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看待“教育的平凡”

2021-01-10谢良梅

师道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名校大众学校

谢良梅

这些年来,社会对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对教育的期待与焦虑的双重矛盾心理,已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教育的权威与意义。那么,社会对教育到底期待什么?是从以前“能上学”到现在“上好学”的心态转变下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是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而优质教育在诸多人眼里就是“精英教育”。

大众希望“精英式的教育”能够增加自己孩子在未来跻身“精英阶层”“优秀人才”的籌码与竞争力,为此不惜投入相当多资源与精力去奋力打造,比如在校外参加各类辅导班、兴趣班,在校内则是“比高赛优”式的成绩追捧,这让教育改革的意愿与努力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与舆论支撑,也陷学校教育于更多的尴尬与喧嚣中。在此情形下,极具“观赏性”的教育景观就不断上演,如为优秀学子张榜、优秀校友塑像、教育理念美化以及口号标语满天飞等等,不免成为一些学校迎合大众“精英教育”的渴望而制造出来的教育表演,无疑又加剧了大众对教育的期待与失落,尤其是中高考已成为大众情绪的宣泄口与品评教育质量优劣的窗口。人人都希望进名校,在大众眼里,大学名校就等同于“211”“985”“双一流”了,即使教育主管部门想尽办法去抹平这些人为制造出来的差距,但是在大家心里,这就是“精英教育”的理想目标,能够上名校就意味着教育是成功的。结果,我们的教育意义就被这仅占5%招生规模的名校所定义,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不断腾挪。

在名校膜拜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宣传路径就是“成功、辉煌、奇迹”。这么多年来,教育界所追捧的各级各类“教育奇观”的背后既是应试教育极度加码的产物,也是成名后优质生源虹吸的结果。“名校过后寸草不生”,这对于良好教育生态的维持是否有利早有定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英教育就是个伪命题,所谓名人名师名校以及优秀学生,只是教育的偶遇或者说人为制造的产物。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主要是由无数平凡的个人所组成的,正是他们支撑着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大多数老师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们培育的绝大多数学生,将来也会是过着普通生活的平凡甚至平庸之人。他们是平凡的,但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又与他们为自己平凡人生的奋斗息息相关。

实际上,多数教师并不能胜任所谓的“精英教育”,他们的育人使命也不在此。许多教师是从一个校园走进另一个校园,从一个象牙塔走进另一个象牙塔,在人生经历上难免浅薄而苍白。缺乏一定的社会见识与人性洞察力,也就不能够给予学生面对复杂竞争、处理复杂问题的“精英视野”。

学校教育的定位本就是大众教育,承担的使命与责任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合格意味着我们秉持的是“平均教育”“平等教育”理念,因此说,有些学校宣传的诸如为名牌大学输送“优秀学子”、为社会培育“栋梁精英”等教育口号,倾尽大量资源去打造尖子生,培养名师,这既是对教育本质认知不清的表现,实际上也违背了国家赋予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学校没有义务把所有学生送进名校,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切实际。曾经有学校就打着保证上名校的口号招揽生源,结果高考不遂人愿而被家长告上法院,这样的案例值得教育者警醒。

换言之,学校的教育行为需要重新厘定,第一,应把合格线看作评价教学成绩的基本线而不是玩数字游戏、着迷于把师生都绕糊涂的成绩(绩效)算法;第二,应把做人底线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面而不是玩高大山、假大空的教育概念;第三,应把“真善美”看作为教育理念的基本盘,而不是整天琢磨那些溢美之词。

因此说,我们只有认可了“教育本来是平凡的”,才能杜绝教育表演式的喧嚣。其实,承认教育是平凡的就如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需要大家客观地看待教育的短板与不足,这并不可怕也不羞耻,更没必要不安。真实面对教育的真实现状,我们才能对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与作为。

其一,理清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纠正教育的偏差。首先,教育应是静的教育,要减少过多的喧嚣式的评价、评比、评选,所谓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应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人为制定标准评选、比赛出来的,不是纸面的游戏而应是真实教学场景中对学生关注、关爱的结果。教育行业要努力克制打造名牌的冲动,给予一线老师一张安静的办公桌,一张平静的讲台以及应有的话语权。其次,教育应该是慢的教育,方便面式的满足感让标准答案、大规模训练、考试排名、规矩服从、拔尖培优拥有广泛市场,结果,学校教育也成了校外文化辅导机构的翻版,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而在过度的时间压榨下学生对学校教育也不存在念想与感恩。我们用丛林法则、极限施压手段培育的也只是考试工具罢了。慢就意味着我们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时间的规律,注重人的发展而非升学发展。再次,教育应是社会的教育,知识本来是无意义的,只有直面问题的知识才有意义。问题在哪里?在书本中更在书外,在学校更在校外。这就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制定合理课程,让学生真正走出校园,让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教育的意义不能简单定义为帮助学生成功,成为“人上人”,而应看作帮助学生去捕捉生活与生命的意义,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才是学生能够拥有幸福以及有意义人生的关键所在。

其二,教育面向的是普通大众,需要践行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理念。国家大力推行教育均衡化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现实中却遭遇“精英教育”社会期待甚至于学校、老师的抵触。教育公平关涉到社会的未来,若孩子进入人生的第一课就是不公平的教育,可以想象,这种印记将伴随孩子一生。以此推之,学校要践行正确、进步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理清教育的是非对错。譬如,教师体罚学生、语言上的口无遮拦、鼓励学生打小报告等,本质上就是不能秉持正确教育理念的结果。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管理首先要有边界意识,包括语言的道德价值边界、行为的法律边界,不能以爱的名义行伤害的事实。教育还应专注于情感化、理性化、价值化、人性化导向,培育出情感真挚、有同理心、遵纪守法、能独立思考的合格公民。也就是说,底线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重心,即使看起来鸡毛蒜皮、平庸平凡也值得坚守。

因此说,平凡才是人生的本色,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教育本就是平凡的”,给教育涂脂抹粉,美化亮化高大化,不可避免会适得其反,远离教育的真善美。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名校大众学校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学校推介
大众科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