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1-01-10常昆

南北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考核

常昆

【摘要】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解决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还要求人们学习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支持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创新。掌握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成为现代社会必修的课程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1+X” 就业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38

由于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同时在社会、学校和家人的共同引导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逐年降低。特別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忽略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自我学习要求,而计算机应用水平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不小的影响。这就是大学阶段需要做好计算机教学,以及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上实践课,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文章基于“与专业融合,以就业为导向”[1]的理念,通过阐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完善课程考核与“1+X”资格认证的整合,加强资源建设,加快教学方法的改进,增强教学内容创新等策略,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析。

一、基于就业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放在优先位置,学生的“学”是次要的。而市场需求是影响高职院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课程更新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专注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把知识、技能和质量目标作为导向,使学生更详细地理解计算机概念、基本信息处理操作、办公技能的使用,同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责任意识。

(二)培养目标

结合中国教育政策、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社会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在院校教学的过程中,该课程起着重要作用,为专业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程具有强大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完成计算机实践操作。

(三)教学内容

社会中的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文本编辑等)。不同的工作类型需要的技能大不相同,而计算机可以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给人以帮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基于这些工作的需要开展相关教学,例如Windows文件管理、广告海报、数据表等。

二、基于就业前提下,现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科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制定和执行的教学内容不同于传统的侧重于理论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只能被动地学习,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无法全面发展,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和工作要求[2]。另外,从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方面来说,计算机复杂广泛的理论知识领域深奥难懂,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学习效果差。

(二)缺乏实践教学

近年来,高职院校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并引入计算机创新教学成果,多次更新计算机硬件教学设备,努力满足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但是还有一些院校由于资源有限而无法进行设备升级,部分设备老化,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巨大。

(三)教学目标和学习条件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高职院校善于使用学习目标来激励和管理学生,使用良好的教学目标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院校存在设定学习目标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不能有效地起到激励性和指导作用,还会阻碍教学活动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抑制作用。另外,一些院校设定了一些奖励丰厚但特别苛刻的学习目标,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缺乏对学生实际水平和自身教学条件的评估,往往耗时耗力但不起作用。

(四)许多学生缺乏主观学习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宽,高职扩招,降低了入学要求以扩大入学人数,导致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强,但因为高考竞争激烈而进入高职院校,有些学生则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差,但因为高考竞争少也进入了高职院校,因此无法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统一性。学生自身的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院校环境和教师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也很重要。在大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像中学那么严格,需要学生加强自律性,而这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三、以就业为前提,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完善课程考核与“1+X”资格认证的整合

信息时代的各种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课程考核应包括多个方面,应该做到日常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统一,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科学的考核结果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考核来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尝试解决和改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竞争和学习氛围。

国家专门制定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参加期末考试,而且还要参加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才能通过课程考核,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

(二)加强资源建设,开展数字学习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生相伴,院校建立计算机教学的数字平台十分必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交流、下载资源和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三)设定客观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和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根据工作的需求设定客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工作对学生的能力需求,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4]。同时,教师还要弄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再是教的主体地位,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四)加快教学方法的改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支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注重发展自己的素质和技能。同时,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乐于学习为前提来组织教学,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计算机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教学的基础。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应该通过使用计算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际操作。此外,教师需要认识到情境教学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呈现特定的情境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并接受教师的教学。

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重点。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几组,使每组的技能水平保持一致,指定小組组长,小组人数(4-6人),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彼此学习,帮助队友,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班级整体进步。

(五)增强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创新教学内容不仅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其次,选择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试点课程,根据试点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实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最后,优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在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相应的证书考核水平,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潮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类型教育的‘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677)】

参考文献

[1]郑健江.构建“与专业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J].科技视界,2015(23):48.

[2]邵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21):73-74.

[3]龙雨妃.基于“1+X”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微课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9):201.

[4]巴图格日勒.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9):156.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考核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内部考核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