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2021-01-10骆璐瑶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骆璐瑶

摘要:目的 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实施分析和评价。方法 本研究当中选择分析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内实施了周围性面瘫治疗的102例患者的资料,将本次研究随机地分成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别中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效果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当中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治疗前,组别内患者的H-B评分采取对比之后没有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B评分比观察组患者更高,组别当中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期间,对其实施针灸联合中药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 中药 治疗 周围性面瘫 患者 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前言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病较为突然,疾病进展速度快,患者患病之后,尽早对患者实施治疗是关键所在。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102例患者为对象,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实施分析和评价,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当中选择分析了102例患者的資料,将本次研究随机地分成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在38岁至64岁之间,平均(51.49±4.37)岁。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在39岁至65岁之间,平均(50.91±4.51)岁。组别中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比之后没有意义(P>0.05),可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灸联合中药的治疗方式。针灸治疗方式:在患者面瘫侧选择阳白、翳风、承浆、攒竹、四白、地仓、迎香、上关、丝竹空、颊车、下关、牵正以及颧髎穴位。操作方法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坐位姿势,对面部消毒之后采取透刺法的治疗方式。翳风采取直刺法,进针为0.5寸,针刺得气之后留针半小时,间隔10分钟之后再进行一次进针,每天进行1次,每周需要连续治疗六天,2周为一个治疗疗程,患者连续治疗两周。中药治疗方式:采取牵正散合桂枝汤进行治疗,药方为葛根、防风、白附子、桂枝、当归尾、生麻黄、僵蚕各10克,全蝎以及炙甘草各6克,羌活5克,蜈蚣3条,每剂用纯净水煎汁300毫升,每天服用1剂,分两次进行口服。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后面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且没有不良反应为痊愈;患者治疗后面部肌肉基本得到恢复,但冷刺激之后偶然会发生收缩的情况为显效;患者治疗后面部肌肉缓和,但存在迎风流泪情况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各类症状没有得到变化甚至更加恶劣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采取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H-B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30分,患者分数越高代表其面部功能情况越低。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数据的处理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使用的表示以及检验方法分别是%和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的表示以及检验方法分别是和t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后具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效果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当中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数据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别内患者的H-B评分采取对比之后没有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B评分比观察组患者更高,组别当中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数据情况见表2。

3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患病之后可能出现耳内、耳后乳突区以及下颌角疼痛情况,之后患者一侧面部表情肌将会突然瘫痪,患者癌伴随存在味觉丧失、听觉过敏以及食物滞留等等情况。中医当中认为该疾病病因为卫外不固、脉络虚弱,使得风邪侵入至患者少阳以及阳明等等经络,使其出现经络不通以及气血阻滞的情况,最终使得患者发病[1]。所以治疗的原则应当为营养血脉、调理阴阳失衡以及活血化淤。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对局部水肿进行消除,改善患者神经血液循环,提升患者神经兴奋性,推动患者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该研究中所使用的中药药方具有助阳化气、发汗防风、活血通络以及祛风散寒的效果[2]。两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疗效。在本研究当中,选择分析了102例患者的资料,将本次研究随机地分成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比两组别中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H-B评分之后发现,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效果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当中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治疗前,组别内患者的H-B评分采取对比之后没有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B评分比观察组患者更高,组别当中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期间,对其实施针灸联合中药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磊,焦鹏,李方辉.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12):50-53.

[2]王宏宇,朱彩虹,王岩,苏洋,孟庆楠,张旭东. 针灸联合中药及康复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3):207-209.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