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1-10牛玉清

科教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双创专业

牛玉清

摘要为着力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偏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創业型人才缺乏专门化培养与成长途径”等问题,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学校建设创业型大学为契机,持续深入教学改革,以中小企业创业经营与管理为主、2+“1”创业专班和“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为辅,实现整体学分置换、真实项目实践、教研创产融通,教创孵投四位一体。经过5年的实践应用,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国内高职院校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创业专门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5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Special Tal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NIU Yuqi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ow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hip",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and growth channels for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angdong Ling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kes the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to continue in-depth teaching reform, focusing on the entrepreneuri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upplemented by 2 + "1" entrepreneurshipclassand"2"+1interdisciplinarycomprehensivepracticeclass,itrealizesthefourinoneofoverallcredit replacement, real project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innovation, produc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incubation andinvestment.Afterfiveyearsofpracticeandapplication,wehaveexploredanewmodeofentrepreneurshipspecialized talents training,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domest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entrepreneurship specializ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后,全国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创业就业为目标,加快培养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能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1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国外,已经有创业的专门化教育进入到高校,呈现出政府、学校、企业“三螺旋”互动格局,形成了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等西方大学为代表的“专门化”培养模式和教育、创业孵化紧密互动的创业生态。在国内,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率虽然保持高水平,但学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并不高,普遍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自主创业便成为学生拓宽就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的重要渠道。随着新技术革命催生的产业转型升级,加上新冠疫情带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国家会更重视自主创新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高校必将日益重视创业专门化教育,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创业人才专门化培养成为必然趋势。创新创业人才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承担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重要责任。相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化”,其“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恰是一种创业精英教育。尤其是面向具有一定创业潜质且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群体,按照创业从0-1的成长规律,通过对他们进行创业专门知识的教学、创业实践平台的锻炼、真实创业项目的不断打磨,使他们更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真正掌握创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实现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2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依然偏低,创业成功率更低。据有关统计,各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大多徘徊在2%-4%之间,属于偏低水平。这就提出了创业能力是否能够培养?怎样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融合。但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仅把创业教育当成专业教育的“配角”或“补充”,各自为战、各成体系实施,从而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对创业教育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创业人才专门化培养难以形成合力。当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虚实结合。有的仅仅依托双创教育中心,由就业处、学生处或团委等多个部门负责双创教育,人员、费用都来自各个单位;有的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责职能等;有的从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层面都成立了双创教育机构,与教学单位紧密结合实施双创教育。但都缺乏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全盘统筹,导致面上轰轰烈烈、点上(专门化教育)浅尝辄止。

因此,如何实现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有效成长路径的问题,成为双创教育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3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的试行举措

在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方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做了大胆的尝试,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我校设立创业管理学院,开设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并以此探索“教创孵投一体化”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式,以学校建设创业型大学为契机,持续深入教学改革,以构建“两阶段、四贯通”双创教育体系,实现双创“普及化”与“专门化”贯通培养为标志,在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偏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型人才缺乏专门化培养与成长途径”等问题的四年多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符合创业人才成长规律的专门化培养模式、构建了双创专业教育与实战高度融合的“专门化”课程体系、实现了双创教育教学方式的突破性变革、打造了“四层级”双创实践平台,建立了双创教育管理体制和双創人才培养考评制度,为我国高职院校跨界专门化培养创业人才开创了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3.1变模式

总结创业人才培养规律,以创业专业为主体,联合2+“1”创业专班(2年原专业学习+1年创业专业学习)、“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2年创业专业学习+1年其他专业学习)、科创班等形式,培养创业专门化人才,构建了独具特色“教创孵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递进式、情景式、项目化、实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解决创业人才专门化培养的有效性问题。

3.2建课程

在改革创新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基础上,重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对未来创业专门化人才具备的能力及培养目标做出最新的界定。为了培养出真正的创业“战士”,学校高度重视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方案,分类型、分阶段、分层次构建了符合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能力提升规律的课程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设计了递进式、承接式的课程内容,从第一到第五学期,在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加入适当比例的“特色课程”和“实训课程”。课程从“创新思维与实践”“市场调查与商业策划”“团队管理”“初创型企业财务管理”到“互联网营销”“产品销售实训”“双创项目实践”“学分置换培训课程”等,围绕初创企业的核心业务板块和管理能力进行了深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引导,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做到阶梯递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专业特色初步凸显,2019年,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品牌特色专业”。

在2+“1”创业专班和“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主要以专创融合培养人才为导向,面向校内除创业专业之外的专业学生,选拔具有创业意向且有一定创业潜质的学生专门培养,为其创业项目或后续创业计划进行专项教学与指导。选拔对象多为参加各级别创新创业比赛获奖团队成员、已有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和拟有创业计划的学生。因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创业实践基础,且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在课程设计上以创业技能训练为主,重点突出专业技能与创业思维的融合,帮助落地创业项目。在第五学期,训练包为主要上课内容,包括如何创办企业、创业经营与综合管理实训等;在第六学期,以项目孵化和指导为主要训练内容(配合毕业实践环节)。通过短期创业技能训练课程来指导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引导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项目精准定位、拓展市场、实现落地,通过以上方式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3.3优制度

利用学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契机,完善双创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创业型大学建设方案》《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考核暂行办法》《学分置换暂行办法》《创业孵化园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实现课程、学分、实践平台、体制机制、考评、孵化的全协同、全贯通,从系统上解决上述难题。加大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成功比例,构建“项目实践+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价值实现”为一体的新型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与完善有关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培养与管理过程,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效果。

3.4搭平台

依托政行校企合作资源,建成省级、市级、校级和二级学院“四层级”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导入真实双创项目,为学生提供包括项目实践、技能训练、创意培训和实践、创业咨询服务、双创项目孵化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等。涉及的具有示范性的双创实践基地超过2万㎡,投入约2100万元,每学期服务学生超过12000人次。这些基地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电商实训基地(创管实训室)、创业孵化园、DIY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心、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等,全力保障学生双创实践活动。

4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4.1确立了独具特色的“教创孵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合作,成立广东省第一个“双主体办学”的创业管理学院,提出培养“实战型创业人才”。以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为主体,联合2+“1”创业专班、“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科创班等形式,注重多元化培养创业专门化人才,构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创业基础流程+创业项目运营实训+创业项目孵化实施”的递进式、情景式、项目化、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摸索出卓有成效的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创业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创业专业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业SYB培训、“百日成金”创业特训营、岭南大学生100人创业训练营等各类创业项目或活动充分应用学到的创业知识。同时,经过筛选的优秀项目可以选择加入学校孵化基地,获得更加专业的创业指导与创业服务,并可通过孵化基地资源,吸引学校与社会投资,从而促进项目的落地与孵化。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顺利毕业约1500名学生,其中自主创业学生比例接近15%;2+“1”创业专班开设三届以来,已经培养其他专业学生155名,其中自主创业人数达到32名;“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开设三届以来已经培养学生270名,其中自主创业人数接近30名,大学生自主创业比率显著提升。

4.2构建了双创专业教育与实践课程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岭南学院建设“以大健康为特色的创业创新型职业技术大学”为契机,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引下,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分类型、分阶段、分层次构建了跨界(跨专业)与“中小企业创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全方位贯通、协同培养、符合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能力提升规律的“专创融合”新途径和全新的双创课程体系、双创系列教材、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机制等,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

为实现综合素质与双创能力递进培养,在学校已经构建的“两阶段、四贯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过研究创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明确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设计了递进式、承接式的课程内容,在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加入适当比例的“特色课程”和“实训课程”。在2+“1”创业专班和“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主要以专创融合培养人才为导向,在课程设计上以創业技能训练为主,重点突出专业技能与创业思维的融合,帮助落地创业项目。另外通过增加开设“5+3双创真实项目”和在线双创课程选修,提高双创实践的学时学分比例,实现双创普及教育到创业专门化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项目、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贯通,构建了“专创融合、成果导向”的双创教育课程。

4.3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的突破性改革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形式。创业专业、2+“1”创业专班、“2”+1跨专业综合实践班、科创班的专任教师大多来自企业,拥有丰富的企业经营实战经验,属于真正的企业导师+企业教练+孵化导师,多重身份融会贯通,在不断研发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基础上,实现了教学方法上的突破性改革。在打造的“教创孵投一体化”的实践平台上能够实现多门课程融合、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团队化学习、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项目实战整合式”的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任课教师以递进式、情景式、团队化、项目化和实战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教授与创业技能的训练。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条条框框,从“学中做为主、教中学为辅”到以“做中学为主,教中学为辅”,在真实或模拟的创业项目中开展双创能力、双创素质的训练和理论水平的提升。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成果。

4.4形成了“教学+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以“全类型、全业务”覆盖为指导,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建立各项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管理制度,对象上覆盖校内所有层次、类型的实践基地、实训室、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园等,保障日常双创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大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成功比例,构建“项目实践+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价值实现”为一体的新型双创教育管理体系。

4.5完善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制度

运用学校DQP成果导向学分制改革成果,发挥学分制赋予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优势。在已有《学分制实施细则》《创新创业选项实践成果考核暂行办法》等专门制度基础上,为双创教育的“课程打通”和“学制弹性”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程实施规范》等制度,并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标准,不断完善双创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4.6打造了“四层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依托政行校企合作资源,在广州和清远两个校区建成省级、市级、校级和二级学院“四层级”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导入真实双创项目,为学生提供包括项目实践、技能训练、创意培训和实践、创业咨询服务、双创项目孵化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等。涉及的具有示范性的双创实践基地超过2万㎡,投入约2100万元,每学期服务学生超过12000人次。这些基地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电商实训基地(创管实训室)、创业孵化园、DIY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心、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等,全力保障学生双创实践活动。

5总结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双创普及化教育已然形成,都根据各自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并取得了众多成效。双创普及化的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技能,但是要培养真正掌握创业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形成创业专门化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特色创新和青年创新人才科研项目《创业专门化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20WTSCX289

参考文献

[1]徐志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04).

[2]蒋君,张志强,肖志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双创专业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探讨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