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浙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2021-01-10祝捍敏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3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双循环

基金项目:金华市哲学社会科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浙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YB2021119)”课题研究成果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体系的重新塑造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地处浙江中部的金华,承担着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建设任务,通过对浙中地区的现代流通发展优劣势分析,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角度,明确金华城市发展定位。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从供应链、数字经济、风险防范、优势扩大、人才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是浙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双循环;浙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不能支撑经济继续向前,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更加剧了国际市场的动荡,全球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全球贸易体系受到严重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产业。在2020年9月份,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中,研究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他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在现代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它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抓手与发展方向。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大范围地把消费和生产有机统一起来,扩大了交易范围,提高了生产流通效率,推动了分工合作,促进了社会财富创造。因此,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地处浙江中部的金华市,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第四大都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开展对浙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将有助于城市发展建设,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地主要采用金华市统计数据。

一、浙中现代流通发展基本现状

金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拥有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义甬舟”、“义新欧”、跨境电商等开放大通道,发挥市场、区位、交通、平台等优势,深化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为金华在更高水平、更高平台上推进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同时,新发展格局更有利于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激发消费潜力,提升行业竞争力,更有利于金华市打造浙江中西部消费中心。

近年来,浙中地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商贸流通业逐年增长。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值2611.9亿元。据表1,2015年-2020年近六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8%,高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速的6.16%。

金华和金华(义乌)分别是国家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通过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构建高质量现代交通网,不断放大“区位+交通”效应,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门户枢纽和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门户枢纽,为金华巩固全球贸易优势,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支撑保障。

近年来,金华市综合交通投资逐年增加,公路密度达到了120.64公里/百平方公里,货物周转量与快递业务量不断创出新高。

二、浙中现代流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1) 快递流通优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货运量呈几何式增长,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金华(义乌)市的快递业务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在浙中,发达的小商品制造能力与发达的小商品集散能力完美结合,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的高度统一,成就了浙中地区的快递业务量规模优势,以及与之带来的价格洼地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当地的电商产业发展,为参与国内经济循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外贸流通优势

浙中地区外贸进出口优势明显,金华下辖的义乌市被称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它依靠市场先发优势,依托市场的规模扩张和升级,走上了以商带工、以工强商、贸工联动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义乌城镇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据下图,可以发现浙中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85%左右,大大高于浙江省的25%,可见浙中地区是浙江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重要高地,同时在全国参与国际大循环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劣势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偏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金华市常住人口达到705万余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近170万人。根据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对2020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人均GDP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见表3,从中可以看到金华市的人均GDP仅为66700元,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虽然从民间体验感上来说,金华的人均GDP是不应该这么低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里确实存在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 数据和信息效率作用不明显

在流通领域,除了基础设施、资本、流通规模等传统要素外,信息资源能否高效传递和数据资源能否得到有效收集、挖掘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的不断应用使得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展动力和方向。这个动力其实不是一个完全新的、独立的产业,而是通过信息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各个产业进行结合,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这是一场新的革命,它需要更宽的视野、更雄厚的资金、更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才会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而这一应用全世界都还处在不断摸索中,金华又缺乏产业集聚的核心企业进行高效的数字经济应用变革。

(3) 人才培养优势不突出

金华市内虽然拥有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理工学院(筹)、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金华教育学院、金华广播电视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但大部分院校培养的都是技能型流通人才,与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整合化的流通变革不相适应,教师对行业发展前沿与趋势把握不够,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离。

三、浙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举措

1.找准城市定位

综合浙中现代流通发展优劣势分析,金华地处浙中,是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应立足于进一步扩大参与国际大循环的优势,立足于全国快递流通内循环和浙江中西部制造与消费的省内大循环。金华作为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城市,拥有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义甬舟”、“义新欧”、跨境电商等开放大通道,发挥市场、区位、交通、平台等优势,既要做好流通配套工作,也要围绕国际流通做好相关产业集聚工作。同时,利用好区位优势,研究开展制造配套与商贸配套的综合物流服务,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激发消费潜力,提升行业竞争力,把金华市打造成浙江中西部消费中心。只有这样,金华市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人口集聚效应,为实现“浙中崛起”打好坚实基础。

2.以供应链一体化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抓手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特征是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畅通信息传递,提高数据挖掘应用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供应链一体化以核心企业为龙头,能为上下游赋能,上下游各环节对于信息协同、物流协同都有较高的意愿,能有效整合产品的制造、运输配送、仓储与营销,能保证流通过程趋于统一标准,实现供应链全流通过程的可控性管理与溯源管理。

对于供应链的认知,尤其是流通领域,政府参与了很多的角色,可以说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是供应链的一环。为此,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视角来看,对于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参与。比如,金华作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贸易节点城市,要进一步提升国际流通效率,就必须解决好运力资源调配、提升通关效率、简化出口退税流程、仓储布局与交通协调等问题。

供应链一体化可以将产业上下游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合,视眼要开阔,要把人才、信息、交通等要素都纳入进来,发挥好上下游之间的赋能作用,最大化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流通安全风险防范

从前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浙中地区的外向依存度是非常高的,在国际贸易风险上升和新冠疫情持续的双重影响下,对国际大循环的流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不管是政府、行业企业都应有意识地进行产业供应链的国际分工与重组,提升国际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端,应努力开拓和维护新的国际市场;在采购端,对于关键技术和粮食方面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与供给力。当然,在相关产业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一是近年来浙中地区保持较高出口规模的产业,比如机电产品;二是近年来承担未来发展的产业,比如第三批浙江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的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

4.加快建设中国快递之都

浙中地区的快递产业集聚优势越来越明显,快递业务量稳居全国城市排行榜第一,为国际国内双循环流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浙中地区应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基础优势与规模优势,根据马太效应,这些优势将吸引更多的电商主体参与进来。再加上,浙中地区本身的浙中交通区位优势,以及中国沿海经济带中部优势,有利于浙中建设成为中国快递之都。当前,浙中地区政府应抓住历史机遇,转变角色,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从快递行业、企业的角度解决它们所遇到的航空货运港、快递上高铁、高昂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问题,快递之都建设指日可待。

5.流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前面说到金华的外贸依存度是相当高的,快递业务量也位居全国城市排名首位,这些数据都表明金华的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整个流通行业正处于向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整合化要效益的历史阶段,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金华市应盘活现有高校资源,特别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浙江省首家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对流通领域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做好政、行、企、校的深度合作的协调机制,进一步缩小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结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金华十年共增加1689111人,成为浙江第四大人口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对人口具有较好的吸引力。通过对浙中现代流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得出浙中地区应定位为扩大参与国际大循环、全国快递流通内循环优势与建立浙江中西部制造与消费循环优势的城市发展定位。基于此,提出了浙中流通体系建设举措,一是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供应链运营为抓手,升级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加强供应链风险管控;三是以自身优势为基础,不断扩大快递产业优势;四是优势现代流通人才结构。

参考文献:

[1]祝捍敏.金义都市新区打造中国快递之都的可行性分析[J].物流技術,2017,36(02):29-32.

[2]祝合良,杨光,王春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思路[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1(04):5-16.

[3]丁俊发.打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攻坚战(上)[N].现代物流报,2020-10-12(A06).

[4]闵伟琼.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1(09):15-18.

[5]荆林波,汪鸣,依绍华.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笔谈[J].南京财经大学学,2020(05):1-14.

作者简介:祝捍敏(1985- ),男,浙江龙游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供应链、区域物流研究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