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那份被遗忘的爱
2021-01-10张珺
【摘要】每学期伊始,大班总会迎来几名“插班生”,这些插班生大多因父母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转到新幼儿园,由于幼儿性格、习惯、环境反差过大等原因,他们在生活学习习惯、情感归属、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如安全感丧失、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产生焦虑、社交退缩等诸多心理行为问题。本文试图从共同体建构理论、同化顺应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大班插班生入园焦虑的原因,最后,在园所氛围和家园合作方面指出影响幼儿适应陌生环境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大班插班生适应新环境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 大班插班生 入园焦虑 审视 疏导对策
一、插班生“入园焦虑”,我们研精覃思
(一) 入园焦虑的内涵
所谓焦虑,是指个体预感到即将面临不良处境时的一种紧张情绪。入园焦虑是指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
大班插班生的焦虑表现为幼儿离开原先比较熟悉的幼儿园后,由于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等发生变化所产生的不适应和抵触的反应,加上自身的年龄特点,而出现不接受现在班级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人际关系,变得哭闹、不愿来园、孤僻离群等表现。
(二)入园焦虑的表现
在实际生活中,插班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他们可能已经是6、7岁的“大”孩子了,但依旧面临着环境、主要教育者、同伴关系、学习方法等一系列的改变。
1. 探——“目瞪口呆”之我在哪?
对于插班幼儿,尤其是自身气质类型较为忧郁的幼儿或者是曾经被拒绝、被忽略的幼儿而言,由于环境的改变加上自身的性格气质以及交往类型的影响,他们会担心与人交往,尤其是与陌生的同伴交往,也容易因为在新环境中面对挫折、遭遇不适而产生社交恐惧障碍。
2. 拒——“唯我独尊”之我是谁?
插班幼儿极容易遭遇情感障碍, 表现为在刚插班时对环境、事物的过分激动、热情,因此始终处于激动、难以自我控制的状态,不分场合的肆意纵情;插班后,由于环境的转变,加上幼儿情绪管理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动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或者因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失去了情感上的心理依赖而显得过于冷漠,因此往往易造成同伴交往中的情感障碍,这样的情感障碍很大程度上对幼儿园插班生的同伴交往产生了影响。
二、插班生“入园焦虑”,原来事出有因
马斯洛提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关注高级需要,但有时候这五种需要又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每种需要的程度不一,造成大班插班生入园焦虑的原因也并非完全按照需求层次自下而上排列的,在更多情况下是多种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
1.生理需要的缺失――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不同的幼儿园在生活自理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吃饭和盥洗方面。个体园中的幼儿大多都是统一时间吃饭,类似军事化管理;但往往公办园采用自主吃饭的形式,需要幼儿自助取菜和盛饭,插班生就非常不适用这种分流用餐、自助取餐的模式,当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出现不适应时,幼儿便容易焦虑。
2.安全需要的缺失――园所环境,焕然一新
园所之间固有环境因素的巨大转变,是插班生入园最常见的心理压力表现。幼儿园会有一日生活常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有许多规则,比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不能大声喧哗,在活动区域里拿的东西用完要放回到原位,有些东西还需要与同伴分享等等。
三、插班生“入园焦虑”,必须因势利导
弥补插班生某些需要的严重失衡与突然缺失,是导致幼儿焦虑的化解重点,同时我们也应放在满足并且建立插班生新的需要平衡上想办法找策略。
(一) 家长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家长的焦虑往往比幼儿更甚,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和最亲近的人,在大班孩子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里,帮助他适应新的环境,尽快渡过入园焦虑期,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重要一步。
1.言爱有理——给予理解
深入交流要让爸爸妈妈知道,插班生表现出来的任性、不听话、默默哭泣、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如从前的“退行”行为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因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感受孩子的关注和重视被减少产生的心理压力,接纳孩子这些焦虑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她知道父母还是爱他的。
2. 化爱有痕——给予拥抱
早上送入幼儿园时,请给予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带着父母爱的期许开始美好的幼儿园生活;下午接出幼儿园时,同样请给予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知道当自己独立融入幼儿园生活后,爸爸妈妈有多么开心。一个又一个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和满满的信任,这样入园的焦虑会逐渐被爱融化,满足他肢体上的安抚。
(二) 教师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导致大班插班生焦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必须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幼儿焦虑,并以此为依据,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缓解和消除幼儿的焦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1. 摸清孩子“底细”,制定个性档案
插班生就好似一本特别的书,想要了解他们的人才能读懂,不了解他们的人,永远也读不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洞察他们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用他们的心灵感知世界,用他们的语言表达世界。
2. 权衡孩子性格,给出恰当解释
插班生入园焦虑的表现各不相同,应根据幼儿气质类型与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缓解方法。
◆“如坐针毡”型的幼儿用简单的亲近方式和玩具无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多顺应多满足,用语言给予抚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喜欢新老师,喜欢新同伴。
◆“变幻莫测”型的幼儿比较情绪化,容易被环境吸引,该类幼儿能和老师互动,并主动和老师攀谈,但这类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经常会发生打闹、争抢玩具。
◆“迟疑观望”型的幼儿很少与陌生同伴玩耍,往往等待被交往,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教师要鼓励孩子慢慢学习自理,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发现他努力、进步后给予表扬,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与幼儿家长沟通。
3. 跟上我的节奏,彼此形影相依
到了新园所,别的小朋友做得很娴熟的事情,插班生却总比别人慢半拍,那种谁都比不了的挫败感让他们很郁闷,其实原因是插班生和其他小朋友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换了一个园所,在上课、游戏和生活中都会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下去,孩子将没有成就感,失去自信心,不利于个性发展。
4. 增进支持策略,家园共营共建
教师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各项表现,教师利用家校通、班级QQ群等及时上传孩子在园活动的照片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放心。
在来离园的接送时间,做好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细致地做好保教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通过家园双方的有效配合,加速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四、 感悟与反思
这些默默躲在角落里的插班生,虽然已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姐姐,但他们仍有一个脆弱、不安的心,要走进童心世界,必须细心地观察他们,耐心地引导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全新的集体中,依然要面临着入园焦虑的挑战。然而我们不能再像对待小班幼儿那样,用母亲般的温情来吸引他喜欢幼儿园,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
作者简介:
张珺,女,1981年1月生,浙江宁波人,汉族,本科,一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单位名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仙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