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听课效率的方法探究

2021-01-10王善建

南北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王善建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多以教和练相结合,学生听课质量不高,是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课后复习不积极,学习成绩一直不能提高的原因。因此,教师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课堂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并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听课效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25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听课效率一直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水平、追求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只有被学生吸收转化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值得教师探究。

当代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有数学问题都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难度加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教师进行引导,能够更容易走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上,可以避开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减轻学习负担。教师应利用好课堂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一堂好课应做到内容充实丰富,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听课效率直接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核心。设置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能够帮助教师把握课堂的节奏和学生的听课状态;最后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与练中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最终有所收获。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有了学习数学的需求和意识后,才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特点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如教师可邀请五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三名旅客、一名服务员、一名店长,设置如下情景:三名旅客去住旅馆,住一晚要30元,旅客每个人拿出了10元。但旅馆打折优惠只需25元,服务员送钱的过程中偷偷留下了2元,只送回去了3元,也就是说旅客三个人每人只花了9元,加上服务员偷偷留下的2元,一共是29元,问剩下的一元去那里了?然后教师给学生時间思考,再分五人小组讨论,台上的五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讨论。最后无论学生是否讨论出来结果,都要给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引导。这其实就是数学思维的问题,三名旅客是支出者,而收入者是服务员和店长,旅客实际支出是27元,店长和服务员的收入正好是25元住宿费和偷偷留下的2元。学生很容易把服务员的2元收入划分到支出中,这就造成了数学逻辑的错误,导致少了一元的存在。这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举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带入问题去思考。并且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在生活中能用到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了学习数学的需求,对学数学的欲望也就会增加。教师可以同时采用幽默的话语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数学不再反感。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听课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做好预习准备,课堂集中注意,积极思考,认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好课堂笔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那么学生的听课效率自然不会低。

二、在教学中突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认真思考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以解决学生问题为重。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再怎么丰富,学生不能将其吸收利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是无效的。所以,教师要注重解决学生怎样高效吸收知识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个知识进行解题。如圆的一般方程式为x2+y2+Dx+Ey+F=0,x的平方和y的平方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学生在求圆的方程时不一定非要知道所有参数的数值,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是D、E、F,因此只要想办法求出这三个系数的数值就能够确定圆的方程。同时,圆的代数特征非常明显,它和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而圆的标准方程能够给出圆心坐标的数值和半径大小的数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将两者相结合,通过方程给出的信息确定更多圆的其他信息,由此来解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解决学生知识实践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数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最紧密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得数学思维,更是为了将这种数学思维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体现数学的实践性。现在很多学生认为在生活中运用不到数学,比如遇到有人落水,难道还要测量数据来计算跳水角度吗?但是遇到数学诈骗,利用逻辑混乱设计骗局,如果数学思维不缜密就很难看出这种骗局。数学与生活十分贴近,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将一道函数题设计成在超市买东西付款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空间想象能力欠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多观察,多练习,逐渐磨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实践教学可使学生知行合一,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落脚点,自然而然就愿意认真学习,在课堂中的听课状态也就更加集中,知识转化率提高了,听课效率也就提升了。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应突出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转化使用知识;最后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