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2021-01-10李成刚

南北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李成刚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培养,也是教师需要肩负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从课前预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布置学生反思作业等几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题教学 反思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96

在面对类型多样的高中数学题目时,学生不仅要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对自身的学习情况、题目的作答情况进行反思,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由于部分高中学生反思能力较低,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过于重视新题目的解答和学习,而忽视对旧题目的反思和推动学习效率提升的作用。对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发挥反思在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不足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课前预习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有重点、有准备地带着问题进行听讲,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讲明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去预习,并且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做好预习记录。比如,下节课要学习哪些定义、原理和公式,这些原理和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这些原理和公式有哪些用途,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内容和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有何联系,自己有什么问题还不理解,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训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由于高中数学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很容易遗忘且难以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因此有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及时地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不仅可以随时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还可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脉络,更易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各章结尾以及每一个专题的结尾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首先,在每一堂课的结尾时,数学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即课堂小结。例如,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还未明白,等等。其次,在各章节学习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例如,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本章的重难点内容是什么,本章中的各节内容之间有何联系,本章可以与哪些章节联系在一起出题,等等。最后,在每一个专题学习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对该专题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例如,在教学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内容时,由于每一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增减性都有差异,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这部分具有差异性的内容。在总结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了解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重点内容,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不足。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题后的反思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只有在大量的练习中才能熟能生巧,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大量练习固然重要,但学生不能深陷题海中不能自拔,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题目做得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题后要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梳理归纳,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同一个题目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后的反思能力,让学生不仅能知其一,还能够知其二。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在解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学生自己在做题目过程中是否想到了?如果没有想到,为什么没有想到该方法?除了这种解题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题?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哪种方法更便捷?假如变换题目中的个别已知条件或者求解变量,将如何进行求解?等等。在日常数学知识讲解和数学题目分析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是提升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多与此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反思之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进行相对应的反思。

四、布置学生反思作业,将反思落到实处

反思是思维的再整理和对新事物的再认识,是一个转变观念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常会引发痛苦和烦恼。虽然相比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有着较强的自制力,但是对反思行为仍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和抵触情绪,一般不会自觉地进行反思。对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反思任务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因为反思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反思能力培养的教学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将反思行为落到实处。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实践反思,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能力才能提高。

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日常性反思作业和阶段性反思作业来要求学生将反思行为落实下来。日常性反思作业主要包括要求学生在课下或者做练习前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系统回顾一遍,将自己尚未明白或者新的思考、想法等记录在反思笔记上,这样不仅强化了记忆而且提高了做题效率。阶段性反思作业是指在某一章节或者期中、期末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的反思活动。主要包括要求学生自己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相近的公式、概念、性质、典型的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等进行归纳整理,将归纳整理的内容以及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另外,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将自己在练习或者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用错误警示自己。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学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反思作业,通过监督和督促,学生才会渐渐地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地去落实反思行为。

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影响着高中数学的学习,也关系着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布置反思作业等多种方式将数学教学与培养反思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8):461.

[2]張艳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0):11-12.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