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价值探讨

2021-01-10何美玲时莉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护理

何美玲 时莉芳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价值。方法:本文将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1月-2020年度1月的60例慢性盆腔炎进行本次临床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中药灌肠配合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20例、一般19例、不满意1例)、躯体领域(96.32±1.02)分、心理领域(97.55±1.96)分、社会领域(95.71±1.13)分、物质生活(92.72±1.3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炎患者焦虑(7.34±1.09)分、抑郁(7.02±1.23)、VAS评分(1.21±0.15)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总有效率(痊愈21例、好转7例、不无效2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中药灌肠;护理;慢性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2

盆腔炎作为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慢性盆腔炎为盆腔炎的主要发病种类。主要是由于女性的内生殖器炎症所导致,炎症发生后,波及到周围结缔组织,此时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急性盆腔炎会转化为慢性炎症。患者表现为腰腹部疼痛,出现月经紊乱和白带增多,且随着病情迁延,患者症状会日趋明显,并会导致不孕不育等[1],此病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生活和心理健康。积极有效的治疗外,优质的临床护理也是提高患者康复率的关键。本文研究分析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为临床确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有典型临床症状;排除有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观察组患者年龄跨度为21~60岁,平均为(40.17±1.2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跨度为21~61岁,平均为(40.19±1.21)岁。两组盆腔炎患者基本资料,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灌肠采用一次性灌肠袋,采用大血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赤芍20g、黄柏10g、薏苡仁30g、桃仁20g、当归20g、丹参20g,患者月经结束后三天进行灌肠,每日一次,每次100ml,持续灌肠5次[2]。大血藤和蒲公英为君药,大血藤起活血化瘀作用,蒲公英起清热解毒作用。败酱草、赤芍 、黄柏 薏仁为臣药,败酱草和薏仁起清热排脓、解毒散结作用,赤芍起活血作用,黄柏清热作用。桃仁、当归、丹参为佐药起活血化瘀作用。九药联合协同起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实施:中药灌肠配合护理方式。

(1)生殖系统是女性最为敏感的部位,一旦发生病变情况,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且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对于该病情有羞耻感,认为该疾病难以启齿,从而拒绝进行相关诊疗,导致病情的延误,进而形成慢性盆腔炎,并给护理工作加大了难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尊重、同情患者,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治疗操作等,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乐观的面对病情,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2)合理把握灌肠时间,以患者入睡前作为操作时间;调整药液温度,以40摄氏度-42摄氏度为宜;灌肠时,告知患者需要放松身心,使患者肛门组织保持放松;采用石蜡油对患者灌肠管前侧润滑,保证操作过程无菌;插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自身力度控制,保证动作轻柔,预防强制插入情况,避免患者组织受损;插管操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液渗漏问题,若发生渗漏问题,需要更换敷料;插管完毕后,需要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红肿问题。若存在上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同时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剧烈腹痛等情况,若存在异常问题需要告知医生。灌肠操作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者臀部高度,适度按摩患者肛门部位,同时告知患者禁止立刻进行排便,从而保障灌肠质量[3]。

(3)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适当的进行运动,教会患者如何做盆腔保健操。

1.第一节腹肌训练操∶采取平躺、脸朝上的姿势,双腿并拢,保持双腿伸直并缓慢向上抬起,当脚抬至 20~30厘米高度时,再将双腿缓慢放下。以上动作,每次持续5~10秒,重复进行3~5次。

2.第二节臂髋配合操:脸朝上,平躺在床或垫子上,先抬左臂,同时弯曲右侧髋部和膝关节,使右侧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做完后恢复原位。再换成右臂和左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相同的动作。重复3~5次后恢复原位。

3.第三节:抬足跟收肛操:采取脸朝上平躺的姿势,双脚脚跟同时缓慢抬起,离开所躺平面的同时吸气做提肛运动,维持5秒后,缓慢放下双腿同时呼气。重复3~5次。

4.第四節屈腿压腹操:脸朝上,平躺,双臂侧平举,手心向上,弯曲双膝,同时将双腿缓慢抬起. 使大腿部位逐渐接近腹部,此时双臂抱膝压腹,借助腿部用力挤压小腹部,臀部下方离开床平面。然后将双手放开.双腿缓慢伸直,恢复到平躺的原位。重复做这些动作3~5次。

5.第五节抬身收肛操:脸朝上,平躺,双手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下,慢慢吸气,收缩腹部,双手按压所躺的床面,借助按压的力量让上体缓慢坐起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再将上体缓慢地躺下恢复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 3~5次。

6.第六节分膝操:脸朝上,平躺,膝部缓慢弯曲。让双膝缓慢地向外侧分开,并尽力使双膝分开到最大程度,然后再向内闭合,缓慢恢复至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

(4)告知患者治疗期间要禁止性生活,每日对外阴进行清洁,并自身观察白带的情况,包括白带的颜色、气味,并观察自己腰腹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如果出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复诊。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指导患者家属要对患者多陪伴,多鼓励,以满足患者的安全感,更好的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勿中途放弃。

(5)根据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正确的营养指导,由于患者拖延病情未治愈,导致其身体机能各方面在逐渐下降,抵抗力变差,因此,需为患者定制一份营养饮食计划,避免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同时叮嘱患者要禁食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临床症状。

(6)出院前,为患者讲解出院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情况,并保证外阴的干燥和清洁,减少性生活次数。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防止感冒和过度劳累。若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带下异常和腹痛等情况,应尽快就诊。并告知患者加强运动,使其机体免疫力得以增强,并维持平稳心境,防止不良情绪导致病情加重。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VAS评分、总有效率。

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且经辅助检查未出现任何异常,被认定为痊愈;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经辅助检查可见盆腔炎有明显好转,被认定为好转;患者经护理后,上述情况均未发生改变或加重,被认定为无效。痊愈率加好转率等于总有效率[4]。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示,并以X2检验,P<0.05,说明以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对比护理满意度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20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2.2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躯体领域(96.32±1.02)分、心理领域(97.55±1.96)分、社会领域(95.71±1.13)分、物质生活(92.72±1.3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2.3对比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

观察组盆腔炎患者焦虑(7.34±1.09)分、抑郁(7.02±1.23)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差异,(P<0.05)。见表3:

2.4对比VAS评分

观察组VAS评分(1.21±0.15)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所示。

2.5总有效率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总有效率(痊愈21例、好转7例、不无效2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所示。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慢性盆腔炎为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妇科疾病,是一种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集中在生殖器和周围结缔组织中,患者症状较多,如腰腹部疼痛、白带增多及月经紊乱等,如不能及时早期干预,容易发生病情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组织粘连等,引起不孕,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其盆腔结缔组织出现炎性增生、内生殖器炎性包块及粘连的现象。输卵管功能障碍是该疾病最为主要的特征,该疾病还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也是导致患者不孕、妇科盆腔疼痛、异位妊娠、盆腔粘连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5]。由于该疾病可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慢性盆腔痛、不孕、输卵管妊娠等,现已成为临床上广泛讨论的话题。有研究认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有效的中药灌肠,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恢复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

中药灌肠具有多种优势: ①中药灌肠无需经过上消化道,能够防止酶、胃酸对药物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对患者肠道的刺激。②中药灌肠治疗属于保守治疗,具有增强肠蠕动、使人体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尽快恢复、畅通肠腑、排除积滞等优点,不仅能够降低手术率,同时还能使其痛苦得以减轻,减少经济压力。③中药灌肠具有一系列优点,例如组方灵活、吸收快、适用于中医辩证施症、药效好等,中药学研究表明,黏膜给药的峰浓度相比口服高3至10倍,生物利用度相比口服高5-10倍,与静脉给药各方面都相似。④能够避免药物对肝脏造成影响,中药灌肠则是通过肠黏膜进行直接吸收,药物浓度在50%至70%之间,药物不会经过肝脏进入大循环系统,从而有效减少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对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同时需合理选择灌肠时机,待服用中药后,在患者肠蠕动加强时,实施中药灌肠治疗,为治疗效果最佳的时期,通过采取中药灌肠,取得显著效果,为了保障灌肠效果,需要配合进行有效护理,通过采取多项护理操作,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8]。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躯体领域(96.32±1.02)分、心理领域(97.55±1.96)分、社会领域(95.71±1.13)分、物质生活(92.72±1.3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炎患者焦虑(7.34±1.09)分、抑郁(7.02±1.23)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1.21±0.15)分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总有效率(痊愈21例、好转7例、不无效2例)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积极采用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可以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马武琴.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外敷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8):76-77.

[2]黎敏,董杏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研究新进展[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8):195-196.

[3]陆莹. 个性化护理方案联合中药保留灌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112-113.

[4]郭红. 对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5):50-51.

[5]陈莹.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30例的护理体会[J]. 糖尿病天地,2019,16(9):255.

[6]赵春杰. 盆腔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不同插管深度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187-188.

[7]王秀英. 心理护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247-249.

[8]郭丽霞.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8):42.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