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实践体会
2021-01-10杜丽
杜丽
摘要:目的:就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药物服务的实践经过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間收诊的慢性病患者 96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8 例)及对照组(48 例),均开展慢性病常规治疗与用药指导,研究组同时开展药学服务,连续干预 6 个月后,评价对比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药学服务;老年慢性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药物治疗是慢性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疾病治疗中以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干预为主,药品供应保障性的药学模式使得药学在慢性病诊疗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较难发挥药学专业优势,我院近年来重视慢性病患者药学服务的开展与推广,旨在发挥药剂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药物干预效果,从而改善预后,现基于部分病例实际情况就药学服务实践体会进行报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年 12 月期间收诊的慢性病患者96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8 例)及对照组(48 例),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慢性病常规治疗与用药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病变情况,结
合临床诊疗方案及各项检查,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进行相应的用药方式、用药频率等的导,就用药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说明,定期开展随访、随诊服务进行病情变化的监测,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干预,①药学服务档案建立:将
患者病例资料、定期检查报告、用药方案等纳入药学服务档案中便于药师管理。做好用药处方的审核,重点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等的审核,不合理之处及时与医师沟通调整。②用药指导:相关研究[1]表明,患者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息息相关[3],因而需要加强疾病与用药相关指导,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发生发展、药物治疗等的认识。结合患者认知状况及文化水平进行认知干预方案的选择,如一对一讲解、专题讲座、音视频资料播放等。药师可结合疾病相关最新研究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撰院内药学健康手册,由主任药师查阅审核,无误后印发并于患者中发放,供患者及家属日常翻阅。通过多元化、符合患者文化层次的用药指导,逐步提高患者对自身病变的认识度及对药物治疗的重视度,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③药学咨询:建立电话、网络药学咨询平台,由专业药师定期在线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对患者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如药物药效、毒性等进行个体化讲解,提升用药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评定:干预 6 个月后就每位患者慢性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慢
性病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检查指标较干预前改善 80%及以上为显效,症状体征好转,检查指标改善 40~79%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3.2、生存质量评定:于干预前后采用 QOL 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分值范围
0~100 分,分值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见表 2。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见表 3。
3 讨论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近几十年来疾病结构不断转变背景下对人类健
康威胁最大的病变类型,包括肿瘤、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变等,这类病变具有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缓慢进展、难治愈、并发症风险高等特点,这也是慢性病在我国居民死亡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原因[2-4]。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永利,梁莉莉,林蓓蕾,等.自我调节理论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9,17(12):1439-1442.
[2]李斯文,袁玉亮,张国军.检验项目风险评估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7):769-773.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祁金英.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3):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