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院校二级院系将思政教育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探析
2021-01-10姜小婷齐兰韩天舒
姜小婷 齐兰 韩天舒
摘要美术院校有自己不同于综合类院校的特点所在,但学生的教育培养核心仍然是“德才兼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思政专业理论课教、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从思政教育工作及专业技能角度协同努力。然而现阶段的现状是三方仍然处于“皮肉分离”,各自为政的局面。从不同的角度探析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开创“大思政”的局面,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美术院校 课程思政 辅导员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26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urse Education in the Secondary Departments of Fine Arts Colleges
JIANG Xiaoting, QI Lan, HAN Tianshu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Dalian, Liaoning 116650)
AbstractFine Arts Colleg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with both integrity and ability is still the core of cultivating education. For this purpos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oncerted efforts on the view of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by the teachers of theoretical courses, tutors and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that the three sides are still in the separation, and run their own affairs. It’s the direction for us to make great efforts that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urse education to creat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fine arts colleges; course education; tutor;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课程思政的关系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使之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高校中主要的依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主要通过课程配置来实施思政教育外,高校中二级院系的辅导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落实群体。
“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相同之处在于,核心的出发点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三观。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不同。课程思政所依托的载体是各门各类课程,范围更广更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依托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二级院系辅导员,范围较局限较小。
所以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以往的局限性中拓展开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落实,依托机各门各类课程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
2美术院校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现实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课程思政的推进落实未能同步
美术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以我校为例,传媒动画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多为绘画作图、雕塑、一分钟动画等,艺术创作需要大量的实操时间,学生每一副成品的创作都需要将近3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中间的摸索过程所需时间更不言而喻,所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在课堂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因此有些专业课教师难免觉得思政教育应由思政课教师开展,而非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导致教师会有这种想法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专业课教师本身对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了解不够准确,理解不够透彻,自身未能跟上“大思政”教育理念的进程。
2.2现有的思政教育落实主体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尚不够顺畅
我们所指的现有思政教育落实主体主要为思政专业课教师及二级院系辅导员。现阶段,思政教师,二级院系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三方还处于“皮肉分离”状态,大家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教育合力。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三方在主观意识上受到传统的“术业有专攻”影响,二是三方间缺乏有效沟通,即便是有沟通也都仅仅是放在学生的课堂纪律出勤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关注甚少交流甚少。
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达不到预期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共同设置的一项通识性的课程,它是贯彻落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系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三观的建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任何专业课都无法取代的。高校的思政教师身兼重任,要不断的雕琢课程修正自己的言行利用课堂的主渠道将先进的思想文化,先进的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好,为学生的成长做好引导。但现阶段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评价反馈并不是很好。传统的思政课程,讲授内容刻板老套,讲授方法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美术院校内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路径探析
3.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优势
3.1.1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性,雕琢课程设置,将思政课打造成精品课
思政理论课教师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雕琢课程讲授的内容,创新讲授的方法,与时俱进,将多样化的、开放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更多的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将思政课程打造成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丰富且能够唱响主旋律的精品课程,切实发挥教育引导关键作用。同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供其他专业课教师学习观摩探讨。
3.1.2结对子,定期开展课程思政联席会
关于思政教育的方向、内容及方法,思政专业课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利用这个专业性,将思政教师与二级院系进行结对子。二级院系牵头定期组织召开课程思政联席会,邀请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参加,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问题研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及时根据研讨的内容,调整各自的课程设置,不断的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以我校传媒动画学院为例,学院与校思政部教师结对子,定期召开思政联席会,每年7月做本学期的思政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同时部署下半年的工作,每年12月总结全年的课程思政工作,同时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
3.2辅导员利用岗位性质优势助推思政教育工作与课程思政融合
3.2.1以班级为载体,以班会为依托,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主题班会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践行者。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促使他们要成为立德树人这个总目标下各方面工作的排头兵。提高辅导员“课程思政”能力,进一步投入到“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中,是完成高校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2]
班级、班会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一条必要且重要的“线”。学院的很多工作是通过主题班会来进行传达落实的。所以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要利用好这条主线。辅导员要多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将专业课知识在班会中结合思政进行延展。比如近期开展的“四史”学习,就可以与专业相结合做成系列主题班会来开展,分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专题,改革开放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用心设计每一期的主题班会的形式及内容,不流于形式,真真切切的讓同学在班会中受到教育。
3.2.2发挥课程思政视域下,协同育人过程中辅导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文件明确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辅导员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所有的工作开展落实均以学生为中心点,更为直接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显性力量。而高校中各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的职能,课堂是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专业课教师在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育方式比较隐忍,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隐性力量。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对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非常有利,进而形成育人合力,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3]所以,辅导员要提高与专业教师沟通的频率与交谈的深度,同时辅导员自身要钻研体会专业课中的思政味,并将其在日常事务工作中如和风细雨般的渗入学生的思想中。而专业课教师亦可通过与辅导员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以及近期的状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形成合力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地生根。
3.2.3依托“第二、三课堂”,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开展实践教育,推动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课堂是指校外写生,志愿服务,党团活动等实践活动,第三课堂指网络平台。传统的第一课堂能够满足学生校内课堂上对知识理论及技能的习得需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二课堂,通过实践教育将其融入学生的思想中,能够进一步巩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青年。例如,我院与辽宁省朝阳市定点单位组织开展“浸润”计划扶贫活动,以专业绘画技能为依托,组织部分师生共赴朝阳,与当地中小学生一起绘制墙画。再如,我院充分利用发挥专业优势与当地社区结对子,形成共建单位。六一儿童节前后,组织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以“大手拉小手”为主题,一对一教授感兴趣的小朋友关于绘画的相关技能,将校内课堂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从活动中体会思政味,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社会责任感,和对专业技能的认同感。让同学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锤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辅导员更要善于利用好“第三课堂”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新媒时代网络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情感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它正悄悄改变着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模式。大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平均为16.8小时。作为辅导员要善于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互联网手段丰富“课程思政”载体,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空间,延长“课程思政”的育人时间。[4]
3.3专业课教师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融入思政教育工作
3.3.1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成分,提高专业课思政育人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并不是很注重,而课程思政的推动落实,则要求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来,共同朝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奋进。所以专业课教师需要在自己的课程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国际视野、道德理论、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相关的德育元素的切入点,通过将教学素材巧妙的设计运用,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融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努力的把每一门课都上出思政味。例如,我院11工作室老师在插图艺术表现这门课中,将所教内容与四史教育相结合,选取一段历史或历史中的人物来进行绘画学习,可以用绘画作品集表现中国发展的进行,也可以单纯的画人物。在练就专业技能的同时,讲授人物后背的革命故事,感受中国发展壮大的力量。将思政教育如沐春风般融入课程教学中。
3.3.2学校主管教学部门及教师调整考核评价比例分配
制度是一切的根本,一项政策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可以调整考核评价标准,在考核评价中将“思政”列为一项内容。主管教学部门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考核标准中要有“思政”项,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中,也要列入“思政”项。对教师教学能力考评中,列入是否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成分。美术院校内传统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出勤及表现占30%,最后作品成果占70%。我们可以调整比例平时出勤、作业、表现25%,最后作品成果占60%,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占比15%。对于学生的思政考核可以放在学生的诚信观、社会观、价值观、大局观、规则意识等方面。
4结语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教师自身师德师风的要求。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要想讲好课程思政,教师自身的政治站位、政治格局、政治素养就必须要达到一定高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近年来高校爆出的有违师德师风的恶劣事件的发生。而对于一生以三尺讲台为衣钵的教师来说,好的言传身教及思想和技能的输出,更能助其在学术及教育领域流芳百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专业教师要讲授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外,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政教育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刘雯玮.辅导员“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路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241-242.
[3]申慧.“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化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J].青年与社会,2020,10(上):123-124.
[4]严永旺.辅导员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