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露梅花爱语文
2021-01-10冷学宝
冷学宝
柳咏梅系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科研系统先进个人,南京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出版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三部曲——解读、设计、演绎》《柳咏梅教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5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或索引。主持并完成省市级多项课题。
“带露梅花”是她的网名,“带露梅花爱语文”是她的博客名。能直接用“爱语文”作博客名,表达对语文教育挚爱的,在语文界真是少之又少。名称如此直露的博主其实非常低调内敛。柳咏梅老师,就是似梅花一样悄然绽放的内秀女子。
柳咏梅老师本是大学老师,但她主动由大学“自降”入了中学,原因无他,只因为爱语文,单纯而又疯狂的那种。也难怪,语文那么有灵气,不管婉约,还是豪放,每一个字都律动着;不管长文,还是短章,每一篇都闪烁着,怎能不令人喜欢,让人挚爱呢?
四季绚然,山川有情,万物争辉,人心向善,文字里呈现出来的美艳和高贵,需要用眼去发现,用心去感悟,用情去承领,而语文教师正是课堂之美的引路人和语文之美的探求者。不管处何时,居何地,都有美相拥相伴,走在富丽、高贵的道路上,语文教师的幸运与幸福简直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从这个层面来说,柳咏梅老师选择到中学教语文,是她深解了语文之味,深悟了语文之趣,深谙了语文之道之后,做出的最为智慧的选择。
柳咏梅老师的教学思考及其成果在她的著作《语文教学三部曲——解读、设计、演绎》《柳咏梅教阅读》及其它文章中有所展示。
在对教学进行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柳咏梅老师出版了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三部曲——解读、设计、演绎》。该书由语文教学文本解读10篇、创意设计11篇、课堂演绎10篇组成。柳咏梅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采用质朴的语言,借助独特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的解读要旨、设计策略和演绎方式进行了阐释与论证。看似点的论述,呈现的其实是她对语文教育的全面思考。
文本解读检测的是教师的洞察力。选入教材的文本,不管长短,都不是文字的孤立存在,而是含有深刻意蕴,拥有丰美情感,葆有高尚精神的生命披露。文本解读要“有我”,能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完成独立语文人对“这一篇”的理解,能呈现语文教师透过文字见生活、识生命、观照人生的综合能力。对文本的洞察力源自反复读,对比读,以量换效,以辨提质。在解读中发现文本的价值,确立教学目标,安排训练重点,拟订教学方案,柳咏梅老师一直很用心,甚至可以说将细节做到了极致。而精读和深辨,不仅为课堂精彩奠定了基础,也强化了她的教学内功。
从教学这一层面来说,读深是为了浅出,读厚是为了薄发。《谈生命》篇幅有限,但柳咏梅老师将它读厚了。解读文本时,她发现围绕生命这一话题,借助比拟等修辞手法,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棵小树,揭示了生命由小变大至无的进程,而“活过”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随着解读的深入,柳老师又发现,源于对生命的独特认知与独到感悟,作者发出了真诚的告诫:要以宽广的胸怀面对生命中应然、必然、突然出现的东西,并且以感恩之心善待生命。
教学设计检测的是教师的智慧。优秀的教学设计体现教师对文本的精到理解,对情感的准确把握,对课堂的精确研判。设计《春酒》的教学方案时,柳咏梅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初读全文说印象;精读片段品酒味;深读精段悟情感。说印象,品细节,找关键词,析重点句段,从两个视角、两段内容、两种情感等层面进行言语和思维的训练,再归并到对人生的体悟,加上课内外的有机衔接,这些环节的设计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有趣,深刻有味,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提供了“蓝本”。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细腻与粗放并存,更体现为教师对生命的思考,关爱和引导。当然,教师的智慧并非高不可攀,源于思考,成于努力。
课堂演绎检测的是教师的创造力。教师面对的是人,走出知识本位的狭隘,心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课堂才能演绎出生动、精致、深刻来。眼里有学生,指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态,根据学生的理解实施有针对性的指点,以诞生课堂之美。初三下学期的第一堂课,本来准备说说计划、谈谈要求的,但突然而至的鞭炮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柳咏梅老师索性放下预设,引導学生观察,再让学生将声音描述出来。面对学生劈啪、嘭嘭、噼噼啪啪一类的“单薄”,柳老师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教材,先找描摹声音的文章,再回忆有声音摹写的课文。在对美妙声音的回味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由现代文里的声音,延伸到文言文里的声音,课堂气氛越发热烈,学生也尝到了更多的快乐。之后,是对鞭炮声的描写与展示。这个意外,被柳老师演绎成了读写结合的精彩,课堂所呈现出来的,正是她的教学创造力。
演绎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不为内容所限,不受进度影响,把生活演绎成教学资源,让学生用语言揭示生活,用读写丰富人生。
《柳咏梅教阅读》包括三个部分:我的教育叙事;我的教学主张;我的课堂实践。教育叙事以叙述为主,兼及议论,共8篇;教学主张以理念为主,兼及探索,共8篇;课堂实践以过程为主,兼及概括,共10篇。总之,围绕阅读这一主题,有理论阐述,有教学总结,有案例剖析,或深情讲述,或直抒胸臆,或委婉道来,既有高度,耐读,又接地气,易懂,每篇都让人耳目一新。
柳咏梅是个有灵气的语文教师。她的灵气从对初心的坚守与对使命的思考中生发而来。在《语文行程“四问”》中,她提出了四个问题:我是谁?我做了什么?我如何能这样?我将走向何处?柳老师坦陈,不愿做燃烧的蜡烛。毕竟,以毁灭自己的方式实现所谓的价值是不明智,也是无意义的。作为教师,应该寻找和学生共生、共长、共赢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认识,她用“电梯”比喻教师的工作:把一批学生带到不同的高度,再自我充电,引领新一批学生智慧前行。
没有生就的名特优教师,优秀均从磨砺出。明确身份,主动吸纳,真情研究,诗意升华,才能由拘谨变洒脱,由笨拙变儒雅,游刃有余地履职尽责。
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柳咏梅老师努力修炼。修炼的方式包括:勤读诗书;持续记录;科研写作;广泛交流;内省反思;公益活动。
要让学生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个阅读人。没有阅读的支撑,语文教师必然会做得拘谨,不敢,也无能力放开自己的手脚,不愿,也无魄力放飞自己的灵魂。为了获得与语文教师匹配的风采,柳咏梅老师在阅读上是下了大工夫的。单是2009年,她就读了32本书。阅读范围很广,有语言学、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涵盖教育原理及实践、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书籍。除了著作,她还阅读了很多语文专业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等6种杂志更是每篇必读,粗略算一下,一年至少要读一千五百篇。
阅读面广,量大,质优,核心为语文,根基是教育,结果就是柳咏梅老师的丰盈、智慧、超然,行事有温度,生命有激情。
阅读有用,有益,但为读而读,没有思辨的支撑,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是浅层次的。为了规避浮躁与肤浅,将阅读化为智慧,柳咏梅老师开始了生活记录:记教育之事,录教学之思,记生活感悟,录生命随想。记录与收藏的形式也是多样化,或用文字诠释,或用表格呈现,或存电脑自审,或放博客共赏。为了分享与共勉,为了交流与碰撞,柳咏梅老师不怕繁琐,在两个网站建了博客:中华语文网“带露梅花爱语文”,1+1教育社区上的柳咏梅博客。
执笔记录,梳理生活,审视人生,思索教育,探究教学,教师的成长才算真正开始。毕竟,积极思辨,由被动到主动,由疏离到亲近,由散漫到自觉,由浅显到深刻,生命才会日新月异。
柳咏梅老师的文字记录不是机械照搬,而是生命讲述。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科研写作,透露出的正是她对生命的认知,对职业的热爱,还有她的生活智慧。柳咏梅老师的科研写作一直处于自由状态。这里的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不苛刻自己;不追求数量。可以“很长”时间不写,也可以一年有十篇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在她,研与不研其实并无区别,因为,她对语文的反思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反刍、思考、提炼已经成了她的生命常态。
柳咏梅老师的反思真诚而深刻,她对细节的追求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为了催生课堂里更多美的瞬间,她坚持做两件事:写教学后记;听课堂录音。教学后记既不遮美,更不避丑,记下感动的细节、意外的生成、精彩的碰撞、机智的应对,也录下不能令自己满意的课堂处理。将课堂教学全程录音,夜深人静时回放,整理,品味,分析哪些话可以不说,哪个细节可以处理得更好,哪些遗憾要弥补,哪些失误以后要避免,在她,已经成了习惯。
课堂因细节而饱满,文字因细节而生动。美丽的课堂细节是共读、共研、同理、同情的结果,也是生命相拥、智慧碰撞、情感激越的必然。柳咏梅老师一些精彩的教学案例(片断),就是在持续的重播、反思与追问中“面世”的。而守正,纠偏,不断打磨课堂,积极超越自我,让她的语文教育品质得到了升华。
阅读让人优美,写作增人智慧。教师的读与写,最后还要达成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对教学法的探讨也就成了教师的当然义项。在《贴近文本个性的阅读教学法》一文中,柳咏梅老师借助对文本内容及个性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法:文本关键词教学法;破题解读教学法;逆推解读教学法;背景入手教学法;中心段落教学法;以词带篇教学法;成语还原教学法。
文本有个性,课堂也就要有与文本、学生相匹配的个性,实现学生、教师、编者、作者对同一文本理解上的契合(不是内容上的归一),达成教学中的“这一个”,而不让类型化模糊了文本的特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柳咏梅老师让学生找出一个词,以概括全文,揭示中心。学生找到了“赞誉”一词,阐明了反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谴责。发现学生在文本表面游移,柳咏梅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找出能将雨果、圆明园、英法联军联系到一起的那个词,在寻找、碰撞之后,带有反讽意味的“奇迹”一词脱颖而出。
教学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探索文本,探究生命,探寻通向未来的教育正路。至少,有了这样的追求,可以避开教学歧途。“答案”要找,但找答案的过程要重视,问题的设置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有助于分析文本优劣,辨别行为美丑,探究生活奥秘。
语文课堂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思维的大门打开,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识生活,明道理,悟人生。笔者与“苏语五人行”对话时,柳咏梅老师曾经谈到过教学主张。她的主张“散落”在教学行动里。不是提炼不出来,而是不想受“××语文”的影响而束缚自己。毫无疑问,这是超越了功利的语文认知。从《“真”对观摩课》一文中,也可以看到她的部分教学主张。观摩课要有三真:对课堂要真;对学生要真,对文本要真。课堂之真,是要将目光放在学生身上,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学生之真,在于他们的课堂成长,看生命是否得到了润泽;文本之真,贵在对文本要有精深的解读,看能不能由“一文”到“多文”,将文本这个例子用到极致。
“真”作为语文教学的必然,却成了课堂里的“应然”,这是颇让我们语文老师尴尬的,也应催动语文人的反思。当然,反思也要真。观摩课要好看,赏心悦目,更要真,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层探究。同样,洋洋洒洒的发言值得肯定,三缄其口的课堂表现也不应遭受批评。然而,可惜的是,许多语文教师关注的不是课堂里的生命滋润,而是师生活动表面上的珠联璧合,以为行云流水比遭遇阻碍好看,答案一致比各执一词有价值。
在柳咏梅老师的课堂里,中心永远是人,追求永远是真诚爱人。真爱学生,会爱学生,真愛自己,会爱自己。从这一层面来说,柳咏梅老师的教学主张其实就是对“真语文”的追求。
真语文应该出现在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里,这是语文的本性和教学的本质决定的。然而,守住学识,守定底线,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毕竟,诱惑太多,压力太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扛得住的。好在,许多人在坚持,慷慨也好,悲壮也罢,都是语文教师的光荣。
柳咏梅老师的光荣还在于她主动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惠泽更多的人,以提升教师的群体智慧为使命。柳咏梅老师参加公益活动是从2012年开始的。作为首批志愿者,她参加了全国中语专委会农语中心的义务援助计划活动。被北京大学语文所、南京师大、湖南理工学院等高校聘为国家级、省级语文培训课程专家。应全国中语会、人教社等单位邀请在全国各地做语文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示范课数十场,深受好评。给国培班学员上课,独自送教,柳咏梅老师毫无保留地用其所学、所思回馈他人,回报社会。一次在北京讲学,几个在北大、清华上学的学生去看她,师生在一起谈语文,谈语文课,谈师生在语文课堂里的激情,个个神采飞扬。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根。柳咏梅老师的根来源于善待:善待自已;善待学生;善待环境。善待自己,疼爱自己,幸福生活,快乐研究。善待学生,重要的是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看,不整天盯着他们的成绩并期望从中获利。她与学生相处的三部曲: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因为爱老师,所以爱语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人的素养。善待环境,不管境遇如何,她都能平静面对,向内发展。
柳老师喜欢梅花,不仅仅因为名字里有“梅”,更因为她喜欢梅花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说过,自己最喜欢的是绿萼梅,淡淡的绿色,有碧玉一般的光泽。在漫山遍野的梅花丛林中,绿萼梅最是安静、素雅、低调。博客和微信头像都用带露的绿梅,足见柳老师的心之所系。
对未来,柳咏梅老师是有着深刻思考的。踏实前行,做真正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谦逊,执着,深刻,优雅,已经成为柳咏梅老师教育的“形象”。伴随着时日的推进,她这朵带露梅花定会越发俊秀,在语文的世界里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阿湖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