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2021-01-10叶桂良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

叶桂良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脑心通的效果。方法:采用掷硬币分组法随机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7月-11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100例)采用阿司匹林与脑心通治疗。观察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脑心通疗效更佳,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血流状态。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心通;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现代临床研究指出高血压脑血管痉挛、机体高凝状态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等因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且12%-13%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1年内可发展为脑卒中[1]。药物治疗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阿司匹林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但是单独使用效果有限,因此临床上往往将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脑心通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型中药制剂,效果良好,且与常规西药相比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2]。基于此,本文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脑心通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7月-11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掷硬币分组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組100例,年龄60-86岁,平均(72.67±5.37)岁;体质量指数(BMI):19-28kg/m2,平均(24.28±1.10)kg/m2;男女比例:79:71例。对照组100例,年龄60-85岁,平均(73.08±5.50)岁;BMI:19-28kg/m2,平均(24.37±1.04)kg/m2;男女比例:81:69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3];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对阿司匹林、脑心通过敏者;④癌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降低血脂水平等。对照组均使用永信药品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12,规格:0.1g*30s)进行治疗:温开口服给药,每天1次,每次0.1g。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同对照组)与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脑心通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01,规格:0.4g*18s*4板)进行治疗:温开水口服给药,每天3次,每次1.6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以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连续治疗6个月后基本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且3个月内未复发;有效:连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静息时无症状,长时间活动或剧烈活动后短暂出现头晕等临床症状,3个月内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无效:连续治疗6个月后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②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以血浆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作为判定指标。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以胃肠不适、呼吸道反应、皮肤过敏作为判定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2.2两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水平均更低(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发作后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悸、步态不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并且若治疗不及时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可进一步引发脑卒中等严重脑血管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减少血栓形成,从而使脑卒中等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但是诸多研究指出长期来看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提出可将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合用以提高治疗效果。脑心通是一种由黄芪、丹参、水蛭、当归、川芎等多种药物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该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其有效成分均提取自天然动植物,同时经过辩证配比,药效均衡,不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5]。

中医理论认为气虚血瘀、经络堵塞等原因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该疾病应遵循“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等原则[6-7]。脑心通组成药物黄芪具有补中升阳、益气固表之功效;当归、鸡血藤可补血活血、舒筋活络;赤芍、丹参、川芎等可活血化瘀、行气通经;桂枝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地龙能够通络降压;全蝎可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水蛭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之功效。以上诸药共用可发挥补中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功效,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血浆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是反映机体血流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患者机体血流状态,促进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另外,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联合用药方案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脑心通疗效更佳,对患者机体血流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侃劳,寇少敏. 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1):23-24.

[2]赵丽芹. 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8):102-103.

[3]盛鹏杰. 缺血性脑血管病[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4]林丹. 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5):15-17.

[5]黄鹂丽.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MMP-2、MMP-9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5):153-154,160.

[6]谢芳斐,应梦佳,游殷媛,等. 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4):73-76.

[7]吴星宇.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8):61-63.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一天一片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使用阿司匹林的8大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检查意义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