如对西方元素的描摹和借鉴来得更加娴熟,更加得心应手,没有关系,这还需要时间,我们可以耐心等一等,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具有中国本土化元素的创新性插图作品展现在读者眼前。

中国原创的以少年为读者对象的奇幻和科幻文学作品太少了,像郭妮及其创作团队经历十年努力推出如此精彩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我们由衷期待有更多的像《阿多拉基》这样的诚意之作与读者见面。

猜你喜欢

阿多奇幻小说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江湖情义”让他中毒太深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阿多尼斯是一棵桂花树
阿多尼斯的风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阿多的深蓝色旅行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