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与死:《荒野猎人》的伦理价值审视

2016-06-04张文博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审视伦理价值

【摘 要】伦理价值是关于人类社会关系中价值道德取向的评价与判断标准,是对社会关系的底线思维下的规范与约束。影片《荒野猎人》阐释了生与死背后的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对生命、生存、生态等进行了底线的反思和审视。

【关键词】生与死;伦理;价值;审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40-01

《荒野猎人》一场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却被赋予了历史般的架构,承载着美国时代背景下独居匠心的魅力。电影聚焦于19世纪的美国,此时的美国处于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社会整体对资本的狂热追求,造成了对自然的无底线索取,以文明为外衣的野蛮行径,对生态造成了破坏的同时更威胁到了当地土著的生存。影片《荒野猎人》中利益之争,生存之战、复仇之路……书写着时代背景下的生与死,生态之悖论、生存之挣扎、同伴之背叛都是对时代背景下社会伦理价值的沉思。

一、生与死:蔑视生态的轻狂

“种族灭绝是一种持续的、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顾被害者的无抵抗或无威胁”“直接或间接地对待这一特定的群体进行肉体的毁灭”,可见,种族之间呈现为生存之争而相互残杀的局势,在为生存而战的独立意识个体内心深处,激荡着难以磨灭的讽刺与谑嘻。电影《荒原猎人》中,对野生动物的猎杀,从中获取皮草的利益,忽略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人类生存、文明处在危险之中,从而引发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种族之间的血腥之战。影片中上演的生存与灭亡、复仇与回报、杀戮与救赎似乎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生存模式的嘲讽与讥笑。影片《荒原猎人》折射出在人性的贪婪下生态环境的悲哀,人类在利益驱使下而导致的动物生存之忧、人类种族之间的博弈之战……都是“轻狂”之下违背生态伦理的写照。电影是现实生活的镜像艺术表现形式,影片中投射出人类扭曲的生态伦理观念,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蕴含了人类蔑视生态平衡的轻狂。

二、生与死:背信弃义的痴傻

“一种对行为及其后果的评价与担当意识,它追问行为本身的善恶以及行为后果的良窊”“它对人们主观意图之善恶抱有理想性的怀疑,并否定一切以善的意图虚饰的恶的作为”。人性的贪婪吞噬着的内心促使其抛弃患难之情,欲望之火驱使其卑劣的行为,约翰·菲茨杰拉德(汤姆·哈迪饰)无法对他人的遭遇进行理解和同情。其对同伴的抛弃美其名曰“仁至义尽”,却为了个体的私欲蔑视他者存在而杀害格拉斯的儿子,并说服吉姆·布里杰(威尔·保尔特饰)将休·格拉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抛弃在荒野中。队友之间的伦理关系被悬置,“患难之情”与“同生共死”的道义伦理皆被消弭,在约翰·菲茨杰拉德的眼里,“道义”“责任”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存在,成为了其可以肆意扼杀的对象。休·格拉斯面临生死的困境,从对儿子的爱与对约翰·菲茨杰拉德的恨中衍射出人性的弱点。休·格拉斯历经磨难回到部落去为儿子复仇,而约翰·菲茨杰拉德自私的欲望迫使其对队长痛下杀手。爱恨交织下,人性的弱点考验着人类文明选择,同样也考验社会最基本的“道义”与“责任”。“上帝让洪水去洗刷人类的罪恶,除掉世上的污秽、邪恶,使世界得以再生。”约翰·菲茨杰拉德最终葬尸于江河之中,以此浇灭欲望之火,换取肉体的惩罚与灵魂的救赎。

三、生与死:荒野求生的疯癫

人作为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性、情感、价值、信念的意识实体,具备“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以及“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素问》)的地位。“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得知,人作为意识主体具有独立不可侵犯的地位和身份,获得尊重、尊严与完善的人格。影片《荒原猎人》中休·格拉斯为了复仇,选择活着,然而生存之路并未开启,等待荒野生存的挑战与病痛的折磨。休·格拉斯在生命垂危之际,目睹儿子遇害,经历被抛弃在荒野中,困境与绝望中迫使个人意识主体“人性”特征的丧失与边缘化。其摈弃了人类生活的方式,像动物一样生活,食生肉、住荒野,以动物的行为习惯来保持生命体的延续。传统观念中的“天赋人权”在电影中变得岌岌可危,个人意识主体的身份在身披熊皮中逐渐模糊化,以马裹体的举止蕴含着荒野求生的困苦与人兽不分的疯癫。个体意识形态在求生与回归中丧失了作为人“生存”、“生命”的伦理底线,迫使主体的本我对超我进行了完全的钳制,失去了对自我“人”的身份的肯定,甚至完全违背了传统“仁义礼智孝”等伦理,彻底颠覆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生存的界限。

影片《荒野猎人》阐释透露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于伦理底线的缺失。人性在欲望的摧毁下导致的生态失衡化、责任与道义伦理的丧失以及意识主体生存境况的模糊化……均是折射出对社会现状的伦理反思。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批评纲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袁智忠.影视艺术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蒋栋元.生命·再生·罪与罚——《圣经》中的“水”意象[J].外国语文,2010(05).

作者简介:

张文博,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审视伦理价值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