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热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1-01-10梁黎黎何智勇谢彩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类风湿关节炎

梁黎黎 何智勇 谢彩虹

摘要: 目的 观察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热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2019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风湿热痹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CRP、ESR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少林膏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应用于风湿热痹型RA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少林膏;穴位贴敷;风湿热痹证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全身小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需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多,使得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服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皮肤给药已成为第三大给药途径,中药外治已由局部体表病变治疗向全身性疾病治疗发展[1]。广西骨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多年,近年来也在类风湿关节炎得到应用。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观察少林膏穴位贴敷对风湿热痹型RA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19年7月~2021年5月在我院综合内科.老年病科就医的RA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0~75岁,平均(45.5±21.6);病程2~25年,平均(10.2±5.8)年。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45.6±15.7)岁;病程3~29年,平均(9.6±3.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符合RA相关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考《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医诊断及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3];年龄30~75岁;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DAS28评分≤3.2分);既往无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史;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心肺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病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处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既往曾有皮肤对胶布严重过敏的患者。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口服甲氨蝶呤片(MTX)7.5 mg/周,硫酸羟氯喹片0.2g/次,2次/d。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少林膏(我院中药房提供)由麝香、薄荷、细辛、没药、白附子、冰片、骨碎补、自然铜、马钱子、续断、地鳖虫、乳香、海风藤等20余种中药按一定比例组成。上药研细末后由药剂室用凡士林调成膏状以供使用。每次取方纱布1块,将药膏均匀涂于方纱布上,厚约0.2 cm,敷于规定穴位(按疼痛部位灵活选穴)处。每天换药1次,每次贴敷4~6 h取下。治疗持续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主要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等的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等)。

1.3.2 临床指标评估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上肢静脉血检测 ESR、CRP,采血及各指标的分析均由广西骨伤医院检验科进行。

1.3.3 RA病情活动采用DAS28进行评估, DAS28包括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2个部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病情活动性越高[4]。

2. 統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样本运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其中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组间差异对比予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样本差异比较运用χ2检验。按α=0.05 水准,P<0.05 则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DAS28 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3.2 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4.讨论

4.1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穴位贴敷组DAS28评分、CRP、ESR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提示穴位贴敷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因穴位贴敷组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采用辨证论治,确立证型,虽偶见溃破、皮疹、瘙痒症状,但能明显改善关节红肿热痛,并避免长期服用甲氨蝶呤出现的恶心、食欲下降、头晕等症状。

4.2 类风湿关节炎符合于中医学“痹证”“风湿”“历节病”的范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明湿热为痹证产生的重要因素。《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指出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出现同一种疾病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风湿热痹型痹证,主要是因素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素体阳虚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关节疼痛不能屈伸,发热等,而形成风湿热痹。少林膏为我院专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研制膏药,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已有临床研究[5],少林膏由麝香、三七、红花、血竭、泽兰、川乌、草乌、乳香等20多种药物组成。其中,麝香芳香通络、透骨,引药直达病所;三七甘微苦温,为伤科止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圣药,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针对关节症状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具有奏效快、副作用少、适应症广等优势,由于RA病情复杂,单一方法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经中医多元治疗有望达到短期缓解症状的目的。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展RA穴位贴敷治疗项目,以扶正祛邪、调节免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忠.中医内病外治的研究进展及思路-全身性疾病药物外治的文献回顾、发展趋势及技术要点[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3-5.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4]伍伟,何东初.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77-80.

[5]梁伟国等,麝香少林膏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1999,22(2):1-4.

课题名称:广西骨伤医院院级课题(少林膏穴位贴敷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生存质量影响)

课题号:GXGSYB-2019015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类风湿关节炎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