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探讨
2021-01-10谭见齐郭穗苹
谭见齐 郭穗苹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实施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33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16例过敏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针对B组17例过敏患者实施预防性应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迟发性过敏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过敏改善时间、患者焦虑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实施临床护理重点观察及预防性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增进护患沟通,尽早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冠脉造影;術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观察要点;护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冠脉造影属于现阶段临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最具优势的一种技术和手段,冠脉造影试讲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处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的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疾病,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治疗价值[1]。但部分患者在实施冠脉造影诊断治疗后由于造影剂的影响会出现迟发性的过敏反应,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患者预后。为了分析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干预效果,本院针对收治的33例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展开了护理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实施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33例分成两组,A组16例过敏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7例,患者年龄集中在42至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79±3.56)岁;B组17例过敏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7例,患者年龄集中在43至7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81±3.59)岁。
统计学处理两组过敏患者的资料,结果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针对A组16例过敏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大量饮用水服用,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手段,对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软膏外涂对症处理。
针对B组17例过敏患者实施预防性应急护理,具体如下:(1)观察及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患者会由于造影剂的影响产生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护理中观察要点主要体现在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潮红,皮疹,瘙痒,头晕,恶心,等常见症状。且这种过敏反应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紧张、神经刺激和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观察和个性化护理。此外,护士在临床护理中还应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对于由于过敏反应患者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情绪、紧张心理等等及时的疏解,采用为患者详细介绍冠脉造影检查过程、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及相应的配合事项等健康宣教工作、一对一的心理疏导、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聚焦解决模式、家属视频鼓励等多元化的心理治疗安抚方式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2)造影术后个性化的护理:在冠脉造影术后护士应强化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或皮肤瘙痒的症状,一旦发现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遵医嘱做出相应的热敷和用药处理,比如氯雷他定片口服对症处理,地塞米松软膏外涂缓解症状,照灯促进缓解等措施。针对过敏轻微的患者应严密的观察不给予相应的干预,等待患者自行恢复正常。针对中度过敏患者应严密的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吸氧处理维持患者呼吸的顺畅程度,对于血氧浓度监测的过程中给予H1受体拮抗剂缓解患者皮肤水肿症状,为支气管痉挛症状患者给予β2受体兴奋剂吸入的干预。对于重度过敏患者给予呼吸机的监测,并给予心电图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查,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肾上腺素,做好相应的心肺复苏护理急救准备工作,为患者实施红外线灯照射及喜辽妥软膏外涂促进瘀癍消退,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现象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过敏改善时间、患者焦虑评分。焦虑评分:采用SAS量表对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行评分,总分0至100分,分数与患者的焦虑情绪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的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迟发性过敏患者(P<0.05),且B组患者的过敏改善时间、患者焦虑评分相对于A组患者更短/更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数据见表1:
3讨论
冠脉造影手术属于临床中诊断和治疗冠心病较为常见的手段及技术,在冠脉造影手术开展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实施造影剂的注射干预,以此获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2]。对于冠脉造影患者来说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临床护理中一般对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措施,包括相应的对症护理干预、遵医嘱用药指导及环境护理等护理手段,缺乏预见性及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预防性应急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冠脉造影手术开展的围术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开展一系列观察及护理要点、造影术后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减轻患者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改善患者一系列的过敏反应,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焦虑心理,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预后[4]。
综上,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护理中实施护理观察及预防性应急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源,边钱钱,王新宇,等.临床护理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1):6.
[2] 王曼. 碘克沙醇所致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10):2..
[3] 李少民.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24):2.
[4]傅洲萍. 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护理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9, 009(0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