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课程着力点

2021-01-10杨维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杨维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我国高校的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我国高校要增强课程育人意识,树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理念,建立高校课程之间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进大思政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课程 素质目标 同向同行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27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Focus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Wei

(School of Marxism,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AbstractA clear requirement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n China’s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was propos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who required that all kinds of courses should 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form the synergisticeffect. To implement this instruc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Xi Jinping,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establish the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set up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all kinds of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an all-round way, as well a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long-term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quality objectives; the same direction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我国高校的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我国高校虽然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工作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仍存在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不能融会贯通,大思政课改革的一些制度、规范也相对还不太完善;一些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的“价值引领”任务没有认识到位;也有一些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也不高,这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独木难支的困境。所以高校要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找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相互融合、协同育人着力点,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程,这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建立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必要性

1.1各门课程都有育人育德的内在功能

高校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价值,如“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师在传授解剖技能的同时,融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能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獻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能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和矛盾性,能从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中体察到物质世界变化的内因和外因等种种矛盾现象,进而能进一步认识到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辩证规律,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在各门课程教学中都要利用挖掘蕴涵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育德功能,这将大大改变专业课程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

我国高校的各门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才能收到立德育人的教学效果。如机电专业材料学课程,在教学铁碳相图时,可以就钢与铁的转换关系,对学生进行“百炼成钢”思想教育。在“纯碱工业”教学中,可以就纯碱生产方法对学生进行“重视资源开发、积极科学作为”教育,由原料利用率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由各种纯碱生产方法对环境的不同影响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总之高校可以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来培养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把求真、求美与求善统一起来。

1.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职责所在,任何时候高校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先,“立德”与“育人”相统一,要坚持大思政理念,形成大思政的教育合力,切实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遗余力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校要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最终形态,两者互为依存、互为影响。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价值就是要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在满足国家政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中体现学生的个体价值,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服务中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高校思政工作就是将学生的个体价值高质量地向社会价值转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促进社会風气的优化和国家的进步发展。

1.3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现象的现实反思

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普遍呈现出功利性、浮躁性和现实性等趋势。这也就不免导致我国高校师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功利思想,如很多师生认为其对自己增长本领与技能益处不大,对提高就业竞争力作用不大,这就导致他们投入精力与时间不够,影响思政课程的学习效果。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竞争能力,就把专业培养放在首位,注重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科研发展和办学特色,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边缘化。

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过程中,有贪大求洋之嫌,注重先进性、前瞻性,但实用性、适用性较差,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没有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关注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新动向、新变化,这就导致学生的接受度较低、教育效果不明显。如思政课教学一般都是采取大班制教学,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影响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不足之处,专职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只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就行了;专业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师队伍中地位不高,难以取得教科研成果,工作积极性不高、热情不浓。很多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能力欠缺,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本质要求

2.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所以高校思政工作首先要讲政治,带领学生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2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认识,坚持立德育人为先,需要各院校集中力量进行尝试和突破,在师资上、教学设计上进行改革,各门专业课程形成价值观同频共振,这样“课程思政”才能落实到位,改变“思政课程”孤岛化现象。专业课老师要做好“课程思政”的有心人和推进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挖掘相关思政元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专业课老师只有坚持立德育人,各门专业课程教学才具有正面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立德育人功能。

3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路径选择

3.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政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要从教学规划制定实施、课程体系构建、教师职称评定晋升、教育教学资源调配等方面把思想政治课放到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力度,为高校思政课程提供空间、时间、条件的保证,把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效融合,加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真正营造大思政格局,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高校必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应深刻认识“育新人”的重要现实意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眼全球人才竞争,推进高校育人工作;正视问题与不足,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及时纠偏、矫正方向,引导青年学生在练就过硬本领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3.2增强课程育人意识,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立德树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崇高责任与光荣使命,需要所有高校工作者、教育者的共同参与,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增强课程育人意识,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做“课程思政”的推进者和实践者。高校必须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及专业课教师补充作用,高校专业课程要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致力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统筹规划,建立完备的“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各类课程改革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大思政”的理念落细落实。

各门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价值,专业课程教师应努力发挥自身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寻找、挖掘显性的和潜在的育人教学优良素材;教学方式设计要组织好课例研究和交流示范,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情感和学习主体性,使育人教学做得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纯碱工业”的育人教学,可以由纯碱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3.3建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要把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多维度、多部门联动协调的管理育人机制,要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的各阶段、各部分、各环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培养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高校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体现出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都要亲自到高校讲党课、上思政课,既当教育家,也当政治家,保障大思政工作落到實处。高校内的各职能部门都应从立德树人出发,自觉服务于育人,真正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政课教师都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职责,这就需要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育融合,树立同向同行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一是高校应注重加强教师德育建设,使广大教师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增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融合度,同时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素养与道德品质,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二是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协同,破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种壁垒,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中得到锻炼和教育,明确和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力和水平,从而强化、提高、反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衔接、相互贯通和有效协同。

项目基金: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JDSZK077。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张磊.科学的多元价值与科学价值观养育[J].化学教学, 2016(4):3.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徐建光.坚持全课程育人深化课程思政改革[J].上海教育,2017(12): 14.

[4]焦苇,陈之腾,李立基.上海高校积极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17(19):8-9.

[5]黄爱宝,高明.高校“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0-105.

[6]周莹.基于“大思政教育”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