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选秀综艺节目的新发展特征

2021-01-10冯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3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

冯雪

【摘要】网络选秀综艺作为一种偶像养成类节目,近年来收获了不少的关注度,也因此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爆款节目。本文以2021年小火的选秀综艺《创造营2021》为例,从节目风格、受众心理、国际化趋势、多渠道传播等六个方面来分析其发展的新特征。网络选秀综艺节目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娱乐化需求,在众多选秀综艺不断迭起的今天,《创造营2021》在其节目形式和节目风格等几个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聚焦其节目特色,来浅析其发展的新特征。

【关键词】选秀综艺;养成系;饭圈文化;粉丝经济;CP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76

自2018年起,网络选秀综艺节目就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兴起,各大媒体公司和媒体平台都争先抢占市场,腾讯、爱奇艺、优酷等App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选秀综艺节目。2005年我国就推出第一档选秀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受到强烈关注,节目口号“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可谓是家喻户晓,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其后也推出过《中国好声音》《快乐男生》等选秀综艺节目。伴随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经济催生文娱类节目不断创新,受众已经不单单满足于评委点评现场投票这类节目形式。相比之下,受众广泛参与其中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在日韩娱乐市场发展显著,应援文化和粉丝经济也快速推动其娱乐产业的迅速发展。2018年爱奇艺率先推出的《偶像练习生》,以及腾讯推出的《创造101》,这类以“偶像养成”“成团出道”的节目新形式,网络选秀综艺自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所谓偶像养成节目,即以唱歌、舞蹈和表演等为表现内容,以舞台演绎为表现形式,以比赛为竞争手段,以明星打造为目的,以练习生制度为培养模式,进行选拔、培养全能艺人,并记录、展示其过程的节目类型。这类节目从其播出开始,节目展现选手的训练、生活、表演等全过程、全动态,其中受众被称作“青春制作人”“男团/女团创始人”,受众广泛参与节目机制,粉丝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到大众视线和市场体制中去。2020年可以说是国内选秀元年,除了偶像团体选秀为标准的节目外,《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华彩少年》等新型选秀一涌而出,在这样的市场压力之下,腾讯视频如期推出《创造营2021》,《创造营2021》,这是腾讯视频的第四代选秀,与以往的节目形式相比,其在诸多方面都呈现新的特征。

1. 节目的差异化风格

在选秀综艺节目中,受众以往的审美被打破,不再是以往传统的认知,认为选手一定要唱跳俱佳,更多的是关注选手的个人魅力,选手的自身风格也变得多元化,除了选手自身的鲜明个性,注意力经济也促使这种差异化风格的加剧发展。在《创造营2021》里,节目不再以标准化的男团成员去定义选手,选手风格多变,异彩纷呈。选手韩佩泉来节目之前就在抖音上很火,自称“韩美娟”的他,金句“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使其在网络上有了一定的曝光度和关注度,在节目里,韩佩泉依然是频爆金句,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话题讨论,不仅如此,观众也惊喜的发现,其在舞台上呈现的唱歌实力也是倍受喜爱。还有选手甘望星,以其出众的外貌备受关注,选手初舞台时,一句自我介绍“我是鬼,我是甘望星”引得选手和受众爆笑,不少网友评论“好好的帅哥,偏偏长了一张嘴”,而令他火速出圈的是他的个人经历,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在田野里跑步跑成了体育特长生,后来勤工俭学,白天上课晚上直播赚生活费,碰到万圣节又跑去兼职当鬼,结果机缘巧合因为长得好看火了,后来创造营节目组看到喊来选秀做偶像,这一切经历在受众眼里很容易产生共情和代入感,甘望星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他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是节目自身差异化风格的体现。以及在节目中频繁出圈的俄罗斯选手利路修,其因“不愿出道,想早点回家”,不同以往的审美与个人魅力使其在节目中更加突出,也使得节目受到热捧。

2. 多渠道联合传播

网络选秀综艺节目基本上都是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进行投放与播出,《创造营2021》主要播放平台为腾讯视频,网络选秀综艺节目相较传统的文娱类节目在节目风格、节目播放时长、播出内容、互动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少了很多限制。除了每周固定在App上播放的视频以外,《创造营2021》节目还海量投放在各大影音类APP上,并且针对平台特色推出相应的视频。用户可以在微博、抖音、微视、快手等平台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相关视频,用户也可以在腾讯视频上观看其衍生类节目,比如《创造营2021》衍生节目《营人进入异次元会变成笨蛋吗》就备受喜爱,衍生类节目可以让用户全方位、更加沉浸式的观看选手的动态,满足其强烈的猎奇心理及窥私欲,而且这个节目里选手们通过cos不同的人物来满足粉丝们的多重需求,也使节目变得生动有趣。不仅如此,腾讯视频还通过其海外视频AppWeTV进行节目的投放,《创造营2021》在日本、韩国、泰国、美国等国家都一直热度不减,腾讯视频还与推特、油管等国際媒体合作,将节目剪辑为适合外国本土化风格的形式,并且将节目翻译为各种语种进行投放,收获很多国外用户。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节目视频被剪辑成一个个的小片段,用户在抖音就可以直接观看节目的精彩片段,并且一些引人注目的片段也会被剪辑成背景音乐,供人们使用。

3. 国际化趋势明显,节目包容性更强

相较于往年的选秀节目,《创造2021》在选手筛选方面,面向全世界进行招募,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选手。在国际文化日益交融的态势下,《创造营2021》面向国际进行招募的节目形式,体现了我国文娱类节目的包容意识和态度。来自各国的粉丝群体存在着地域、文化的差异,练习生的多元化国际化的筛选与设定,满足了粉丝的差异化需求。国际化的海选与招募,选手本身就拥有一定的海外粉丝群体,这也为节目带来了大量的热度与流量。同时节目中导师之一刘逸云是来自韩国女团F(x)的成员,该女团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国际化的导师,国际化的学员,为节目增添了不少新颖的多元的要素,使节目看点十足。此外,节目除了两位创始人代表和两位导师之外,在节目公演期间,还邀请日本国民度很高的明星木村光希担任节目特邀见证官,参与节目录制并给出自己的建议。节目在剪辑上,对于一些精彩片段以及选手的个人介绍,采用中、日、英、俄,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以本土化的翻译体系和剪辑方式,收到国内外粉丝的热烈追捧。《创造营2021》第一次公演之后,《环球时报》报道了以中国风元素为主打的节目《莲》。

4. 极强的参与感、沉浸感、代入感和认同感

在偶像养成类节目中,受众不再是单一的参与节目的录制,被动的接受节目输出的内容,而是已经开始影响节目后续输出的内容。节目虽然采取的多导师合作制度,但最终的出道名单是由粉丝及观众决定的。粉丝们除了参与节目投票以外,还会在微博上参与打投和集资,以此来提高自己爱豆的排名及曝光率。并且在微博上打投的粉丝除了贡献自己时间之外,还需要遵循严格的打榜规则及超话格式,受到大粉的管理和约束。打投做数据等更像是饭圈内部的一种集体仪式,既加强了饭圈的身份感认同,强化了粉丝的情感连结,集资打榜也让饭圈成员加强了团结和交流,获得了情感能量。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所强调的,互动产生的共同情感经验能够促进群体团结,而仪式性的环节既是集体体验的高潮,也是个人体验的高峰。除了粉丝们的线上打投之外,偶像爱豆们也会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来吸引更多粉丝量,这样的双向互动也使得粉丝拥有强烈的陪伴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形成了一种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氛围。在《创造营2021》中,粉丝们的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只增不减,节目选手甘望星,在参加节目前,是一个完全没有训练经验的素人,由于其特殊而平凡的成长经历,引发很多“创始人”的共鸣与期待,也因此受到很多粉丝的热爱与追捧。

5. 粉丝经济愈加明显

粉丝经济给予了选秀综艺节目强大的生命力。粉丝经济增加了商户对消费者的吸附性,一种叫作“忠诚度”的纽带紧紧地联系着双方。粉丝经济有两大维度:粉丝与偶像。一方面,粉丝对偶像有着高度的情感黏性,为了获得情感认同,粉丝会坚定地维护偶像的利益,在网络时代,粉丝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改变了粉丝与偶像的交往模式,自下而上的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交往模式形成,粉丝的消费围绕情感的需求而展开,偶像成为一种情感消费的符号,与偶像相关的消费能够使粉丝获得精神互动和情感满足。市场经济使得受众的需求成为主导因素,加上网络时代受众具有超强的创造力,这些都可以为节目带来巨大的附加值和生命力。上述提到的打榜和集资也是属于粉丝经济的一种呈现形式。除此之外,粉丝还需购买偶像的各种周边及杂志,通过其购买力的大小来为偶像提升其商业价值。《创造营2021》在节目播完之后有一个给选手撑腰助力的环节,粉丝们通过撑腰助力来为偶像争取自我展示的时间,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手的曝光率和商业价值。粉丝的打投也能为偶像换取杂志、代言等时尚资源。节目组也通过助力榜单挑选前十一名选手,与时尚杂志或代言商合作,安排其参与杂志及代言的拍摄。粉丝集体为了对明星的虚拟化情感共同消费数字或者实体物品,并通过在微博发帖晒消费记录等方式将情感和消费进行数据化。社交媒体、品牌商、内容媒体、内容平台、娱乐资本等各自不断发明新的方式来刺激消费。消费和数据同时成为饭圈表达情感甚至是意见的主要途径。

6. “CP”文化愈演愈烈

CP,这个源于日本同人作品的定义。原指恋情中男女的概念,逐渐开始涵盖男男,女女,老少等不受性别、年龄及其他条件的“一对对象”。男男CP则在耽美逐渐摆脱“亚文化”定义的今天显得格外吃香,既有耽美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成功,又有各类男团女团CP营业的潜规则。选秀团体类综艺是CP乱炖的主要阵地。从节目内容制作来看,男团选秀节目拥有着数量充足的组CP人物基础,甚至部分选秀节目在开播之前就会策划同公司或是相识的选手CP运营。近百位青年在几个月训练时间中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这门必修课,迅速找到和自己有契合点的选手开始人工产糖,谋得镜头,更谋得粉丝。《创造营2021》的最大创新便是在陌生人互动中又加入了国际文化冲突的因素,借助腾讯的资本力量,观众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不同国家青年选手的人际交往状况,粉丝戏称的“国际文化交流营”给了组CP事业跨越国籍的可能。团体选秀节目CP成潮表面上只是增加了热度、浏览量和观众,但从深层次来看,CP间的情感有时甚至可以大幅拉动粉丝的投票,让其为了送CP同时出道掏两份的钱。《创造营2021》大火的几对CP,其CP粉通过两两集资battle,为其赢得经济上的支撑,从而更好地为偶像打投做数据。

7. 反思与启示

网络选秀综艺近几年来热度持续上升,在时代背景下,选秀综艺节目追求多样的形式,不断的创新,总能以特别的节目形态受到不同阶段观众的追捧。网络选秀节目在我国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阶段,需要继续发扬优势、填补缺陷,以谋求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创造营2021》在其节目形式和节目风格上都有所创新。然而节目的捧杀也为人们所诟病。其选手利路修的出圈,除来自观众的独特审美外,也离不开节目制作方的刻意剪辑和放水做票,使得选手利路修得到了与其实力并不相符的排名,失去了选秀综艺的初衷。

不论何时,都要加强价值观的引领,严格行业监管。选秀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年龄层偏低,尤其是青少年占比较大,其尚处在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还不成熟的阶段,此类型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社会责任,发挥教育宣传功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观众,不能因为盲目追求金钱收益、收视率等恶意竞争、丧失道德。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严格行业监管,建立健全行业发展规范,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不断提高节目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向着专业化、多样化健康发展。从节目的艺术性上考虑,制作方应精益求精,以更高的审美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从内在价值到外在形式都追求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效果,增强节目的艺术性。同时制作方要把握好时代发展需求,时刻坚持内容创新。面对当下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人们对网络综艺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网络综艺形式,建构更丰富的符号编码,实现更加密切的符号互动,是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要打造更加精彩的节目模式,实现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佳琦.探析选秀类综艺节目现状及未来发展[J].传媒论坛,2021,4(08):67-68.

[2]于丽耘,郭于婷.符号学视域下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的传播与互动研究——以《青春有你2》为例[J].视听,2021(03):22-23.

[3]胡宇泊.从融媒时代的明星"人设"看偶像文化的变迁[J].视听,2021(05):19-20.

[4]郭函冲.粉丝文化发展下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的模式变更[J].视听,2020(08):24-25.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关于社会化网络中“粉丝经济”营销的思考
电子竞技行业中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
“粉丝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