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2021-01-10谢文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教育改革已经从知识灌输时代走向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代,这是教育发展的标志,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生物学作为一个认知自然、认知生命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科目,同时也是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生物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本文针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展开研讨,提出一些合理化、科学化建议,帮助生物教师更好地展开培养工作。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相对于初中生物而言,涉及知识面更广、知识层面更深,具有很多逻辑思维很强的知识理论,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及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生物教师除了将知识灌输给高中生,让高中生掌握并理解之外,还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各项能力和各项优秀品质,这是社会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对于日后学生步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
现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与以往高中生物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学好、会运用,以此来取得好成绩,教学目标往往片面化、单一化,并不利于高中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得以全面发展。[1]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这种教学目标发生了转变,教学观念也需要调整,除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能力、道德水准、精神的培养,透过生物学科知识引导、指导学生建立综合素养,使得高中生获取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引导学生更热爱生活、尊重生命,让学生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成为更具高尚情操的好少年,秉持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更好地探索与成长,为未来报效社会、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的学科素养至关重要,对于高中生成长及成才均有深远意义,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生物教师要认真开展课堂教学,负责任地制订教学计划和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在课堂中有效、灵活地落实,以求尽早达成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生物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情境教学,展现生物学科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可以感知学习乐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教师应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场景,让学生可以产生共鸣。[2]如久放的食物很容易变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采集过期食物样本,让学生借助显微镜的帮助真实了解食物变质后与变质前的区别,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光合作用”一章中,提取一株植物的叶绿素,通过和正常植物的对比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种种情境教学模式,都可以迅速将学生带入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倍感熟悉与亲切,再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辅助,能很快让学生投入生物教师创建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学习的成效也可以大大提高。
(二)建构模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想
科学家是怎么对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这样的思想对学生来说也是新问题的思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接受。如在“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环节教学中,首先,结合科学家对膜的探索历程进行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橡皮泥磷脂分子模型,学生先认识它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其次,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磷脂分子两层分子的排列,怎样排列才能满足膜既要结构稳定又要适应细胞内外的水环境的要求。动手建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模型,即亲水基团面对细胞内外的水环境,会跟水分子形成氢键,如鱼得水;而内侧的就是疏水基团的长碳氢链,两层的磷脂分子的疏水基团在内部无水连在一起;作为基本支架,这样的结构稳定又能清油般地流动。最后,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成不同形态的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体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的结构特点,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丰满起来;进一步理解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膜结构中磷脂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动手模拟建模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演示材料将抽象的分子结构加以描述和概括,学生比较顺畅地掌握了生物膜的结构,理解了功能,了解了生命運行的规则。掌握了结构模型,学生在此基础上就有能力理解和掌握白细胞能够通过变形运动吞噬病毒与细菌、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胞吞和胞吐的运输方式、受精时细胞的融合的实例,并能顺理成章地加以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逐渐将生物膜流动性的结构特点丰满起来。
(三)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多种思维
在学科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生物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切实放在心上,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
1.教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思维
生物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其内容在具备趣味性的同时,也是具备严谨性的,是众多生物学家不断摸索与分析出来的成果,不容轻易质疑与否定。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知这一特点,不断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认证理论概念,要秉持着科学观念去探索、去研究,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化学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科学态度展开调研、用科学观念认知生物,并做好表率作用,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及提升作出努力。
2.鼓励学生多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的一个重点方向。生物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实践,以此来实现多思考、多设想、多提方案的目的,对不错的提案提出表扬、给予鼓励,给学生以想象空间,给学生带去更多创新思维形成机会,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做到学生个性化培养,让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思考、自我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不禁锢、不限制学生思维,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增强奠定基础。
3.借助多媒体感染学生,培养理性思维
借助严谨而生动的生物学科教学,生物教师可全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生物形成,研究影视资料,感染学生思绪,让学生可以以理性视角看问题、看现象,引导学生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慎重地做决定、理性地去分析,这对于学习生物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自我理性思考习惯,不管在面对何事、何物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从而找到源头及成因,这对于高中生日后生活、学习都有不错的帮助。
4.根据社会热点,培养发散思维
比如:以近年来的病毒为例,当病毒入侵人体,通过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方式为切入点发散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三方面,再从这三个点出发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构成知识网络。而这其中“免疫调节”部分发散出来的“抗体”可逆推回“蛋白质的功能”,由此又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发散点,让学生重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在打破学生思维定式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搭建出各个知识网络,明确相互联系。
(四)引入社会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也必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联生活、紧联实际,而社会议题是生活的缩影,基于此,生物教师可以借助社会议题对学生展开培训,像封建迷信、诈骗事件等,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实践验证来增强学生的鉴别意识,并清楚明白事件背后的真正原理及构成因素,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培养科学思维与理性思维,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生物之所学更好地塑造生活,从而收获美好生活。[3]生物教师还可以从生物医疗角度来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认知疾病可怕、疾病危害,在培养学生关注健康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責任感,使得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通过种种热议话题,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下、人才需求新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展开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对高中生的未来学习、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生物教师认真对待这件事情,将其作为教学根本目标,并为此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学要求、教学情况、学生兴趣,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更多体验、更多感受,让课堂教学充满意义、充满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从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盛勤,冯少娴.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71-72.
[2]于冬梅.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61,65.
[3]翁俊英.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80-81.
作者简介:谢文昊(1983.5—),男,汉族,江苏溧阳人,江苏省溧阳中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生物复习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