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1-10黄娅妍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炎症因子

黄娅妍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是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取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各33例均是随机划分,观察不同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术后,观察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较高(P<0.05)。麻醉后,观察组皮质醇(Cor)、P物质(S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较低(P<0.05)。结论:和全身麻醉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短时间起效,镇痛效果显著,不会对凝血功能造成过大影响,可将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麻醉方式;膝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7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骨关节病和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式,适合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治疗,术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30%患者有中度疼痛。麻醉效果持续时间较长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效果好坏直接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影响,选择科学的麻醉意义深远[1]。不同麻醉方式对人体凝血功能、细胞因子、应激状态会造成不同影响,当前所用的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有全身麻醉与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患有复杂慢性病的患者行全麻不利于康复,用股神经阻滞能够减轻术后疼痛与躁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减少麻醉药物用量[2]。本研究主要分析全麻、连续股神经组织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血清Cor、SP、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時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对象:66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10例,年龄45~60岁,平均(53.15±5.45)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2例、11例,年龄44~61岁,平均(53.12±5.42)岁;两组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视心电状况,术中调节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速度对麻醉深度进行维持。

对照组:全麻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4g/kg、罗库溴铵0.6mg/kg,按照体质量用I-gel型喉罩,置入喉罩后胸廓起伏优良时对两肺呼吸音进行听诊时音清且对称,PETCO2波形正常,气道压比25cmH2O低,置入喉罩成功,固定喉罩后经喉罩引流管插入胃管,吸进氧浓度80%,氧流量2L/min,1:E是1:2,PETCO2保持在35-45mmHg,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2.0-3.0g/mL+瑞芬太尼1.5-5.0g/L,间断吸进七氟醚对麻醉深度进行调节,术毕前5min暂停追加麻醉药物。

观察组:取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诱导前用7-13MHz线阵探头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由“水分离”技术扩大股神经附近间隙,置进镇痛导管针留置3-5cm,确认导致位置后,在体表皮下固定隧道,术后连接PCA电子镇痛泵,维持镇痛72h,置入人工膝关节前,外科医生按1%罗哌卡因、肾上腺素0.3mg+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于后关节囊和股骨踝间窝内软组织中浸润40mL,内外侧副韧带附近各注射15mL,缝皮前切口中肌肉、皮下注射30mL,剩下50mL由引流管注进夹闭引流管。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2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5g/kg,诱导后放置喉罩机械通气,术中按丙泊酚3-4.0g/mL瑞芬太尼对麻醉进行维持,手术结束后暂停麻醉药物,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等患者眨眼后拔除喉罩。

1.3 观察指标

(1)术前术后1d用凝血功能仪对凝血功能进行测定,主要包含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2)麻醉前(麻醉诱导前)、麻醉后(麻醉苏醒期,拔管后15min)取患者肘静脉血4mL,离心分离出血清白,用美国供应的680型全自动酶标仪对患者的血清水平进行测定,主要包括皮质醇(Cor)、P物质(S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由德国Roche公司供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术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APTT、PT较短,FIB较高(P<0.05)。见表1。

2.2 炎症因子水平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麻醉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Cor、SP、hs-CRP、IL-6较低(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对膝关节疾病患者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减轻膝盖疼痛,最大程度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不易出血,效果明显[3]。但这一手术对麻醉效果有较高要求,术后,人工膝关节与自身骨骼结合,会出现严重的疼痛。因为不恰当的麻醉容易引起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使得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最终会造成应激反应,需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

全麻虽然能够取得一定麻醉成效,机体有各类慢性病与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引起炎症反应,而神经阻滞最近几年在临床麻醉应用广泛,科学的神经阻滞结合麻醉药物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能够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减少,预防不良反应[4]。

应激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加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过度,Cor是激素,肾上腺下应激反应后出现,Cor能够保持生理机能,机体Cor含量会展现HPA功能,而SP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激活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促使初级神经纤维释放较多的SP,这是造成膝关节置换术疼痛较高的原因,炎症因子(hs-CRP、IL-6)会在机体受创后增多[5]。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下,患者的APTT、PT、FIB较高,Cor、SP、hs-CRP、IL-6较低(P<0.05)。从炎症因子水平来讲,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结合浸润麻醉,经局部注进药物增强手术侧下肢麻醉效果,小强度浸润性麻醉能够保障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代谢迅速,麻醉后意识恢复迅速,机体应激反应少,炎症反应轻,凝血功能也不会受到过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和全麻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清Cor、SP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小,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韩利锋,邱正国,高彦东.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呼吸道病原菌数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0):2011-2012.

[2]杭博,曾渊.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1002-1003.

[3]雷家秀.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1):61-62.

[4]张晓莉.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2):26-26.

[5]李鸿志,沙才涌.两种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3):139-140.

猜你喜欢

膝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炎症因子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