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拳”“掌”“勾”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拓展应用
2021-01-10李大龙
李大龙
关键词:武术;拳掌勾;基本功;游戏;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75-03
一、不同形式武术基本功游戏的练习方法
(一)基本手法游戏的练习方法
小学阶段武术手法教学囊括了“拳”“掌”“勾”基本手型到“冲拳”“推掌”“勾手”基本手法的多形式、分层次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的武术手型、手法练习难免枯燥无味,众所周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以武术基本手法为主要内容,以“石头”“剪刀”“布”游戏形式为载体,在游戏中植入武术元素,以武术中的“拳”代替“石头”,“掌”代替“布”,“勾”代替“剪刀”,创设具有武术标识性、手脑并用的益智类游戏。
游戏方法(图1~图5):第一,两人相向站立(相隔1米),抱拳行礼;第二,两方同向开步,双脚距离略宽于肩,双手握拳屈臂交叉于胸前,呈“站立格挡”姿势,同时喊出“铁拳”口号;第三,双手握拳于腰间,挺胸抬头目视对方喊出“银勾”口号;第四,喊出“哈”的口号,进入比试阶段,学生自主做出“拳”“掌”“勾”动作。按照“拳”胜“勾”,“勾”胜“掌”,“掌”胜“拳”的规则进行。游戏要求:动作标准到位,声音响亮清晰,做到手脑并用。
设计意图:首先,依托传统石头、剪刀、布游戏,结合武术礼仪,完成“以礼始以礼终”的武德教育;其次,改良设计传统游戏口号,使用“铁拳”“银勾”“哈”的武术口号;最后,在游戏形式设计上,双手握拳屈臂交叉放于胸前为防御姿势,双手握拳于腰间,为准备出击姿势。简单的游戏包含了武德、武术攻防技击意识及基本武术手型、手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武术魅力。
(二)武术手法、步型组合游戏的练习方法
武术基本动作组合由2个及以上基本动作组合而成。通过组合动作练习,让学生感知、体验武术组合动作的特点,提高基本动作的衔接水平、速度与连贯性,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灵敏性、柔韧性等。学生掌握基本手型、手法及基本步型后,调整游戏难度,转变初级阶段的站立式游戏为基本的步型与手法组合游戏。
游戏方法(图6~图10):第一,双方相向站立(相隔1米),抱拳行礼;第二,双方向左侧开步成马步(弓步)姿势,双脚间距离三脚半宽,双脚平行脚尖向前,大腿蹲平、膝盖内扣,双手握拳,屈臂交叉放于胸前,成“马步格挡”姿势,喊出“铁拳”口号;第三,马步式双手握拳于腰间,挺胸抬头目视对方,喊出“银勾”口号;第四步,喊出“哈”的口号,进入比试阶段,学生自主做出“拳”“掌”“勾”动作。按照“拳”胜“勾”,“勾”胜“掌”,“掌”胜“拳”的规则进行。游戏要求:动作标准到位,声音响亮清晰,做到手脑并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升游戏难度,增加基本步型,成为步型与手法组合。从马步双手胸前格挡到马步腰间抱拳,再到马步拳掌勾完成动作比试的游戏过程,均基于马步动作完成。结合马步进行练习,可增强学生下肢力量和稳定性,为练习武术组合动作奠定基础。
(三)武术手法、步型组合转换游戏的练习方法
武术套路具有动作数量多、动作方向和路线复杂多变、动作构成要素多且细的特点,是武术学习的难点。武术动作的练习,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提高感知、记忆、思维等多方面素质。武术套路动作练习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动作,而且要向有一定难度的复杂技术动作迈进,如五步拳、少年拳等相对简单的套路动作均由基本步型、手法及组合转换动作组成,适合初学者习练。通过简单的动作组合学习,可进一步体验武术套路的动作组合特点、节奏方位变化及发力顺序等。这一学段武术游戏设计思路可由步型与手法组合加强为步型转换与手法组合。
游戏方法(图11~图15):第一,双方相向站立(相隔1米),抱拳行礼,准备开始游戏。第二,两人侧向站立,双手抱拳于腰间,左侧摆头,喊出“铁拳”口号;第三,马步侧冲拳目视对方,喊出“银勾”口号;第四:马步变弓步步型转换,喊出“哈”的口号,进入比试阶段,学生自主做出“拳”“掌”“勾”动作,按照“拳”胜“勾”,“勾”胜“掌”,“掌”胜“拳”的规则进行。游戏要求:动作标准到位,步型转换时要依次完成拧腰、转髋、腿蹬地的发力动作,同时做出相应手法。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加入基本动作组合及动作转换,游戏难度进一步增加,侧向双手抱拳至马步侧冲拳为“站立式准备动作接步型手法”组合;马步侧冲拳接弓步拳、掌、勾动作转换,为一个基本组合直接转变为另一个基本组合的武术动作转换。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武术拓展练习,以礼节开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武术技术动作的力度、速度以及节奏的变化。
二、不同形式武术基本功游戏的拓展方式
(一)打擂台“依次挑战争做擂主”
擂台比武是武术的一种展示形式,学生掌握各学段武术基本功游戏后,可结合体能练习开展加强身体素质的拓展练习方法(图16~图20)。如分两人组和多人组。两人组练习方法以水平一武术拓展游戏为例,按规则分胜负,由胜者做原地冲拳3~5次,负者根据胜者冲拳次数做深蹲起动作,游戏开展的同时增加了技术动作和下肢练习;多人组可用“一人守擂多人攻擂”的形式,胜者繼续守擂,负者跑至队伍最后做深蹲起5次等待继续挑战,如挑战成功则产生新的擂主继续迎接挑战,在规定时间内奖励守擂成功次数多者。
(二)卡位战“运动中争抢挑战位”
武术是一种身体练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武术基本练习基础上,结合音乐创设场景引入传统文化(图21~图25)。如设置直径为1.5米的八卦图,每组4人,等距离围绕八卦图外围站立,随音乐绕八卦图慢跑,音乐停止4人快速反应抢占八卦图形两圆点,抢占位置后随即开始攻防拓展游戏,未能占位的学生在八卦图形外围进行练习。场景设置可使学生更具体验感,八卦图形的使用既能规定行动路线,也可体验打擂场景。结合学生情况,可持续增加游戏难度,如单脚跳、蛙跳等身体练习方法。
(三)左右互搏“挑战左右不同对手”
高年级学生武术基本功练习应具备步型转换能力,左右互搏的运动游戏方法(图26~图30)是在“马步变弓步”步型转换基础上进行的,该步型组合特点为在马步基础上向左右两侧任意转换为弓步步型。具体方法为一列横队依次进行1~2报数,“1”向左,“2”向右,进行比试,下一轮比试朝相反方向进行,形成左右互搏之势。
武术游戏是发展巩固武术基本动作的手段,目的是增强单一武术动作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习练。武术游戏设计既要体现趣味性也要突出武术项目的特征。第一,在游戏过程中要注重武术动作的规范性,在游戏竞技中时刻强调动作要求,避免出现不规范动作;拓展游戏是为巩固所学手法及步型,不可脱离教学目的。第二,武术运动本身具有技击攻防特性,小学阶段可安排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技击攻防特征,培养学生树立遵守规则、合理竞争的意识。第三,武术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游戏设计应结合传统文化,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武术乐趣,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武术基本步型、手法及组合动作要求,设置由简至繁、层层递进的武术手法及步型游戏,以拓展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游戏过程中练习武术基本功,做到“学中玩、玩中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