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效果及预后影响

2021-01-10覃应利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儿推拿中医护理

覃应利

摘要:目的 临床探讨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中采取推拿方式联合中医护理的相关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3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病例,通过随机分配方式,划分为15例观察组以及15例对照组。观察组通过中医护理干预与推拿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病例护理后的厌食改善效果,对比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通过护理以后,观察组厌食改善效果、自我管理行为均比对照组明显更好,两组统计学分析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病例的护理,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方式,运用推拿方式,可促进厌食水平的改善,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优化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中医护理;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根据中医理论,由于小儿脏腑较为娇嫩,机体脾胃机能生长不足,加上情绪改变和饮食不规律,使得脾胃出现损伤,进而引起厌食问题。而脾失健运型厌食问题最为常见,但因小儿心理、情绪不够完善,治疗依从性不高[1]。为此,采取中医护理、推拿方式,有利于促进症候积分的改善。本文通过30例患者的随机分组,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方式,促进了患儿厌食水平的改善。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双盲数字为基础,对我院进行救治的3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病例,划分为15例观察组以及15例对照组。观察组8例男性患儿,7例女性患儿,病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4.4±0.6岁。对照组6例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年龄0.8~5.9岁,平均年龄4.3±0.8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饮食和用药护理,给予常规性护理检查,采取口头宣教方式。

观察组: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步骤包含如下:(1)心理护理。因患儿年龄特点,对医院环境接受性较差,極易出现紧张、焦虑心理,加上身体厌食原因,极易排斥治疗。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心理安抚,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进而提升治疗配合率。通过知识讲座、健康手册等方式,不断鼓励患儿调节自我情绪,做到气机舒畅。同时,加强健康宣教护理。在患儿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儿、家属沟通,仔细宣教病发原因以及治疗方式,并按照患儿实际症状,制定相关治疗措施[2];(2)饮食控制。根据饮食标准,对患儿不规律饮食进行调节,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例如薏米、芹菜、荷叶等粥食[2];(3)中医推拿。通过穴位按压方式,按照患儿实际症状开展辩证护理。对于肝阳上亢病例,可选择风池、三阴交和合谷等穴位进行按压。对于气虚患儿,可选择足三里穴进行按压;对于肾精不足病例,可选择三阴交、百会穴进行按压[3]。同时,指导家长给患儿进行按压,通过涌泉、太阳等穴位的按压,每一次4min左右,一天两次。同时,采取中药足浴方式,合理控制配方,25g钩藤、18g山芎、24g天麻、8g肉桂、16g夏枯草等中药进行水煎,每晚一次足浴,一次大约25min;(4)中医特色护理。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采取情志护理,防止逼迫患儿进食,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进食环境,以调节患儿食欲,实现肝气调达,进而实现脾胃健旺。采取个性化中医饮食护理方式,对饮食进行有效调节,做到定时、定量饮食,保证胃肠道消化处于正常稳定状态。同时,防止生冷和辛辣食物饮食,选择山药、小米粥等健脾食物。

1.3观察指标

有效:在开展护理后,患儿饮食问题恢复到正常状态。

好转:开展相关护理后,患儿饮食问题得到显著性改善。

无效:通过护理,患儿饮食问题无变化,有的患儿甚至出现恶化问题。

同时,对患儿症候积分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症候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组实验中,所有病例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采取T检验进行资料计量,在治疗前后,通过X2进行经验,在检测后P值未超过0.05,表明组间数据比较存在一定可比性。

2.结果

组间护理有效率相比:两组通过相关护理,在护理有效率对比分析上,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为优化,P值小于0.05.具体如表1所示。

两组症候积分情况综合比对:在症候积分的相关比对中,观察组平稳度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实际如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生活规律、正常作息却逐渐紊乱,使得厌食病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厌食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采取何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影响。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厌食问题十分常见,根据中医角度,小儿厌食的问题主要在脾胃发生,由于日常饮食不合理,进而增加了脾胃负荷[4]。

本组实验所选择的穴位推拿开展辅助治疗,以中医特色方案,为患儿提供穴位推拿服务,进而达到气血调和的目的。以穴位刺激的方式,联合中药汤剂,可实现胃肠道系统的有效优化。而通过中药汤剂,尤其是小儿患者厌恶“西药打针”,服药、检测、行为等能力也有所提升,有利于药物的治疗。

厌食患儿入院以后,由于疾病影响或环境因素,极易出现焦虑以及烦躁不良心理情绪,情志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注重和患儿交流沟通,引导患儿进行心情诉说,使积郁之情得以充分宣泄,达到遂畅情志的效果。可以说,厌食患儿病情的变化如何,与情志水平具有直接关系[5]。因此,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科学控制患儿饮食,有利于促进心理焦虑状态的改善,提升治疗配合度,实现厌食水平的优化。在本组实验中,在护理效果对比中,观察组93.3%的效果,比对照组60.0%明显更高。这说明,通过穴位推拿、中医特色护理方式,可促使患儿厌食症状的改善,科学调节饮食规律。

同时,立足中医角度,脾失健运型厌食疾病的发生,主要因人体阴阳失调引起,主要表现为心脾两虚以及阴虚阳亢。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必须按照中医护理方式,对患儿饮食进行调节,开展情绪护理,进而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水平[6]。此外,许多患儿厌食症状得到改善后,极易出现停止用药、作息紊乱等不良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需正确指导家长关于用药的注意事项、相关问题。而通过中医护理,让患儿家属了解自身疾病的起因、症状,掌握中医护理的相关技能,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中医护理,科学调节厌食症状、饮食规律,促进自身机能的优化。

通过本组实验数据表明,对于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病例的护理,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方式,运用推拿方式,可促进厌食水平的改善,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优化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为此,临床上需进一步加大推拿、中医护理的方法创新与研究,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的优势,以中医护理的“标本兼治”,促进患儿病情改善与康复。

参考文献:

[1]谢伟. 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效果及预后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98-99.

[2]周玢. 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J]. 婚育与健康,2021(4):33.

[3]叶艳妃. 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应用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29):137.

[4]贺英. 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应用体会[J]. 母婴世界,2020(12):119.

[5]陈明仙. 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在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效果[J]. 我和宝贝,2020,10(9):76-77.

[6]李菊. 小儿推拿+中医护理在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中的应用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0(4):144-145.

猜你喜欢

小儿推拿中医护理
《小儿推拿》CAI课件设计与制作
廖品东教授推拿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经验总结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小儿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20例临床观察
我国小儿推拿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