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FTA 前后的老挝与中国贸易发展对比研究

2021-01-10SOUKKASEUMSOPHAPHONE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老挝

SOUKKASEUM SOPHAPHONE

摘 要: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建立以來,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了全球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老挝身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员国受益很大。研究CAFTA建立前后老挝和中国的双边贸易情况,对老挝发展自身经济至关重要;同时,老挝和中国同属CAFTA成员国,老中经济贸易合作规模也一直在增长,现今中国是老挝第一大贸易伙伴,约占老挝对外贸易的29%,研究老挝和中国经济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对发展老挝中国贸易,提升两国经济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关键词:贸易发展;老挝;对比研究

一、引言

老挝和中国,领土彼此接壤,地缘优势明显,并且早在1961年两个国家已经正式建交,开展经济贸易往来,经贸历史悠长。虽然近几十年的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有过一些小波动,但是总体而言保持了平稳向前的发展趋势。老挝中国两国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具体的多个产业的贸易互补性也较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得到强化,对老挝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成立使得老挝与东盟各国之间,特别是老挝与中国的经济贸易等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

二、老挝经济贸易发展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PDR)是东南亚地区为数不多的最不发达经济体之一。已有研究发现,老挝通过实施国内经济改革、实施经济政策和实现贸易自由化等途径来促进老挝的经贸发展。George(2006)发现,1986年以来,老挝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来进行经济改革,在这一阶段老挝经济增长迅速。尽管经济增长也导致老挝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但老挝的贫困率从1992年的45%下降到2002年的30%。Saikham(2020)发现老挝政府实施了促进森林种植业发展的林业政策,该政策可能通过增加林业和林业相关产业的产量,刺激出口和家庭收入,对老挝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从基础设施项目来看,老挝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虽有改善,但依旧较为落后,老挝与中国之间的部分贸易需要绕道越南。老挝需抓住CAFTA建设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目前,老挝国内运输主要是公路运输,承担老挝国内运输的绝大部分运输需求。主要原因在于老挝境内多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从而导致老挝境内桥梁、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需求。此外,老挝国内轨道交通基本空白,一些重要铁路如昆万铁路虽然规划数年,但是建设推进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三、老挝的经济水平

从整体经济水平来看,近代以来老挝深受西方殖民的影响,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赶走殖民者后,老挝又经历一段政治主导国家方向的时期(主要是站队越南反对北方邻国),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老挝是被世界银行认定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即便在东盟十国也属于最落后国家之一。2016年老挝国内生产总值159.03亿美元,如图1所示,2016年老挝人均GDP为2353美元,在东盟十国中居后,同中国相比,大概仅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30%左右。老挝的经济结构总体上还处于从自然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初步阶段,国内农林业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高,其次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二产业,以采矿、劳动力密集型低技术含量工业为主。

总之,作为落后国家,老挝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体现出后发优势的特性。老挝多年来经济发展不温不火,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属于增速一般的水平。不仅无法与中印等大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相比较,也不能与非洲埃塞俄比亚等落后国家相比。

四、CAFTA成立前老挝与中国经济贸易发展

早在1961年中国就与老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开始进入正常的经贸关系往来。1961年-1978年,中国对老挝曾有大规模的经济援助。1959年-1979年的20年间中国对老挝的经济援助多达10亿元人民币。中国为老挝兴建公路、印刷厂、纺织厂、汽车修理站和无线电设备等。但在1979年-1987年,由于老挝和越南一起反对中国,导致中老间官方贸易几乎全部中断。这种状态直到1986年才有所缓和,当年11月,经两国政府磋商谈判,初步恢复了双方的交流。

关于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90年-1995年六年内,中国为老挝政府提供了各种援助性贷款,贷款总额高达1.4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对老挝援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无息贷款、无偿援助、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这些贷款有效提升了老挝的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老挝机场开展项目建设,也在老挝国内建造了数条高速公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中国老挝接壤区域的经贸往来。

关于投资,同样在这期间,中老经贸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合作形式从中国对老挝的单向援助和官方贸易升级为更多样化、多元化的经贸合作,中国开始对老挝进行直接投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8年-1994年七年内,中国对老挝的FDI总规模为3630万美元,项目为48项。到了1995年10月,中国对老挝投资额已飞跃至5790万美元,项目达60余项。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到老挝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和主要方式是工程投资和项目承包(刘盈,2011)。

自2004年1月1日起,随着CAFTA“早期收获(EHP)”方案的实施,老挝对中国出口原木和锯材关税大幅下降,这便成为推动中老两国双边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的引擎。2004年,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达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中国成为老挝第二大进口贸易伙伴,占老挝进口总额比重的12.1%。

2005年7月20日,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老挝和东盟其他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除了已经实施“早期收获”产品外,中国与东盟开始对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全面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按照双方达成的《货物贸易协议》所规定的时间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这4个较晚加入东盟的成员,直到2015年才与中国实现自由贸易,但老挝作为区域内最不发达国家,中国主动给予其两批共计330项商品特殊优惠关税待遇(包括2004年1月1日的231项)。随着协议的不断落实,2010年中老贸易额达402百万美元,老挝成为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增幅最大的国家。

五、CAFTA成立前老挝与中国贸易情况

在CAFTA成立前,即老中经济贸易的较早时期,老挝对中国出口规模较小,但是在大多数年份都相比前年有所增长。整体来看,老挝与中国间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老挝出口中国的产品规模非常小,但是也在波动中增长。2004年之前,老挝对华出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2004年-2009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老挝出口到中国的商品额为12.65万美元,2019年增长到374.63万美元,六年之间增长了29倍。

中老贸易主要由中国出口老挝构成,1997年老挝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额为22百万美元,并且中老两国贸易对老挝GDP的贡献率也有了惊人的变化,由1997年的1.64%上涨至2009年的12.89%,由此可见中老两国贸易潜力巨大。

六、CAFTA成立后老挝与中国经济贸易发展

近年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加大了对亚洲经济的整合力度,强化了对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对老挝而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老挝带来发展机遇。譬如,连接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铁路“昆万铁路”建设、老中水电合作项目、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的相关投资项目等。后有老挝走出国门,拓展经贸关系,来中国开拓市场。譬如,老挝积极派出代表团参加中国与东盟举办的各种贸易博览会或贸易洽谈会,寻求扩大出口的机会。在老中的合作发展的过程中,老挝实现自身发展基本条件的改善,显而易见的是老挝工业基础得到了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为老挝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供了机遇。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除了个别年份,老中贸易规模呈现出大规模的增长,老中贸易对老挝GDP的贡献率也有了质的飞跃。1997年,老中贸易额对老挝GDP的贡献率仅为1.64%,而到了2019年这一贡献率提高到21.6%。尤其是2010年和2013年,老中贸易增幅较之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密切相关。

七、中国投资对老挝经济发展的作用

Salvatore(2007)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入和流出是与国际贸易不可分割的经济活动之一。当有国际贸易活动以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形式出现时,就会涉及到国家的进出口活动。凯恩斯理论指出,要增加经济增长,必须增加消费需求、政府支出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因此,增加投资、增加进出口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外商投资体系的完善,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大量的外资引进使得老挝获得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使得老挝的企业快速发展。随着FDI进入国民经济的大部分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在老挝经济中的地位继续上升,在老挝经济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老挝的外商投资迅速增加,帮助老挝企业转变观念,发展技术。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更加有效,促进了工业科技的进步。投资实现出口结构的提升,促进老挝经济发展。2010年-2020年中国对老挝投资矿业35.3%、农业4.7%、工业和手工业4.5%、服务业2.5%、木材工业0.08%、电力53.4%,从前面的讨论可知,这些部门也正是这些年来老挝的主要出口部门和增长较快的部门。

八、结论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挝和中国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同时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在资源禀赋方面,按照人均来说,老挝人均自然资源量比中国高,尤其是在金属矿、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老挝具备一定发展采矿业、林木加工、水力发电、农产品加工业的条件。同时,作为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老挝较高比例的人口在农业部门就业,能够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发展阶段方面,老挝经济发展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起步阶段,是典型的原材料出口型经济,国民经济基础薄弱。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具备典型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特征,国民经济基础较为雄厚。老中两国从相互出口的產品类型来说,具有较高的互补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促进了老挝发展进步。自贸区的成立及扩容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且中国的加入对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更为明显,一方面中国具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力强劲,中国对老挝的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帮助对老挝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老挝是东南半岛内陆核心国家,中国对东南亚市场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绕不开老挝。譬如,昆万铁路建设作为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重要铁路项目,具备较好的战略发展前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推进也促进了老挝制度建设。自由贸易取得建立及扩容能给老挝发展带来潜在好处也需要老挝完善本国相应的制度,譬如外商投资保护制度、提高通关效率等相关改革,且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使得中国因素的重要性得以体现。中国国力增强对处于东盟-中国自贸区框架下的老挝带来诸多机遇。

参考文献:

[1]胡德坤,彭班.试析中国对老挝的经济援助[J].现代国际关系,2019(07):45-50.

[2]胡均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03):4-7.

[3]姜书竹,张旭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0):53-57.

[4]蒋殿春,张庆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分析[J].世界经济,2011,34(05):26-41.

[5]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J].世界经济,2012,35(09):21-40.

作者简介:SOUKKASEUM  SOPHAPHONE(1993.11- ),女,老挝人,民族:老龙族,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老挝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