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校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初探

2021-01-10陈婷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盲校教学特点初中语文

陈婷

摘要盲校学生本身对于文字和生活缺乏直观的感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阅读困难、感受困难、拓展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在面对有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应对,利用更加有效的方法降低相关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相关内容展开了综合性的讨论与分析,首先阐述了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其次列举了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最后提供了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希望通过针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能够为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盲校 初中语文 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52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for the Blind

CHEN Ting

(Guangzhou Qiming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AbstractBlind school students themselves lack of intuitive feelings for words and life, so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hinese teaching, such as reading difficulties, feeling difficulties, expanding difficulties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facing related problems, teachers need to us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m, and use more effective methods toreducethe impact ofrelatedproblems.Inthispaper, acomprehensivediscussionand analysisofthe relevant content, firs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chools for the blind, then lists the need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chools for the blind, and finally provides the strategie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chools for the blind.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content, we can provide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chools for the blind.

Keywordsschool for the blind;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1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特点

1.1接受知识有难度

盲校学生很难直观的感受外在世界,这一情况下,就会导致其获得与吸收课堂知识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因为本身存在缺陷,盲校学生活动范围相对较小,所以其学习的知识也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导致其生活积累不足。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或者是相对陌生的环境,则很难留下印象,这也是很多盲校学生對于课文描写理解不到位的原因,例如在课本中有很多描绘雪景的课文,但是因为盲校学生对于雪的感知和想象不足,无法真正的理解相关内容,也很难掌握课文主题。[1]

1.2阅读理解有难度

因为盲校学生不能直接面对文字,所以在阅读文言文和字数较多的文章方面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为盲文本身无法发挥出表形性,而在语文中很多读音相同的词语,会为盲校学生理解课文带来非常大的难度。正常情况下,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可能十分钟就能够完成,但是盲校学生在阅读盲文的过程中,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盲文的篇幅会更大,短短的课文就有可能有十几页,要想读完整篇课文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因为阅读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可能会在阅读后面内容时,忘记前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思想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1.3知识拓展有难度

盲校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拓展,因为其对于社会与环境的认识非常浅薄,所以在理解现实社会的过程中,也并不客观,加之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导致其很少进行未知世界的探索,这一情况会使盲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对于盲校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生活非常简单,所以很难接受与自身生活存在一定差异的文学内容,也没有主动阅读课外读物的想法,就会导致盲校学生本身的阅读量相对较少,缺少对于语文的掌控,最终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2]

2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

2.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盲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与需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如果盲校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不能帮助其实现自身的目的,则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在学习之后很快就会将其遗忘,例如学生在下雪时,会形成了解自然与世界的想法,盲校学生因为无法观察世界,所以内心的渴望就会更加强烈,想要通过自身的方式了解自然,形成属于自身的感受,所以教师就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对于自然形成认识的渴望。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虽然一些盲校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在学习中却并不会展现出任何畏惧困难的情绪。

2.2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盲校学生因为存在视力缺陷,所以使其感官并不能完全发挥出作用,导致其无法获得视觉信息,所以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只起到知识传授者的效果,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知识。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盲校学生在学习时不应该仅仅是进行知识累积,而是需要帮助其提升能力,要在合适的方式与条件之下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激发出自身学习掌握知识的潜能和意愿,使其拥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2.3调动学生的身心投入

盲校学生虽然本身存在视力障碍,但是其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却并没有被磨灭,甚至会因为很难对世界进行探索,所以就更想要了解世界。原本在盲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进行讲解,而学生倾听,教师本身对于盲校学生的信任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因为其存在视力障碍,所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是否适合盲校学生还需要进行研究。然而对于教师来讲,其工作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虽然盲校学生无法直观的观察世界,但是其可以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进行感受。教师需要对某校学生更加信任,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通过帮助学生感受自然,体会课文,使其找到适合自身学习与成长的方式,学会利用听觉与触觉,并将信息整合在一起,这一过程对于盲校学生来讲,并不仅仅是能力的提升,也是精神的锻炼。[3]

2.4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研究表明,人类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的,对于正常学生来讲,通过眼睛进行观察是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知识,拓展知识面。如果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则会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使其认为因为自身无法看见,所以很难完成学习,即便学习了有关知识,对于自身也没有任何意义。而通过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从盲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其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感受语言学习事物,通过特殊的方式参与其中,使学生感受环境的运动,坚定学生的信心,认识到自身虽然无法观察世界,但是同样拥有其他感受世界的方式。这一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讲,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简而言之,培养学生的信心并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具有更好的效果。

3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3.1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在课文中会涉及大量有关景物方面的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的文字非常优美,能够使学生对于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帮助学生培养感情,但是因为盲校学生本身存在视力障碍,没有见过自然景观有多么华丽,也无法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写的美感,所以会对学生理解部分课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学生本身没有生活经历与感受,所以无法想象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究竟有多么优美,这一情况的存在,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更大的阻碍,而盲校教师在讲解相关课文的过程中,也需要化解有关问题。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其他感官的作用,例如部分学生虽然无法观察到花朵和小鸟,但是却能够听到鸟叫声、河水流动声,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拥有与之相关的感受,为学生理解一些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提供帮助,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之中,为盲校学生参与户外探究的场景。

从整体的角度来讲,盲校学生因为自身的生活空間比较狭窄,感知外界的能力并不是非常好,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也并不是非常充足,很难对自身不了解的环境进行想象,所以学生大多数无法理解一些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例如在《沁园春·雪》中所描绘的北国风光,是学生怎样都无法想象的,即便身处其中却也很难理解其中所写内容。在面对有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语言描绘,并利用听觉感受,帮助学生形成认知,使学生能够尝试想象,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因为自身精力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文之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2展开必要的知识铺垫

大多数的文言文都涉及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知识,而教师在讲解这些文言文的过程中,则需要提前进行知识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盲校学生因为本身视力存在障碍,所以会对其生活范围与经验产生影响,无法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获取信息,导致其在理解一些文章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和生活经验的缺失,会使盲校学生在理解这些文章时遇到更大的阻碍,教学效果也会明显下降。在这一情况下,教师需要更有耐心,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对课文有所掌握。通过这一方法,才能够降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阻碍,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文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建立,对于文本的感知逐渐深入,帮助其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与文章相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进行倾听,理解这一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涯。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够使学生理解作者为何创作这一文章,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帮助学生理解背景知识和创作思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解决盲校学生本身生活经历和历史知识理解不足的问题,降低其学习阻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3.3发挥情境的辅助功效

在部分文章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创建出相应的学习情景,则能够使课堂更加轻松与简单,改变学习氛围,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准备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借此为其带来帮助。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语文课堂中教师所创建的情景大多数是通过图片与视频等方法进行展示,然而这一方式对于盲校学生来讲,却并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改变情节创设的方法,理解学生本身的生理局限,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提高教学水平。[4]

例如在讲解“安塞腰鼓”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播放表演视频和图片,使学生感受其表演的壮观情景。然而因为盲校学生本身存在视力障碍很难实现这一效果,所以教师需要仔细筛选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这样的场景,通过声音同样能够感受到场面的宏大,配合讲解音频,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表演氛围当中,学生可以感受这一场景中所形成的欢乐氛围,内心也会对文章产生更强的兴趣。经验创设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想要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动力与积极性。而且通过这一方式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具有辅助效果,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课文意境,使其掌握语文学习的乐趣。

3.4定位语文的教学目标

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讲,其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积累,能力目标是培养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目标是形成体验,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三个目标的统一。然而盲校与普通学校相同,虽然班级中学生的数量并不是非常多,但是不同学生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单一班级来讲,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例如可以划分为低视力和盲生,还有单独视力障碍和多重障碍,或者是优等生与差等生,甚至在年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目标难以确定的情况,因为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忽略后进生的感受,以中等生为主并兼顾优等生的学习。虽然这种课堂模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在面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5]在这一情况下,就需要从发展内涵的角度出发,有效确定语文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效果,而是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础,进而展开语文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感受能力和对于外界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不再以学生本身的成绩而确立教育目标,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4结论

盲校学生因为缺少对于文字和生活的直观感受,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在这一情况下,盲校语文课堂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出更强的画面感,借此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在本次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从语文教学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盲校语文教学的需求,提高了有关教学方法的效果,借此为课堂探究与延伸拓展提供了基础,希望通过对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够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徐文秀.盲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表情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0,11(23):42-44.

[2]刘海文.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9):194-195.

[3]牛婧.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课堂中对聋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04):195.

[4]馮志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J].汉字文化,2020,19(04):102-103.

[5]刘琴,廖辉.特殊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视频案例的成效研究——“特殊学校语文教材教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0):134-140.

猜你喜欢

盲校教学特点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基于IPAD的盲校职业教育课堂探索*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