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背景下后疫情时代高职生命教育研究
2021-01-10吴燕妮李虎苗祥文母爱芹
吴燕妮 李虎 苗祥文 母爱芹
摘要通过自编问卷《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对1516名高职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实证调查告诉我们:COVID-19疫情对高职生生命观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现阶段亟须加强高职生命教育,需要对生命教育展开新的探究。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中医药文化引入生命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本文阐述当代高职生命教育现状与问题;浅析中医药文化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意蕴,并探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与机制,丰富生命教育理论;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关键词 生命教育 中医药文化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02
Research on Lif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U Yanni[1], LI Hu[2], MIAO Xiangwen[1], Mu Aiqin[1]
([1]Heze Domestic Science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300;
[2]Hux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ing Medic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300)
AbstractThrough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healthy lif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516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network questionnaire.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ells us: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COVID-19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fe outlook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life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e need to explore the life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has a profound meaning. It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o introduc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life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lif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life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life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broaden the vision of life education research, exp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enrich the life education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national confidence.
Keywordslife education;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旨在帮助与引导学生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与完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追寻生命意义与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地位。当前生命教育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学,在大学生中开展不足。中共中央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兴衰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1调查设计
课题组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依据高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生命教育、生命观的认知情况,邀请专家指导,编制了《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对生命的认识、对死亡的态度、生命价值观及生命教育需求度等;第三部分是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对中医药认知度及需求度。本次调查采用网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发放,随机调查山东省内菏泽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的高职生。收到有效问卷1516份采用SPSSAU平台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当前高职生的生命观现状
总体生命意识较强。在对生命的认知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性,懂得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一比例达到94.79%;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如果觉得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可以放弃生命;另外有学生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己的生命不是自己说了算。
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死亡有较为理性、正确的认识。调查中90.6%的学生认为死亡是必然的,选择坦然面对并珍惜当下;还有4.29%的学生表示很避讳,不想谈及死亡。另外,调查中15.24%的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对于自杀者的看法47.49%的学生认为能理解,但为此感到惋惜。将调查问题“在重大挫折面前,你是否有过自杀念头?”与调查问题“你对自杀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进行交叉分析,X2值为22.974,差异显著,显著性水平P<0.05。认同自杀对于自杀者来说是一种解脱的学生当中,有过自杀想法的学生占到43.34%。这反映出生命意识不够强烈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对自杀的理性认识。
受调查学生中绝大多数价值观端正、积极。调查问题“您觉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揭示,同学们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对于他人、社会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也存在偏差,“您如何看待奔赴一线的抗疫英雄们?”有部分学生认为是应该的,他们的职责所在;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带着某种想法或目的去的,漠视他人的奉献精神。
针对生命教育满意度、生命文化等人文氛围是否浓厚调查显示,70.51%的同学认为所处学校对生命教育很重视,人文氛围比较满意,但还有进步空间。95.12%的同学觉得学校需要进行生命教育,这对人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希望学校采取有力措施来加强生命教育。
新冠疫情对学生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调查显示,57.59%的学生认为新冠疫情非常可怕;32.26%的学生认为新冠疫情比较可怕;在面对疫情期间相关的各种新闻时,有感到焦虑、担忧、害怕甚至恐惧。同时选择“冷静、理智、相信国家”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这说明经过疫情的洗礼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可度增加,在灾难面前选择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人民政府。
2.2对中医药的认知度、需求度
调查显示,中医药在高职生中具有较高的知晓率。同学们熟知的中医防治知识包括中药药剂、针灸、推拿及中医养生操等;对中医健康观念:“未病先防,防微杜渐;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整体调和,顺应自然”的认同率均高于70%以上,有很多同学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其实已经将一些中医健康思想用来指导生活实践,但是内化为中医生命观的转变难度较大,从中医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探索生命的存在较大困难。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很多同学对中医药健康理念更加认可,对中医的态度具有明显转变。调查问题“您对中医文化有什么看法?”一项,其中87.6%的学生中医文化应当发扬,有很多值得学习、传承、挖掘的内容。
3基于中医药文化背景下的生命教育内容
3.1“未病先防”的贵生思想——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中医的养生观念根植于道家“重己贵生”的思想。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充分展现了对人类生命的重视,倡导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中医养生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为理念,防病于未然,避免疾病发展到严重或危险的境地,并主张调饮食、畅情志、节起居等来达到身心条达的健康状态。“治未病”体现了中医学预防思想,这一思想指导我们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要增强疫情防控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且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理念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有重要意义。
3.2“医乃仁术”的博爱精神——关爱生命与责任教育
中医受儒家“仁爱”和释家“慈悲”思想的影响,把“仁爱”作为行医的目的,提出“医乃仁术”。其道德修养最高境界为“仁爱救人,赤诚济世”。[2]孙思邈的《大医精诚》[3]指出一个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者,应该要安定神志,不能有所欲念,遇到有疾厄来寻求帮助者,不管其身份贵贱贫富,要一视同仁,如至亲一样对待。把这种典型的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作为行医的准则。在战“疫”斗争中无数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自愿写下“请战书”,身赴一线,这些“最美逆行者”用行动、甚至是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医者的“仁爱孝悌”和“慈悲为怀”,影响着当代青年看待偶像和榜样人物的态度,有利于高职生生命责任感的培养和良好的人格塑造。在突发灾难降临时,面对灾难的勇气、面对社会的责任、面向困难的担当应是引导、培养的重要内容。
大爱无疆是医者的博爱,是没有界限的爱,不受种族、国籍、区域、文化、历史、恩怨等的限制。中国的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召唤下,国内医疗专家踏上异国领土,不远万里踏上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抗疫战场,分享我们的疫情防控经验,奉献我们的力量,融入世界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中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早以将这份博爱精神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基因中,这份爱没有国界,这份爱指引我们在灾难中要越挫越勇,灾难过后依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3.3“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敬畏生命与生态教育
“天人合一”的整體观是中医学的一大重要特点。包括生命结构功能的整体性;生命与环境的整体性;生命“形神”的整体性。
生命结构功能的整体性。中医理解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功能上彼此紧密联系,整体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认识生命结构功能的整体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之处,引导我们敬畏生命,珍惜每一个生命的珍贵与不易。
生命与环境的整体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每个生命个体都离不开周围环境,中医学提出人与外界环境、天地万物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个体的生命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这一思想是尊重自然、崇尚绿色的中国智慧。
生命“形神”的整体性。以人的生命而言,“形”是可见可触摸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有机组合,身形官窍、脏腑、经络构成的载体;“神”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包括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形”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而“神”调控影响着“形”。故中医中通过“调神”,达到形、神的统一,身、心阴阳平衡,实现形与神俱,身心健康。综上所述,中医自古追寻的健康,与现代国际上公认的健康异曲同工,健康是一种多因素全面和谐的状态,既有生理层面的健康,也有心理层面的和谐,更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还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方面的统一。中医文化就是生命教育重要的宝库,在实现学生自我悦纳,和谐人际关系,适应自然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
3.4“安时处顺”的生死观——珍惜生命与死亡教育
《灵枢·师传》中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人之常情,没有不愿意活着而愿意死的。医者引导病人做适宜的事情来有利于其身体健康,并通过告知患者生命终止的真相,让人们坦然的接受死亡,因此在世之时就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爱惜身体、调畅情志,珍惜人生旅途的风景,而面对人生旅途的波折,面对健康的挑战,面对生命终点的泰然和顺。[4]
3.5“炮制存性”的制备方法——磨炼生命与挫折教育
“炮制”:古代又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符合临床用药需求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采摘后附有泥土和杂质,有的有毒性,有的有特殊气味,因此在药材制剂成型之前进行必要加工处理使药性舒展、减毒増效而实现其药用价值。“炮制存性”是炭药的质量标准,即药物经过炒制成碳,药物在炒制前后性能、功效虽发生了巨大变化,跟炮制之前比可说面目全非,但它依然保存它的药用价值,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药物在炮制中经过一道道工序,组合起来,这些中药炮制的各项操作就如人在人生中走过一个个阶段,就仿佛人生的洗涤、净化、淬炼、成熟,药物的“炮制存性”以中医的理论和视角来指导我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磨难与挫折,经历艰难困苦才能锻炼意志,享受挫折才能增长才干。
3.6“天道自然,人道自己”思想——生命修养与生命境界
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各人的人生道路还要看各人怎样去走。中医文化倡导个人修身养性,个人自我认知、行为自觉的自我发展。[5]《大医精诚》中不仅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并且要发挥其恻隐之心,有颗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发愿立誓普救苍生之心;仲景先生提出医者不该追名逐利“华其外而悴其内”,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中医文化中的典故代表先贤对于医生这个高尚职业的认识和要求,对至善至美人格境界的追求,“悬壶济世”应是每个医者的初心,“青囊遗风”应是每个医者的执着,“橘井流香”应是每个医者的修为,“杏林春暖”更是每个医者的大成。
4中医药文化融入生命教育的建议
生命教育应是高职大学生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开阔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的载体。生命教育起点在引导大学生对于生命的积极思考思考,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追寻。为促进高职生命教育更好、更有特色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以中医药文化丰富生命教育资源、人文内涵
中医对于生命有别于西方哲学,但有机融入进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遵循自然之道、敬畏生命之情、实现生命价值,[6]其不仅指导人们认识生命现象,而且指引人们感悟生命境界。生命教育本是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教育,如何有机融合传统文化和中医生命观内容,润物无声实现生命观教育,利用好传统生命哲学实现领悟生命的初衷,[7]实现中医文化在生命教育的生动性。
4.2改进教学体系
学校要科学合理的设置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可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将中医文化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编写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引入积极心理学;[8]提升教师生命素养,可尝试分批培养“生命教育”导师,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载体,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因此教师队伍的生命素养就更加重要,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更应重视对生命教育导师的培养;还可采用渗透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中医药文化与原有课程相结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开发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角色体验、场景模拟和志愿者服务等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思考。
4.3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相关主题讲座,通过讲座将中医健康观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指导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将学生所认同的中医健康观念内化为中医生命观的思想内容,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曾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9]开展相关主题实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10]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殡仪馆、医院新生儿病区、老年医养结合中心等,通过对生、老、病、逝等相关机构或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设计文化长廊、文化阶梯,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素养的熏陶与启迪。
5小结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医药的诸多观点已经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挖掘和阐发其丰富的生命教育意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既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与文化精神瑰宝,也体现了世代相传的民族与文化自信。中医药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同时也具备人文科学的属性,中医药文化本质上就要求人文关怀。我们通过转变教育模式,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生命教育,比如开设名医论、中医药药典故事讲座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感。中医药文化中包含了古今以往,中华民族的用药、人文、自信以及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生命教育,是贴近生活的活教材。将中医药文化的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是非常合适的,在后疫情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可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后疫情时代具有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社会观、生命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高等院校的生命教育尤为关键。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着社会的各方面,在面对未知的疾病时,全民族在党中央的正确指挥下,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并积极复工复产,体现了民族凝聚力,从高校教育层面而言在疫情背景下,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均面临了对生命价值观冲击的重大挑战,在后疫情时代下,更应主动作为去把握生命教育的原则,在生命教育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意蕴,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山东省菏泽市2020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医药文化背景下高职生“生命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ZC-2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Z].2017-04-13.
[2]贺喜秀,王东生.中医学是不会消亡的——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传承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4): 82-84.
[3]张晓华.中华传统医学伦理道德的哲学解读[J].南方论刊,2017(11): 34-35.
[4]彭卫华,樊民胜.略论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伦理意蕴[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04):534-535.
[5]孙刚成,高巧玲.疫情防控常态化视域下的生命伦理教育与自我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21(11):3-5.
[6]彭卫华,樊民胜.浅议中医药文化中的现代生命教育价值[J].中医教育,2012,031(006):78-80.
[7]彭卫华,刘康德.基于传统生命哲学的中医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2):191-194.
[8]赵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残障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149-151.
[9]张华.陶行知生活教育观:内涵、价值和境界[J].中华文化论坛,2017(2):54-60.
[10]叶新征.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探索[J].江西教育,2021(12):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