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导向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2021-01-10张红慧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思政教育新课标

【摘 要】本文分析推进中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论述在新课标导向下中职语文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提出结合文体特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实施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等具体做法。

【关键词】新课标 中职语文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04-03

《中等職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指出,实施中职语文教学首要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课程要培养怎样的人。同时,课程标准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全国高校得到推广,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呈现深入发展态势,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而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对实施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推进中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实现学科融合,推动协同育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强调:语文课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职语文课程为中职学生必修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思政教育元素,而且,该课程近年又新增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所以说语文课程具有丰厚的育人价值,能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政治认同,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点。

(二)互融共生,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创新。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有别于高中、大学等学段的语文教学,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如今,那种传统的只注重语文学科知识传授,或依赖于一块黑板、几张PPT进行课文讲解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新课程标准导向下进行中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互融共生,是推进新时代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迈向深水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的特点开展教学,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使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学生专业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不断丰富中职语文课程的育人内涵,实现创新育人、有效育人。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职业素养教育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缺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指出: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的教育,形成学科协同育人合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忽略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职业生活的结合,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导致目前仍有不少学生存在拈轻怕重、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换位思考、怕吃苦、重享乐、想拿高工资又不愿多付出等不健康的心理,这不仅降低了学科的育人效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进行职业观、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以技能应用为核心,以就业和市场、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语文学科和所学专业特点,努力培养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服务热忱、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的应用型、高品质新型人才。

(二)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程度低。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网、百度文库等中进行“课程思政”“中职语文”等关键词检索,笔者发现,目前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成果主要来自高校,中职阶段的成果寥寥无几。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职教师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认识不足,不少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无关。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时就会过滤思政教育的内容,往往只注重讲授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价值观、劳动精神等的教育,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程度很低。这就导致了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极大降低了中职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

(一)挖掘文学作品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寻找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点

中职语文教材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古诗文的顺序进行编排,每一种文体都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师要深入分析各种文体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寻找合适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将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在记叙文单元中,教材以“风物情味”为主题收入了相关的记叙类文章,教师可利用这类文章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雨中登泰山》一文,是李健吾的游记散文名篇,文章写作者登泰山时遇雨的经历,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一幅变幻莫测、旖旎绮丽的泰山烟雨风光图,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从岱宗坊至虎山、过壶天阁登黄岘岭、走云步桥攀主峰盘道,讲述了一路攀登的“乐趣”和“苦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职业道德、人生理想等融入教学,激发学生树立不畏艰难险阻追寻理想的精神,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

在教学说明文单元时,教师可以以“热爱科学”为主题,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掌握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如《神奇的极光》一文,通过“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和“极光的来龙去脉”三个部分,对极光产生的原因、经过、具体现象等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主题探究、课堂辩论赛、实验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了解和认识极光的,当代人又是如何对极光进行科学研究的。这样设计既能让学生真实地了解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知道人类获得科学认知需要经过从蒙昧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生活问题、科学问题。

教师还可以从议论文、小说、古诗文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因素,如在议论文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职场感悟”的主题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正确职业观;在小说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书里人生”为教学主题,让学生在小说阅读、分析过程中体会革命先驱忧国忧民的思想和革命气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在古诗文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文海英华”的主题,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使学生热爱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课程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模式,更不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意利用几分钟时间播放一个视频或生硬地切入某块思政教育内容。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溶盐入水、不着痕迹的,让学生自然接受,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整体把握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知识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设计真实的生活或职业情景,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阅读与欣赏”“写作指导”“综合实践”等模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达成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

如在“阅读与欣赏”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报告会、诵读经典、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身发现美、鉴别美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心、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调查报告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策划和实施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在“开展低碳节能宣传活动”综合实践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低碳节能宣传资料,设计并开展低碳节能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组织策划、沟通表达、分析研究等能力。

(三)探寻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職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虽然中职语文课程是一门必修文化基础课程,但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在凸显专业特性的基础上,不断探寻能够有效将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打破传统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采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情景教学等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加强课程教学与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结合生活实践用语文,并自然而然地在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的教育。

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文,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儿子一个道理:“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是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绝好“媒介”。为了开展有效的教学,笔者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设计了“新产品创意设计作品展评”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设计产品、产品评比过程中体验工作的乐趣;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设计了“我要上学啦”幼儿开学第一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体会学前教育的内容和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又符合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激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在语文课程中落实思政教育。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中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首先要从学科教学寻找突破口,使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实现互相渗透、互融共生;其次,要凸显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学习内容、学习规律、专业特性等开展思政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再次,应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为导向,紧紧结合时代、市场、企业等的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且具备高尚职业情操、职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艺英,于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访谈录[J].北京教育,2019(6).

[2]范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7.

[3]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

[4]徐蔚.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0(2).

【作者简介】张红慧(1977— ),女,汉族,河南平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主要研究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责编 施景茗)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思政教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